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各环节中

2012-04-29马力

大学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母爱童话创造性

马力

[摘要]对于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摆在大学教学活动的首位,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担任主讲,进行课件制作,做课堂回应工作以及课外作业,都可以贯彻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的理念。教师只要相信学生,承认学生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给他们创造机会,就能把他们的创造潜能真正变成创造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1-0051-02

创造能力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如何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是笔者在最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自学能力,有自主学习知识的热情,有创造性的潜能,只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给他们创造条件,学生的创造潜能就能转化为创造能力。

一、让学生在参与讲课中提高创造才能

课堂教学是大学本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环节。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范围十分有限。

笔者在2011年下半年担任“中外儿童文学名著选读”的任课教师时,为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组织学生参与讲课活动,让学生占据课堂中心位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受到学生的欢迎。笔者在布置学生主讲篇目时,大家都主动举手认领。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笔者除安排一两名学生担任该课的主讲之外,还安排其余的志愿者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做高水平的回应式发言。此外,在每节课上都留下较充分的课堂讨论时间,力争做到凡是有感想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然后教师总结全课,从而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台上台下紧密呼应的局面,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埃里希·凯斯特纳(德国)的著名儿童小说《小不点和安东》时,除了安排外国语学院2010级的学生白晶担任主讲之外,于璇作为副主讲也展示了自己做的课件,谈了自己对这篇作品的理解,两个人的讲课从内容到形式形成互补。白晶重在传达作品原汁原味的感觉,于璇则着重于对作品的理解。接下来有7、8位学生即兴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发言的学生对这篇小说的关注点各不同,有的关注人物形象,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自己最喜欢的书中人物;有的注重小说思想内容的揭示,对于作家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思考题”的方式提出让孩子们深思的问题很感兴趣,并说了这些问题对于大学生的启发意义;还有的对小说语言表达的幽默感兴趣,认为这是最适合孩子读的语言,从而加深了大家对儿童小说特殊性的理解。群言堂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的见解带着新鲜的感知气息,视角不同,使学生们对这篇作品的理解面更广,认识更加深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成果本身就是他们创造力的表现。笔者在总结时,不仅以普通一员的身份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解惑答疑,更重要的是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创造性行为和见解,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见解是极有价值的,以期在今后的课堂上有更多更好的创造性思维成果产生。

二、通过制作课件和组织课堂教学显示学生的创造才华

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课程主讲任务之后,都能广泛利用网上资源制作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学生制作的课件多种多样,充分显示了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如在讲“中外儿童文学名著选读”课时,主讲安徒生童话《母亲的故事》的是赵俊逸和李鑫慧同学。主讲赵俊逸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副主讲李鑫慧除了展示她做的课件之外,还采用了从网上找到的表现当代母爱的一段纪录片视频资料,内容是一位台湾的母亲带着中药不远万里飞往委内瑞拉,看望刚刚生了外孙的女儿,但因为携带中药在委内瑞拉机场遭到扣留。这时母亲奋不顾身地保卫她给女儿补身子的中药,她的母爱在她忘我的挣扎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这个视频的插入是学生的一个富于创意的教学安排,它与安徒生的《母亲的故事》有同样的宗旨——母爱。它的出现,不仅使两种不同的母爱形成对比,有助于同学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引出了“是生活中的母爱还是艺术中的母爱更感人”的问题。笔者对学生的创意给予充分肯定,并因势利导地提出“你认为这两个母亲的母爱哪一个更感人”的问题,将学生对于母爱的讨论引向深入。王雪同学说,台湾的母亲更感人。因为她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离我们很近,她还由此联想到自己对于母爱的体会,边说边流下泪来。她的发言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共鸣,使这一课成为母爱教育课。但同时笔者透过王雪的发言也意识到王雪和赞成她的观点的学生还缺乏欣赏艺术美的素养。于是笔者针对性地谈了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关系,以及如何欣赏艺术美的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力和审美力。从这个例子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在传媒时代,学生对网上资源的占有有时候会超过教师。课堂向学生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向更大的网上资源开放。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体现在他们对于网上资源的广泛占有和创造性利用上。将新信息引入课堂,既开拓了课堂学习的新局面,又提出了书本上没有的,但是在实践中会遇到的问题,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个挑战。只要我们敢于开放课堂,并能因势利导,就能使学习成为大家感兴趣的事情,并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极大地优化学习效果。

