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音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

2012-04-29

现代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声调韵母声母

张 薇

摘 要:文化导入应该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既要渗透在词汇、语法教学中,也要渗透在语音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的特点、声韵调、四呼、谐音联想都是在语音学习中比较重要的文化现象,若不解释清楚,势必影响学生语音学习的成效。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文化导入。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文化

每种语言的语音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该语言特有的音素、特有的音位系统以及音节的构成和组合规律等等。而这些语音特点往往会形成每种语言独特的表达形式、文学样式,经过时间的积淀,成为该语言特有的文化。汉语中有很多与语音特点相关的文化现象,比如:双声叠韵联绵词、语言吉凶联想及修辞中的双关、顶真,对联、古诗词等。因此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导入部分内容,一来可以更清楚地阐明汉语的特点,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见缝插针、由浅入深地导入文化教学,让学生自然地习得文化。但是从目前国内出版的教材来看,语音教学主要集中在初级阶段的前两周。进入到汉字、对话学习之后,虽然仍有大量的语音练习,但都以机械性的操练为主,基本没有文化因素的导入,而大量枯燥的语音练习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来看,以研究词汇、汉字、语用中的文化现象居多,语音与文化的联系往往被忽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语音教学的内容中哪些含有文化因素?哪些语音特点与文化相关联?这些文化因素又该如何导入?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对此问题做一个初步的尝试。

一、汉语的语音特点及民族特性

形成每种语言的音位大约只有几十个,但音位之间的组合却是多样的,音位与音位的组合构成音节。汉语的音节基本上是闭合式的,基本上是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对应一个语素。汉语音节可划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声韵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各部分都有相应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成为文化的导入口。

(一)汉语拼音方案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首先要教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方案实际上是一套采用拉丁字母记录汉语音位的音标,它的设计和制定兼顾了汉语的语音特点及书写的简便,在书写中又有自己的一套拼写规则,是学习汉语、学习汉字读音不可或缺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拼音方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其中很多细节非常具有“中国特色”,是拼音方案独有的。如果忽略就会给学生的汉语学习造成很多困扰。有很多初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甚至觉得用拼音方案的字母去拼读汉语的某些字音,有时完全不符合汉语实际。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授课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些细节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一带而过。

这些细节包括:

1.用字母o跟唇音声母拼出来的读音,如“播”(bo),实际读音,并不贴近教师口中的实际读音,声韵之间好像有一个“u”。因为汉语音节中声母介音结合非常紧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省略u对实际发音影响不大,但对外国留学生来说,省略u音则与实际读音相去甚远。因此在教学中(尤其针对初学者)宜采用加u再加括号,如b(u)o或干脆加上u,如buo以“补全”音节的方法。

2.韵母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比如liu的韵母实际上是iou三个音的拼合,而不是i和u的直接拼合。笔者曾经教过的日本学生,面对iou时,他们会直接拼读i和u,发音相当奇怪。在教学初期也可以采用“补足”的方法,以避免学生误读。

3.由于汉语拼音方案是音位记音,所以有时候同一个字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发音并不相同。比如i这个字母在汉语拼音方案里,代表着三个音素,在j组后面发[i],在z、c、s后面发[ɿ],在zh、ch、sh后面则发[ʅ],在除这两组以外的声母后面发[I]。因为这三个音出现的位置互补,因此汉语拼音方案把它们归为同一个音位,用同一个字母表示。这样的表示法,外国学生往往很不习惯,常常导致误读,所以在教学初期,就必须强化练习。

e作为单韵母的发音和在韵母ei以及en/eng中的发音都不同,一共有三种。a作为单韵母的发音与ao、an/ang中的也不同。因此,在学习ei、en、ao、an等复韵母时,让学生作为整体来认读,不要让其拼读。

4.韵母中,j、q、x不能和u相拼,因此如果和ü相拼,就写成u,但仍念[y]。这点也要反复强调,否则学生依然会混淆。

5.字母ng合起来表示一个辅音[ŋ],通常称为后鼻音。

6.零声母的音节,往往会大写首字母,比如ia要写成ya,u要写成wu。

以上汉语拼音方案中的特别之处,在教学之初,就要让学生明确。否则学生形成固定认知之后,语音“石化”,就很难更改,给后续学习带来障碍。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需要过多解释,最好以练习的方式让其记住,等到中高级阶段,再知其“所以然”。

