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教学语言的研究 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2012-04-29孙晓艳

中学生物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生命语言评价

孙晓艳

摘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传授知识、交流思想的工具。课堂交流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介绍了教师的语言特点,教学语言的作用,建议教师注重教学语言的研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从而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语言课堂交流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2)01-0020-03

新课程的精髓是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课堂交流。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传授知识、交流思想的工具。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与人交流的艺术。”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师生双方语言的表达和交流来实现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需要有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文化修养。因此,教师平时要注重研究教学语言,从而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1教师的语言特点

1.1规范严谨

规范是指教师对定义、原理的表达要准确,要严防随意性甚至指鹿为马,以免学生误解。严谨,首先是指它的科学性,对概念、定义、定理、法则的描述,要准确地运用專业术语,不仅要正确无误,而且要严谨恰当。其次是指推理要符合逻辑,符合以旧引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对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要表达明确。人类与动物在学习上的本质区别是人类的学习以概念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中生物的学习就是分析各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囊胚与胚囊,极体与极核,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先天性疾病与遗传病,花药离体培养与单倍体育种,运动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等。因此,教师自己必须要对概念有透彻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时要用词准确,不能随便使用“可能,大概,也许”等不确定性的语言,严谨的语言才令人信服。另外,比喻、比方不能滥用。例如,有的教师在讲述转运RNA的功能时,描述成“把氨基酸驮到核糖体上”。于是,学生答题时照搬,闹出笑话来。用比喻可以,但教师要指出来,并要将正确的说法用准确的生物学语言重复。

1.2启发性

教师传授知识应该是“渗”,而不是“灌”。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更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的语言如果含蓄幽默,富有启发性,学生就会思维敏捷,教学效果自然不错。通过设问来引导学生的思路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方式。例如,在学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看某人的血液生化6项检查的化验单,然后分析:为什么每种成分的正常值都是一个范围?有哪几种成分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如果一个人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都正常,他一定健康吗?再如,在学习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时,可设问:植物与高等动物相比没有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不如动物灵敏,植物体能否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呢?窗台上久不移动的幼苗生长方向有何特点?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的?许多植物叶片在秋末会脱落,为什么?

1.3教育性

教师不能单纯地传授专业知识,应融入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近年来青少年中自杀、他杀现象十分严重,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事件都反映了青少年对生命越来越冷漠。因此,增强人类的生命意识是十分紧迫的工作。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培养学生具有生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最奇妙的自然现象。生命是漫长的自然进化的最高表现形式,每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独一无二的。在生物科学中,“人”是作为“物”来研究的,但在生物教育中“人”是作为知、情、意统一的“完人”来看待的。如在“生命起源”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媒体充分展示生命产生的艰难,在进化过程中任何一点差错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从而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生命产生后物种的延续需要个体的繁殖,如在“动物的有性生殖”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殖每次参与的精子有一亿左右,而通常只有一个最健康最具活力的精子才能与卵细胞结合,然后母亲辛苦怀胎十月,最后经过分娩的阵痛,一个小生命才降临人世。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不震撼,从而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1.4艺术性

艺术表演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在课堂中适当穿插妙语,可以作为兴奋剂,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妙语包括诗词歌赋、成语、谜语、谚语、浓缩语、谐音语及顺口溜等。教师平时要广泛收集妙语,保留内容科学、精彩的妙语,在课堂上适时地运用,从而促使师生有效地交流。

(1)诗词歌赋。教师把与生物学相关的诗、词、歌、赋收集起来,在课堂中适当穿插运用,可为学生创造出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也会因教师的知识渊博“亲其师,信其道”。比如讲“植物的激素调节”时,可以引用唐代名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如讲“环境保护”时,导入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自觉地去保护它。

(2)成语。成语是中国人民经过数千年创造、筛选形成的文化精华,它能抓住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语言浓缩精练、概括性强、寓意深刻。与生物学相关的成语如“飞蛾扑火”——昆虫的趋光性、“叶落归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等等。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精髓。

(3)谜语。教师把生物的主要特征、本质规律囊括起来,形成生物学谜语,或收集民间有关生物学的谜语,若在课堂中适时应用,会产生“投石激浪”的效果。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花生,“麻屋子”指果皮,“红帐子”指种皮,“白胖子”指胚。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抓住果实与种子的本质特征,从而区分“果皮”和“种皮”。再如“不劳而获”——寄生,“玉帝圣书”——神经,“三教九流都来往”——杂交等。

(4)谚语。谚语是前人用精练、押韵的语言归纳而成,能反映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规律,并广为流传的妙语。课堂中适当选择运用,能增强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了一条食物链。再如“一山难容二虎”——种内斗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条件反射,“大树底下好乘凉”——蒸腾作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遗传等等。

(5)浓缩语。把复杂冗长的知识尽可能的浓缩,用富有特殊意义的语言或文字描述出来,就形成了浓缩语。生物学知识琐碎,内容繁多,利用浓缩语可以有效地减少记忆量。如把毛细血管的特点概括为细、薄、慢、多,再如把中国独有的裸子植物概括为“金银铜”

