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与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作业系统的比较分析
2012-04-29黄徐丰
黄徐丰
摘要从作业系统的结构层次、内容的选取、组织方式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分子与细胞》的作业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作业系统,为生物教师在生物作业设计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教科书作业系统教材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2)01-0023-03
作业系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章节后的作业题,也包括某些探究活动中的讨论题;既有书面作业,又有课外实践、撰写综述报告等实作评价的内容。它不仅具有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还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材和课堂教学改革倍受关注,但是人们对于作业系统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深入研究作业系统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效应是不容忽视的。下面选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实验教材《分子与细胞》的作业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新课程背景下生物作业系统的特点。
1作业系统结构层次比较分析
1.1作业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两版教材作业的分布和类型见表1。从表1看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作业系统题型丰富多样,不仅出现在课后,还贯穿在正文。正文中作业系统的各个栏目涉及到实验设计、解释数据、解读图表、类比推理、提出假设、得出结论等多方面的技能训练,既突出了重点,且分散了难点。但这些都是目前学生解题的弱势,通过这方面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人教版题型比北师大版更为丰富,同时人教版在每章小结之后增设了“自我检测”,题目基本上考查了本章的核心知识和重要概念,有助于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通整巩固,填漏补缺。值得一提的是人教版章后的“画概念图”这种题型,它是概念系统化常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一种促进建构性学习与教学的有效策略。运用概念图能诊断学生的前概念、促进知识的整合、改变学生的认识方式、促进对话与合作。
1.2作业的呈现层次比较分析
人教版教科书作业系统课后练习分为基础题和拓展题两个部分,前者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后者有一点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应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章后“自我检测”分为概念检测、知识迁移、技能应用和思维拓展四个部分,考查的能力层次比较清晰,符合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学习策略。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检测,了解自己的水平,发现问题,促进反思,进一步提高。北师大版教科书作业系统课后习题同样也按照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进行了排序。
在正文中,人教版和北师大版都能利用思考题或讨论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有效的巩固知识点。在探究性活动题中,两版教科书均采用先安排简单的观察、比较、测量、计算等,后安排需要较多逻辑思维的分析实验结果、解读实验数据、推理等。
2作业系统内容选取方面比较分析
2.1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人教版对生物科学史教育的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作业系统中,如资料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以及《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等,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置身情境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透过新的科学表征的建构和传达,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科学家如何发现科学理论、如何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进而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在认知过程中所运用的思考模式和认知能力。北师大版则在每一章的开头以“科学发展历程”的形式介绍生物科学史,让学生了解本章所学内容的发展历史,但在作业系统中则没有体现。
2.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落实STS教育
两版教科书都能按照《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在作业系统内容的选取中加入了一些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作为基本素材。如在人教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中,课前的“问题探讨”以“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DNA的结构以及其作用,该题不仅与生物技术相联系,也与实际生活关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较好的效果。北师大版在“细胞的物质代谢”一章中“思考与讨论”则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细胞膜知识,思考科学家进行人工膜研制的理论依据,讨论人工膜在工业、农业、医务卫生和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这道题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生不仅需要对细胞膜的功能有深入的了解,同时需要广泛阅读相关材料进行总结,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除此之外,两版教科书也在课后练习题中紧密联系了生产实际,如农业生产中作物栽培对光合作用的利用等。这些练习都能够让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置身于社会的大环境,在一定的情境中带着各种问题去了解周围的事物,并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对事物做出恰当的价值和伦理上的评价。
2.3提倡实验和其他的探究性学习
《课程标准》提出每个实验和探究活动都应有学生未知答案的问题,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他们在观察、操作、科学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从这个目标出发,两版教科书安排了系统化、多样化的探究活动(表2)。
从表2看出,两版教科书的探究活动类型多样化,每个实验和探究活动都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有的训练“提出问题”,有的训练“作出假设”,有的训练“解释实验数据”,有的训练“推理”等。学生在掌握运用知识的同时,既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北师大版的课外实践让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汇报搜集而来的资料,有利于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3作业系统组织方式的比较分析
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具有不同的评价方式。适用于不用的评价内容和评价目的。对于基础性的知识点,可以利用量化的纸笔测验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深入程度。而在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则可以采用任务表现的评价方式,考察学生的技能操练过程和熟练程度。与评价体系相对应,两个版本的教材在作业的组织方式上,不仅设计了纸笔测验类作业,也设计了任务表现型作业,从而发展了不同的教育目标。
两个版本教材的作业系统设计都体现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表3),在注重教学后的终结性评价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学生通过完成分布在正文中作业系统,如“探究”、“实验”、“热点讨论”等,教师可以配合新的教学评价技术,去分析评价结果背后所具有的意义,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向着预期的教学目标迈进。
4小结
通过对两版教科书作业系统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人教版教科书的作业系统不管在题量还是题型方面都较为丰富,呈现的层次更为清晰明朗。但在题型设置方面较为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开放性习题偏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北师大版的习题总体上来说较为新颖,不仅考查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呈现层次上不够清晰,学生在自我知识掌握的评价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在作业编写的体例结构上缺少章末的复习练习,建议可以加强对学生知识的整合和学习策略的引领。
总体上来说,两版教科书在作业系统的编写上都能遵循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要求,融入了学科前沿和实际生产生活,为生物教师在生物作业设计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教师也应根据对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业系统题目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补充和变换,并为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