(二)声母、韵母和声调及其相关的文化现象

声母、韵母和声调是中国传统音韵学的术语,但因其对汉语音节的分析恰如其分,已成为汉语语音分析的基本术语。这些基本的音韵学概念,从教学之初就需要跟学生提及(仅是提及,让学生知道这个术语),因为之后很多相关的文化现象,都与这些概念有关,如果学生概念不清,就很难深入学习。这些在古代看似很难阐释的概念,在今天借助汉语拼音很容易说清楚。

1.声母。普通话中的声母有21个,都是辅音,其中有些声母的发音是汉语特有的,比如舌面前音j、q、x,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这些音外国留学生很难发标准,除了特别说明以外,可以采用绕口令的方式,让学生多加练习。比如练习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最初可用简单的绕口令“十是十,四是四,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可以采用难度高的绕口令。

这些声母中的塞音和塞擦音都是清音,比如b发[p]、p发[pʰ]、g发[k]、k发[kʰ],b和p之间的区别是送气不送气的区别。而英语中的b发[b]是浊音,与汉语的b的区别是清浊的对立。虽然都用相同的拉丁字母标写,但是发音并不相同。

2.韵母及四呼

普通话的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之分,均由元音组成。

按照传统音韵学的观点,韵母又可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

韵头又叫做介音,共有三个:i、u、ü。凡是以i韵母或是以i为介音的韵母叫齐齿呼,如ji、jian等;以u为韵母或是以u为介音的韵母叫合口呼,如lu、luan等;凡是以ü为韵母或是以ü为介音的叫撮口呼,如lü、que等;其余的叫开口呼,如la、lei、lo等。“开、合、齐、撮”四呼是现代汉语特有的术语,在讲声韵配合关系时,尤为重要。比如汉语普通话中j、q、x只能跟齐齿呼和撮口呼相拼,而g、k、h只能跟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如果四呼的概念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逐渐灌输,对学到的每一个音节,不断重复,通过潜移默化,让学生逐渐掌握。

韵腹即韵母的主要元音。如果是单元音韵母,这个韵母本身就是韵腹,没有韵头和韵尾。韵尾分元音韵尾和辅音韵尾。ai、uai、ei、uei、ou、iou、ao、iao即是元音韵尾的韵母;而辅音韵尾普通话中有两个:n、ng[ŋ]。

中国格律诗所谓的“韵”,即是指韵腹和韵尾。押韵也就是要使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韵脚字(更严格的押韵,声调也要相同)。对于这些文化现象,在学习简单的古诗时,可以稍带提及,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教学。

3.声调。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这和世界上的大多数语言不一样,因此历来都是学汉语的外国学生的难点所在。汉语声调是一种调位,除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外,还能够产生抑扬顿挫的听觉效果,这也成为汉语的一大特点。中国古代诗词中,所谓的格律除了押韵,就是由声调引发的平仄的变化。普通话四声,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由古代的“平、上、去、入”四声八调演变而来。今天很多南方方言仍然保留了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的入声。总之,声调是汉语语音的特点,也是汉语语音教学的难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声调学习应该贯穿学生学习始终。教师对于声调的讲解,也应是一个由浅入深、不间断的过程。在引导学生反复练习的同时,辅以相关文化教学,既能增强其对声调的理解,也能增强其学习兴趣。

(三)谐音联想派生的文化现象

汉语从总体上来说是单音节语素语,它的音节数不是开放的,一音多词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说:“北京话的音节数大致不超过1400个,可是单音节语素的数目要大得多。因此一个音节往往代表好几个不同的语素。例如xiān这个音节代表‘仙、先、籼、掀、鲜、纤等许多语素。”《辞海》收字14872个,共有音节数1300个,其中一音一词的音节140个,仅占十分之一。大量同音词的存在,造成了汉语语音联想一对多的特点,同一个音节,人们可以有多种联想。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语言联想,但是汉语同音现象数量大、层次多,又由于汉语无形态变化,常使词、短语及句子产生多义性。既可有意为之,也可能是不知不觉中突然出现,也可能是说者有心,听者无意;或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凡此种种,构成了汉语独特的表达特点。