一金钱松、银杏、银杉、珙桐。

(6)谐音语。根据记忆材料内容,利用谐音(往往浓缩),可赋予谐音语言特殊的意义,把枯燥乏味的材料变得诙谐幽默,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理解和记忆。如“三块听小骨”,学生很难掌握其名称及顺序,人们就把它們归纳为“吹盏灯”(锤、砧、镫)。再如油菜缺少硼,只开花不结果,可归纳为“华而不实,缺少朋友”。

(7)顺口溜。可把一些零散难记的知识点编成具有一定节奏感的顺口溜,简明扼要。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运用,既可缩小记忆容量,便于记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例如,DNA的结构特点:双链螺旋结构,极性反向平行。碱基互补配对,排列顺序无穷。

2教学语言的作用

2.1将平淡的内容讲得生动

教师的语言如果生动幽默,学生就会心情愉悦、兴趣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种间关系中的互利共生时,教师对两种生物间的关系可用拟人的方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来比喻,说明二者生活在一起时对双方都有利,谁也离不开谁,若分开都不能独立生活。

2.2将深奥的内容讲得通俗

教师通过风趣的语言或生动的图像,能使学生对研究对象充分理解,印象深刻。例如,在讲蛋白质的结构时,学生还没有学习有机化学,对于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脱水缩合反应,不理解,记不清。教师可以这样处理:把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比作一个人,伸直上肢与肩平,躯干代表碳原子,左手代表一个氨基,右手代表一个羧基,下肢代表氢,头部代表R基,每一个人的面部特征不同,相当于R基的种类决定氨基酸的种类。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了。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就好像学生排队,一个学生代表一个氨基酸,相邻学生手拉手相当于脱水缩合反应,手相连的部位相当于失去了一分子水,形成了一个肽键,排成一排相当于形成的一条肽链,肽键的数目相当于一排学生的数目-1,因此,形成肽键的数目=失去水分子的数目=氨基酸的数目-1。

2.3将激发情感的内容讲得感人

例如,在学习生殖和发育时,教师可充满感情地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约0.1mm的受精卵开始,在母亲的子宫内要度过280多个日夜,母亲时刻都要担负着两个人的呼吸、营养、排泄……随着胎儿的成长,母亲的负担越来越沉重,但一想到新生命的诞生,就又充满了期待,爱在期盼中也与日俱增……”,使学生从自身的诞生和成长中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油然产生出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3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3.1说话时要发音清晰,抑扬顿挫,语速适中

有的教师天生大嗓门,说话像开机关枪。声音大、语调高固然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但时间一长,学生绷紧的神经会松弛,注意力也会随之分散,学习效率自然降低。因此要根据内容在语调上注意抑扬顿挫,在语速上注意掌握轻重缓急。例如,在强调某一生物概念时就要放慢语速,尤其是对其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加重语气,有必要的话可重复几次。

3.2改掉口头禅

口头禅太多是许多教师的通病。例如,“那么”、“这个”、“我认为”、“什么呢”、“对不对”等习惯性的词语有些教师总爱挂在嘴边,不管它是否与所说的内容有关联。这样的口头禅不仅影响语言表达的效果,而且会破坏教学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效率低,还容易被别人当作笑料。因此,口头禅必须改掉。

3.3锤炼课堂语言

著名教育学家第多斯惠的教育名言:“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很匮乏,不过是“很好,不错”之类的模糊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当时的情绪以及以后的发展。教师应不断锤炼课堂语言,有效地进行课堂评价,从而促进课堂交流。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语要准确。所谓准确,即评价时不能犯知识性的错误,要让学生知道好,好在哪里;错,错在何处。但有的教师理解上有偏差,认为课堂上如不表扬学生,就违背了新的教育理念,于是课堂上出现“好”声一片,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便盲目地进行表扬。其实表扬也应有个“度”,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准确、及时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评价语要巧妙。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其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课堂上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其实,正因为出错,才会有教师的解惑、点拨和引导,才会孕育出创新的火花。学生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不少教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等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就是宽容、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在教学中要善待发言错误的学生,运用巧妙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有时,学生重复前面的回答,也不必指责学生没认真听课,可以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这种充满爱心的话语能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有这样一位教师和风细雨地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学生就不会有心理负担,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交流自然顺畅。

(3)评价语要富有互动性。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的互动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还可以加强学生互评,让学生既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来自外部的评价只有在学生身上激起共鸣,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教育意义,所以倡导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另外,教师必须当好评价过程的促进者,避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流于形式,也避免学生不敢评老师。

课堂评价不应拘于一种形式。教师应全身心投入,随时准备一双慧眼来捕捉并把握每一个教学契机,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促进课堂交流有效进行。

3.4合理使用肢体语言

教师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课堂上对学生的精彩回答,可以竖起大拇指、鼓掌或与学生握手以示祝贺。教师合理使用手势、姿态、表情、目光等肢体语言可更好地增进师生间的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用鼓励的目光,温馨的微笑去呵护学生的心灵,从而让学生获得自信,体验成功,把学习当做是一件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

俗话说“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语言是“肺腑”、“精神”的具体表现。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安家立命之本。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好这门艺术,潇洒自如地驾驭课堂,那么,我们的课堂肯定高效。

猜你喜欢

生命语言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我有我语言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