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首都发展 传承创新服饰文化 办高水平纺织服装大学

2012-04-29惠桂芝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纺织服装办学

惠桂芝

北京服装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服装命名、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北京市属高校。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始终坚持融入国家发展、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立足北京、服务首都时装之都建设,坚持特色办学和内涵发展、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成为一所国内知名的高等学府。

服务国家发展,注重实践的办学传统

北京服装学院的建设、发展历程,与新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学院于1959年建校,原名北京纺织工学院,隶属于纺织工业部。1961年,学校根据国家发展化纤产业的战略需要,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北京化纤工学院)。建校伊始,学校围绕化纤工业发展需要和解决人民穿衣问题的国家要求,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我国纺织化纤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注重实践、服务国家建设的办学传统,为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提供了急需的科技创新支持。截至20世纪80年代,学校形成了完整科学的化学纤维教育教学体系,化学纤维、化纤机械、染整等多个专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国内纺织化纤专业的重点高校。

1987年,为满足改革开放以来服装产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在保留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新增了服装、艺术等新专业,但一直坚持注重实践、服务社会的办学传统。1998 年,学校划归为北京市管理后,进一步确立了立足北京、服务纺织服装行业的办学思路,形成了艺工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坚持内涵发展、突出“服装”特色的办学思路。

“十一五”以来,学校积极配合北京“时装之都”建设,服务首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入建校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重要历史时期。

1.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提高

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达到95%以上,学校被业界誉为“中国服装设计师的摇篮”。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2.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学校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省部级奖励10项,承担了“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舱内航天服的配色、睡袋及舱内用鞋的设计,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服装设计,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服装和志愿者服装设计,2010年广州亚运会颁奖礼仪服装设计,2011年深圳大学生运动会服装设计等重大工作任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3.社会服务职能发挥显著

学校先后配合北京市制定了“北京服装产业发展白皮书”和“时装之都”建设战略规划,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先后被北京市授予“功勋学院奖”“时装之都建设育人贡献奖”“北京2008特别贡献奖”。学校已建设成为“首都服装业人才培养中心、服装科技研发中心、服饰文化传播中心”,并从一所单科性院校发展成为以服装为核心、为特色,艺、工、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较强办学实力的大学。

面向未来的责任:立足时代,传承文化

1.立足时代,传承文化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由纺织服装大国迈向纺织服装强国的关键时期。服装纺织产业的发展,将由以生产制造为主向产业上下游拓展,逐步涵盖设计、营销、文化创意等新的领域,产业升级和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急需高校为之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北京市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创新之城”战略规划中,时尚、纺织服装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显得日益重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坚持文化传承创新的新要求。打造纺织服装强国、传承民族服饰文化、引领时尚发展,成为首都服装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这也是北京服装学院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

2.内涵发展、特色办学的发展策略

尽管学校规模较小,现有本科学生6,000人,校园占地面积仅128亩,但学校立足现有办学条件,“十二五”时期将继续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办学的发展思路,大力发挥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形成的“艺工融合”的办学优势,以及围绕“服装”的办学特色,坚持办学规模不求大、重质量,学科设置不求多、有优势、有特色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强以服装为核心的学科专业建设,倡导“科学·艺术·时尚”的学术取向,坚持“科学与艺术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专业能力与人文素质融合”的办学理念,落实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依法治校,加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坚持“融入”战略

学校今后的发展战略重点是:更加深入地融入国家、北京市和行业的发展,大力发挥首都服装业人才培养中心、服装科技研发中心、服饰文化传播中心的作用。“融入”国家发展步伐、融合社会服务需要,是学校从多年办学工作实际中凝练出的重要工作理念,也是学校“注重实践”的办学传统在新时期的新阐释。在未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融入”的发展理念将在我们的办学实践中日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师生的重要工作指向和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重要指导。

抓质量,重管理,努力建设高水平现代纺织服装大学

1.高标准的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基石,是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体现。学科建设要注重形成良好的学科生态,要科学规划“学科群”,通过学科布局调整,做到贴近需求、凸显优势、错位竞争、构造核心竞争力。学校将继续按照内涵发展、重点突破、提升层次的思路,坚持“科学·艺术·时尚”的学术取向,加快服装、材料和艺术设计等优势学科建设,进一步整合学科优势,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培育跨学科增长点,提升学科整体实力;紧密围绕纺织服装产业链,积极构建学科专业、教学、科研之间的联动系统:以服装服饰、创意产品、数字媒体等的发展为先导,以民族文化与时尚潮流为前提,以艺术设计与高新科技为手段,带动前端的高性能、多功能新材料和后端的国内外市场营销,通过文化和艺术的载体,创新生活方式,引领社会发展;重点发展“多功能高性能的纤维材料”“人体工效学研究”“运动时尚类的服饰品设计”“民族文化与时尚结合的各类创新型产品设计”“数字与交互媒体艺术与技术”“纺织服装经济与管理”6个主导研究方向;围绕教育教学和学科专业建设的实际,结合4个市级科研平台建设,努力构成一个大的教学、科研系统,凝练和加快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建设的步伐。

2.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紧密围绕国家、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发挥特色优势学科对专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强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着力加强专业、精品课程、特色教材、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并以此为契机,深化“艺工融合”人才培养理论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使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艺术设计、轻化工程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继续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和课程实践性内容建设,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覆盖面达到在校生的35%。

3.推进科学研究和深化社会服务

学校按照“立足优势、促进融合、突出应用、加强基础”的思路,积极融入首都建设以及纺织服装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走产学研用结合之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贡献度。以学校作为北京地区高校中关村股权激励试点单位为契机,加快实施有利于激励研究和科研管理的机制创新;探索积极有效的科研奖励和经费管理制度,发挥科技创新团队的示范作用,明确责权利,强化团队负责人自主权,促进协作攻关;扩大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通过建立校外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培训基地等,开展联合项目攻关;强化“融入”意识,加强与北京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产学研用结合,推进社会服务的深度发展;积极全面参与“时装之都”“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国家时尚创意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建设;通过与北京市有关部门合作,以学校优秀教学科研资源为依托,以优势学科为特色,打造北京服装学院时尚经济圈,形成北京特色时尚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积极研究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首都建设、服装纺织、文化创意产业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大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贡献度。

4.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构建有效的校院管理体制,整合资源,重点推进,切实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坚持人才是办学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坚持培养提高现有教师与引进优秀骨干人才并重、培养选拔校内名师与聘请国内外名师并重、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并重;按照学科专业建设需求、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人尽其才与择优聘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地缘优势,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队伍;通过实施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吸引重点高校优秀博士生、有丰富工作经验或海外留学经历的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来校授课、讲学,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国家、北京市相关人才政策,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学术创新人才;关注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着力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学者专家来校和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讲学、进行科研和参加培训,建设适应教育国际化要求的教师队伍。

5.加强党的工作,建设和谐校园

2008年,学校召开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凝练了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服装纺织大学”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学校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党的队伍建设和党支部建设水平,强化党员的先进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时俱进,创新和改进党的工作内容、方式方法,把情绪疏导、心理咨询服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以爱师、爱生为出发点,以化解矛盾、排除忧惑、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为落脚点,使党的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师生,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我们要继续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不断提高校内凝聚力和向心力;要以良好的党风、校风,推进校内学风、教风建设,充分调动师生投入教育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办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和办学质量的加快提升,不断使学校向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纺织服装高校目标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作者系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纺织服装办学
澳洋纺织
让人心碎的服装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