谐音联想是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随着学生汉字量的扩大,他们对汉语中同音现象的感受也会越来越深。在初级阶段,适时地展开多音字联想练习,导入与谐音相关的文化现象,讲一些与谐音有关的民俗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汉语语音特点的认识,使汉语学习变得更有趣味。

二、含有文化因素的语音内容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上文讨论了语音教学中涉及到的文化因素,为了验证这些因素对汉语学习的影响,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一系列题目,考察留学生对它们的掌握情况及出现的问题。被调查对象是已经在中国学习了一学期汉语的长期班的留学生,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47份。问卷上要求标明国籍、性别。为了获得尽可能准确的数据,我们在选项中设置了“不知道”选项,要求学生如果不知道就不要去猜。题目及相关数据分析见下表(正确选项用黑体表示):

题目 选A 选B 选C 选D 选E 正确率

1.在zi、zhi、pi中其中i的发音与li相同的是()

A.piB.ziC.zhiD.都相同 E.不知道 29人 2人 1人 12人 3人 62%

2.在lu、gu、ju中,与bu中u的发音不同的是()

A.luB.guC.juD.发音都相同,没有不同的E.不知道 0 2 24 15 6 51%

3.“拿、乐、郎、台”中与“来”韵母相同的字是:()

A.拿B.乐C.郎D.台E.不知道“韵母”是什么意思 2 0 1 23 21 49%

4.“就、白、看、古”中与“刚”字声母相同的是:()

A.就B.白C.看D.古E.不知道“声母”是什么意思 0 0 3 23 21 49%

5.“小河、白云、红花、村庄”中与“蓝天”一词声调完全一样的是:()

A.小河B.白云C.红花D.村庄E.不知道“声调”是什么意思 9 11 12 12 3 26%

6.“i、u、a ”中哪个不能与k相拼:( )

A.i B.u C.a D.都能拼 E.不知道 26 1 2 13 5 55%

7.“南北东西”和“一个好东西”中的“东西”读音相同吗?()

A.相同,都读dōngxī

B.相同,都读dōngxi

C.不相同,分别读dōngxī和dōngxi

D.不相同,分别读dōngxi和dōngxī

E.不知道 7 6 23 2 9 49%

8.“一个”“一起”“第一”中,“一”的读音相同吗?()

A.都相同B.都不相同

C.“一个”和“一起”中的“一”音相同

D.“一个”和“第一”中的“一”读音相同

E.“一起”和“第一”中的“一”读音相同 11 11 9 8 8 23%

9.这个东西是“zhì ái”的,是什么意思?()

A.这个东西使人得癌(ái)症。

B.这个东西可以治疗癌症。

C.“使人得癌症”或“治疗癌症”两个意思都对,是不同的词。

D.两个意思都不对

E.不知道 9 16 13 1 8 28%

10.中国人过年,饭桌上一定要有鱼,你知道为什么吗?()

A.因为鱼比较好吃。

B.因为“年年有余”。

C.因为中国人喜欢鱼这种动物。

D.因为中国人只有过年才能吃鱼

E.不知道。 3 13 11 1 19 28%

第1、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语语音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汉语拼音方案中拼写规则的掌握。我们看到第1题中仍有12人选择“都相同”,3人选择“不知道”。而第2题中,15人选择“发音都相同”,6人选择“不知道”。可见,对于拼音方案,学生掌握得还不够细致。通过后来的跟踪回访,与留学生聊天,我们发现,凡是选择“不知道”或是答案“D”的,在发zi、ju时,发音都不标准。

