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马丁.路德.金塑像的中国雕塑家
2012-04-29张旸范丽雅
张旸 范丽雅
雷宜锌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城市雕塑设计资格证书”持有者、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省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湖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省雕塑院院长。主要获奖作品有:2004年《老长沙》获全国第三届城雕评比“特别奖”,1984年《盗火者之歌》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1994年《英雄泪》在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览中获奖,1999年《出境》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览中获铜奖等。主要城市雕塑代表作品有:长沙市芙蓉广场大型铜雕《浏阳河》、体育新城大型群雕《奥运湘军》、郴州排球集训基地《拼搏》、长沙市黄兴路步行街《老长沙》系列铜雕。有三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中国雕塑家让美国人落泪
一大早,华盛顿国家广场上就排起了数千人的长队。人们的手里捧着鲜花,神情肃穆,还有人为之落泪。人群中,赫然出现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夫人、女儿,副总统拜登等高级官员,以及民权领袖阿尔·沙普顿,等人。这么庞大及显要的阵势,只为了纪念一个人:“美国民权之父”马丁·路德·金。
2011年10月16日,马丁·路德·金的纪念园在华盛顿正式揭幕。它占地1.5公顷,入口处矗立着一座马丁·路德·金的雕像,与华盛顿纪念碑、杰弗逊纪念堂、林肯纪念堂遥遥相望,仿佛在与这3位美国总统对话。而马丁·路德·金雕像的诞生,也经历了3位美国总统之手:克林顿为它立项,小布什为它奠基,奥巴马为它揭幕。
不过,揭幕仪式当天被媒体提及最多的,既不是上述任何一位美国总统,也不是新的民权领袖,而是一位中国人。他叫雷宜锌,是这座雕像的雕刻师,被美国人称为“中国雷”。
笔者在华盛顿见到了雷宜锌。他留着长发,外表看起来颇有艺术家的潇洒风范,但却丝毫不张扬,你甚至会惊讶于他对自己成就的淡然。
被各国艺术家一致推选
在湖南人的眼中,雷宜锌与袁隆平、“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一起,是湖南的三大“国际名片”。雷宜锌195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曾祖父雷铸寰,是同盟会会员,湖南大学第一任校长。雷宜锌17岁时,被下放到怀化市芷江县的农村当知青。艰苦单调的农村生活并没有让他消沉,他拿起心爱的纸和笔,尽情挥洒。因为每天都揣着小本子写写画画,雷宜锌几次被当成特务关押起来,但他精湛的画技赢得了村民、知青朋友的喝彩。1977年,雷宜锌回到长沙参加高考,以娴熟的美术技巧打动了招生老师,进入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
从事艺术这么多年,雷宜锌的作品约有150件,遍布大江南北。其中有两座毛泽东的雕像,颇受好评:一座是半身像,另一座题为《文诗溢延河》的作品,刻画了湘籍文人田汉、周扬、丁玲等与毛主席亲切交谈时的情形,人物栩栩如生。如今,58岁的雷宜锌是湖南省雕塑院院长,也是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2006年5月,应美国明尼苏达州政府邀请,雷宜锌来到圣保罗市,作为中国雕塑界的唯一代表,与其他10个国家的雕塑师们一起参与石雕制作活动。在活动上,雷宜锌创作了石雕《遐想》,他雕刻了一个东方女性的头像,右手抵下巴,左手捂着脸,寓意东方女性在看美国,在憧憬中美两国的友谊,在向往世界永远和平。
含而不露的东方神韵,强烈的生命气息,让《遐想》征服了来自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艺术家和众多观众。而雷宜锌没有想到的是,一群特殊的参观者也向他投来了赞赏的目光。他们就是马丁·路德·金纪念园基金委员会的考察团成员。自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在纪念园园中树立雕像的方案以来,基金委员会的成员就奔赴世界各地寻找合适的人选。6年间,先后有来自52个国家的900多份作品上交委员会,但都一一遭到否决。
雷宜锌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当时是中午,我还在草坪上睡午觉,昏昏沉沉时有一个人来到我身边,说了一通英语。当时翻译不在身边,我也没怎么听懂。后来才得知是马丁·路德·金纪念园基金委员会的人。”原来,在这次活动上,当纪念园基金委员会考察团征询意见时,各国的艺术家们在没有商量过的情况下,一致推荐了雷宜锌。看过作品《遐想》之后,委员会考察团也肯定了雷宜锌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第二天,委员会考察团又来到我住的地方,问我愿不愿意做马丁·路德·金的雕像。对我来说,马丁·路德·金的名字相当熟悉,我也比较了解和认同他的事迹,所以就当场答应了。”当雷宜锌看到马丁·路德·金雕像的设计图纸后,才明白这件工作有多么重要,“它屹立在一个政治中心,就像是天安门广场一样的地方。”
在这之后,雷宜锌创作了4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支持与肯定的4年,也是充满争议与崎岖的4年”。
“这是最像我父亲的作品”
受纪念园基金委员会委托,雷宜锌先寻找合适的石材。由于石雕作品体积庞大,所需要的石料也十分特殊,符合要求的石材只有中国和巴西有。“经过反复比较,我最终选择了中国福建一个矿洞生产的花岗岩。它精细、硬度大、颗粒小,非常适合雕刻这种大型作品。”雷宜锌说。
2007年1月,雷宜锌带着设计好的模型赴美国接受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的审查。由于他们一向很严格,雷宜锌和纪念园基金委员会已经做好了不被通过的准备,但最后的结果却是7名评委全票通过。纪念园基金委员会当天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雷宜锌为马丁·路德·金雕像的创作者。
新闻发布会一召开,争议就随之而来。一些美国人认为,创作者应该是一位美国黑人,至少也应该是一位美国艺术家,怎么能是一位中国的艺术家?
