年轻与年老
2012-04-29杭大庆
杭大庆
年轻时,有着好极了的胃口,却没有机会机会经常吃美食。年老时,花费再多的钱,购得再可口的菜肴,却没有了好的胃口。
年轻时,脚健眼明充满活力,可是没有时间没有钱去旅游,只能偏于一隅作着美好的憧憬。年老时,不再为时间、旅费操心,却再没有体力和游玩的兴致。
年轻时,想衣被征尘杂酒痕,多交友多经事,期盼尝遍人间五味。年老时,想无所事事优哉游哉,向往面塘而居、对花品茶的闲暇韵味。
年轻时,爱买素色的衣服,不管白色黑色穿在身上都好do年老时,爱穿鲜艳的衣服,红的花的堆满一身仍然没有底气。
年轻时,爱上一个人不容易,没有勇气表白,爱得很辛苦,也很神圣。年老时,很容易就逢场作戏,但激情已逝,骨子里是深深的孤独和寂寞。
年轻时,可以一连十几个小时懒在床上,从不为时间的流逝而烦忧,以为还有大把的时光供挥霍。年老时,渐感时日无多,每次夕阳落下都黯然神伤,哪怕多睡了一小会儿,都会为浪费了生命而后悔。
年轻时,想用1小时换取10000元。年老时,想用10000元甚至更多的钱去换取1小时。
年轻时,想着工作工作再工作,成名成名再成名。年老时,想着给自己一份宁静,给自己一点时间,多多享受生活的情趣和美情。
年轻时,冒着大风大雨天寒地冻,走一两个小时,只为看一场可有可无、情节单调的电影,要的是这过程的新鲜与刺激。年老时,家门口的租碟店各色大片应有尽有,却懒得租回来看一看。
年轻时,发现一根白发、一道皱纹,便如临大敌,必欲除之而后快。年老时,鬓发如霜皱纹满面,却毫不放在心上,仿佛那些已与自己无关。
经典细节/裴毅然
细节虽然只是整个事件中的一环,但经典细节肯定是最亮的一节,一定是那粒能够折射全部阳光的水珠。2009年1月30日,上海一旅行团在美国大峡谷突遭车祸,七死十伤,路边居民纷纷赶来救援。其中两位美国人在拉出一位中国男孩后,立即让男孩背朝车祸现场,并迅速带离,为的是让男孩尽量少看到血腥场面,不让男孩稚嫩的心灵被投射下过多阴影。这一细节,十分经典地体现了美国人对人性的理解,透出他们对灾难心理的人文认识。我当时从电视新闻中看到这一细节,内心深颤。估计绝大多数遭遇车祸的国人(包括本人在内),不会有让男孩“背对现场”的意识。应该承认,对承受力尚弱的孩子来说,“背对现场”更理性,更利于保护他们稚嫩的心灵。
美国芝加哥中途机场有一展厅,专门纪念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空之战。此战乃美日太平洋战争攻防逆转的战略拐点,日本海空军从此在太平洋战场失去主动权,被迫转入防守。为纪念这场海空大战,除了机场本身以“中途”命名,还在候机大厅设立纪念展,最巧妙的设计是觑准乘客的候机空隙,十分适当地利用了人们这一难得而又必须的空闲,让更多人(尤其是孩子)顺便知道这场大海战,效果百倍于其他任何展斤。“中途机场”这一展览设计,人性化与合理性兼备,堪称经典匠意。
美国政治保镖学院的一些教学科目,将每项任务具体落实于细节,再具体解析这些细节的必要性,通过细节连缀完成每项任务。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也只有“经典细节”才会被铭记。经典细节蕴实意深,犹如一道浓油赤酱的入昧沪莱,会令读者咂舌再二。
重视细节是优化生活的开端。所谓现代化,相当意义上就是从原始粗放走向精纯细致。无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集团一家企业,甚至某一个人,注意细节,均为成熟的标志之一。因为,一切真正的学习、真正的谦虚,都只能从细节学起。关注到细节,就是关注到差距的开始。
(摘自《文汇报·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