第3、4、5题考查学生对“声母、韵母、声调”术语的理解以及掌握。我们发现有接近一半的学生由于不知道“声母、韵母”的含义而无法作答。而了解相关术语的学生,90%以上都能答对。因为声调对于汉语学习非常重要,所以不知道“声调”术语的学生很少,但是第5题的正确率并不高,可见,声调辨别仍然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

第6题考查学生对汉语音节拼合的了解。有13人选择了“都能拼”,可见他们对汉语的语音特点还不了解。

第7题考查学生对声调区别意义的理解,第8题考查学生对连读变调的理解。这两题的正确率都不高。学生对于声调的理性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9、10两题考查学生对汉语同音词的了解。第9题正确率很低,大概是因为“致癌”这个词对于初级学生来说比较深僻。另一方面,因为学生对汉语一音多词的特点还没有深刻认识,还没有能够产生语音联想。第10题正确率低,原因是学生没学过民俗文化,还没有意识到汉语的语音联想,否则看到B选项,自然可以选出。

在后来的回访中,我们通过询问,了解到很多学生对于汉语语音并没有整体认识,声母、韵母的拼合规律知之甚少,汉语拼音的掌握漏掉了很多细节。这也与我们的问卷结果比较一致。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与老师没讲解,或讲解得不够细致有关。很多老师都认为语音中没有太多的文化因素可教,即使讲了规则术语,效果也不大,甚至会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我们不否认初级阶段的语音教学应以练习为主,不宜过多涉及文化知识。但某些与汉语语音特点紧密相连的文化知识是不能忽略的,否则,既影响学生的发音,也不利于中高级阶段文化(比如古诗)的导入。

三、语音教学中文化导入例证

与语音相关的文化内容并不多,也不需要做多少取舍,问题在于如何导入。语音教学虽然集中在初级阶段,但有些语音要素的教学需要贯穿整个汉语学习的始终,比如声调。与语音相关的文化导入是一个由浅入深不间断的系统过程。总的原则是“见缝插针、循环深入”。关于“声母、韵母、声调”该如何教,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本文只讨论如何在教学中适时引入文化教学。下面采用例证法简单加以说明:

(一)学习唐诗《静夜思》

jìng yè sī (静夜思)

Chuáng qiàn míng yuè guāng

床 前明月光,

yíshìdì shàng shuāng

疑是 地上 霜。

jǔtóuwàng míng yuè

举 头望明月,

dī tóu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故乡。

1.第一阶段

学习完拼音之后。可以用拼音学习简单的古诗。目的在于熟悉古诗的音节、声调,感知古诗的韵律。不需深入理解,只需熟读即可。之后每天上课都让学生大声诵读。

2.第二阶段

大概一两个月之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认识了一些汉字。再学习一遍这首诗。教师可以更详细地解释诗句的意思,甚至可以把“韵脚”划出来,结合拼音让学生体会“押韵”是什么意思。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尽量背诵这首诗。

3.第三阶段

一个学期快结束时,复习这首诗。让学生背诵并用简单的汉语解释这首诗。让学生在学过的汉字中找出跟“光、霜、乡”押韵的字,进一步加深对汉语音节的理解,对“押韵”以及“四声”的了解,甚至可以把“四呼”的概念引入,让学生分辨这首诗中每个字各对应哪一呼。

一首诗可以循环学习,但是每一次学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逐步深入的过程。在学生已经熟知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文化导入,不会给他们造成太大的负担,反而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始选择的诗要简单、明了、朗朗上口。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增加诗的数目,但以不给学生造成负担为宜。

(二)语音联想

学生学习一段时间汉语之后,可以在课堂上每天抽一点时间开展语音练习。老师报一个音节,让学生给出不同的汉字;或者进行“词语接龙”,下一个词的首字必须与上个词的尾字同音。采取形式多样的语音练习目的在于使学生复习巩固学过的词语,熟悉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了解汉语的谐音联想,形成发散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周健,彭小川,张军.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3.

[3]彭增安.跨文化的语言传通[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4]朱川.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策略[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张薇南京大学文学院210093;南京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11172)

猜你喜欢

声调韵母声母
声母韵母
声调符号位置歌
声调歌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声母歌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对汉语拼音的一点看法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