对此,雷宜锌坦言道:“质疑雕刻者是中国人,这个问题好解决,毕竟有头脑的人都能意识到,那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不仅完全站不住脚,也与马丁·路德·金的精神背道而驰。”纪念园基金委员会和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此时给了他很多支持,他们力排众议,坚持应该使用艺术标准而非“肤色标准”,声音渐渐平息下来。
2008年前后,新的质疑声出现了,这次是针对作品本身,而且这些质疑得到了很多美国文化名人的支持。“他们批评我设计的马丁·路德·金神情过于愤怒,姿态过于对抗,甚至认为那是类似于萨达姆的独裁者形象,就连当初全票通过这版设计的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也开始动摇。”
面对如此形势,雷宜锌也曾考虑过修改自己的设计,将马丁·路德·金的形象改得更加平和,更符合人们心中“非暴力”的倡导者。但考虑再三,他还是坚持了最初的设计。金的儿子看了之后也坚持要求用“抗争方案”,他说:“我父亲生前就是如此,他一辈子都在抗争,他实际上就是一个斗士。这是最像我父亲的作品。”
确定好方案、制作好石雕,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雷宜锌设计的马丁·路德·金雕像高约10米,重1600吨,由159块巨型花岗岩组成,要从中国运到华盛顿后进行安装。雷宜锌带着自己的团队正准备出发,美国石匠工会却提出必须由美国工人配合安装。他们不仅在工地附近游行,散发传单,说雷宜锌“抢美国人饭碗”,还将此事告到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处。“石块体积太大,吊装时如果摆放不平稳,稍微碰一下都可能碎裂,施工难度非常大。另外安装雕塑要求无缝焊接,全世界很少有这种技术的,而我们又做得最好。美国方面研究了几天,还是妥协了。”雷宜锌告诉记者。
美国不少政要都曾到安装施工现场参观过,他们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对马丁·路德·金有着深厚的感情,看到这座雕像后甚至潸然泪下。2011年1月,马丁·路德·金雕像成功安装完毕,美国方面的总建筑师握着雷宜锌的手说:“很多人不相信中国的雕塑家能够做好,但你最终成功了。你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
从2011年8月对公众开放至今,已有约150万人次参观了这座雕像,大部分人都认可了雷宜锌的创作,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更是对雕像赞不绝口。值得一提的是,雷宜锌也受托为奥巴马雕刻了一座头像。
“他代表着永不放弃的抗争”
雷宜锌将马丁·路德·金雕像分为“绝望之山”和“希望之石”两部分。这个构想,来源于金的名言:“我希望,从绝望之山中间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1929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部的亚特兰大出生,25岁时成为一名牧师,次年从波士顿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在学习中,他开始探究印度圣雄甘地在社会改革方面的非暴力策略。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的4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肤色,而是以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金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当天,他组织了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的华盛顿游行,聚集起超过25万人的抗议队伍。
1967年年底,马丁·路德·金发起了旨在对抗经济问题的穷人运动。一年后,在支持孟菲斯清洁工人的罢工中,他发表了最后的演讲《我已到达顶峰》,不久,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洛林汽车旅店遭暗杀身亡,终年仅39岁。
马丁·路德·金所倡导的“非暴力”对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黑人运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美国政府由此通过了一系列保护黑人民权的法律,人们对平等权利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
在39年的短暂人生中,马丁·路德·金为全世界的种族公正而奋斗,不仅限于美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周游世界宣扬自己提出的“友爱社区”的设想,号召根除种族主义这个世界性的邪恶。他强调:“我们这个时代肩负着各种道德使命,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即是以不可动摇的决心,努力在全世界扫除种族主义的最后残余。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美国,其恶劣影响已超越国界的樊篱。”
雷宜锌称,自己上学时就学习过马丁·路德·金的文章,青年时期也参加过中国声援马丁·路德·金的学生游行活动,他们那一代人受其影响很大。“马丁·路德·金具有很大的号召力,他所发出的声音代表着伟大的思想和力量,代表着永不放弃的抗争。”雷宜锌说。
现在,雷宜锌的名字已被刻在马丁·路德·金雕像的下面,与他的名字在一起的,是那句名言:“从绝望之山中间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在华盛顿国家广场矗立起了一座由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设计并建造的雕像,它的建成传达出的正是金生前所追求的理念——不仅是平等,更意味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