笔者在2011年下半年担任文学院文秘专业2009级的“童话学通论”课程教师时,同样采取让学生上讲台讲课的方法,也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武琳同学在担任日本著名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去年的树》、《小狐狸阿权》的主讲时,她制作了内容丰富的课件,还下载了由这两部作品改编成的动画资料,画面精美细致,特别是小狐狸阿权的形象,美丽可爱,给同学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大家从直观上理解作品,领略童话幻想的特殊艺术魅力。她关于作品风格的分析及内涵的阐释,采用传记研究法将作家的身世、人生观、创作观与作品相联系,帮助同学理解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同学们对作品内涵的领会,这些都体现了武琳处理教材的创造性才能。

三、在文本分析中鼓励新见

笔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又一做法是在文本分析中鼓励新见。比如笔者在2010年下半年任文学院本科2009级师范班的“中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篇目教学教法”课教师时,曾鼓励学生无论是课堂发言,还是课后写阅读笔记,都要动脑筋说出或写下一己的心得。笔者这个做法是吸收了日本的一所大学培养研究生的方法。他们的做法是让学生勤动笔,每学一篇课文就写下自己的读书体会,篇幅不必长,关键在于提炼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他们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就将它介绍给自己的学生,告诉他们能谈出或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新观点,比写出连篇累牍但毫无创见的完整文章好得多。笔者希望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上的有心人,在本课程结束的时候,能写出15~18篇记载自己新见的学习笔记。目的是从小处着手,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的原创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按照教师的建议,将自己的学习体会记下来,并在课间休息时主动拿给教师看,征求教师的意见,笔者则及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无论是在学生的课堂发言中,还是在学生的作业中,笔者都能发现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和思路,对此总是予以高度肯定,哪怕是一点创造性的萌芽也不放过,将学生引上自己动手动脑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道路。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评定上,笔者也坚持有新见者得高分。经过一个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这个班的期末作业上网抄别人观点的少了,有自己见解的多了。比如李鹏儒在期末作业《浅析<雨巷>中的多重感情色彩》中,对于诗歌内在情感的分析,包含了“苦闷中的淡淡思乡之愁”、“淡淡的自卑情愫”及“革命中徘徊的希望之思”,这些见解都是言人所未言。又如学习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时,由于对诗意的理解不同,学生们对诗中 “你”是指谁的认识分歧很大,有的认为是指梁从诫,有的认为是指徐志摩。有的从诗作发表的时间上取证,有的从诗意的解析中寻答案。而胡光的《只有诗人才配得起这百花的冠冕——走进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却将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偶然》与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对照起来读,认为“我权当是林对徐的一次回答,以徐所热爱的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徐、林诗相互联系的视角来领会林诗内涵的新视角,从而得出了“你”是指徐志摩的结论,很有创见。类似这样有个人见解的作业在100多个学生的作业中至少可以找到20~30份,令人欣慰。

在同学通过各种方式发表的新见之中,常常包含着一些反向思维的成果。对于这样的新见笔者格外关注,并加以保护。比如在讨论曹文轩的长篇儿童小说《青铜葵花》时,绝大多数学生都对这部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成就加以肯定,李一同学却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她不喜欢表现苦难的作品,而喜欢童话式的表现理想境界的、具有大团圆结尾的作品。《青铜葵花》充满了苦难,结局也是悲剧的,使读者心中充满了沉重感,她认为这样的作品不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笔者认为李一的认识虽然包含着对于童话与小说文体的表现功能模糊不清的认识,同时对于悲剧功能的认识有失偏颇,有待纠正之外,她忠于自己的阅读体会,敢于从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出发,对作品的价值作出独特的判断,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因此,笔者在课堂上对于李一力排众议的精神给予肯定,让大家认识到文学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对它的解读永远是多元的、无尽的过程。

又如在给文学院文秘专业2009级上“童话学通论”课,讨论新美南吉的童话《去年的树》时,王新同学的认识也与众不同。他认为这篇童话在情节上有处理不当之处:老橡树被砍倒之后,只要树根在,小鸟就没有必要飞到山谷去找树干。因为树根可以代表树干。王新的意见对于原作来说具有解构意味,新鲜而大胆,惊讶之中令人玩味。笔者对王新的意见加以肯定,目的是让大家认识到解构原作也是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方式之一,而解构是一种极端的创新。在解构文本的时候,关键是让思路放开,去掉一切条条框框的束缚,创造性的见解才能真正产生。

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网上学习资源丰富,思维活跃,思路广阔,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只要教师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去自觉主动地追求学问,那么即使是在教室的有限空间里,在五尺讲台上下,弄潮儿也会翻云覆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我们的学生就是这弄潮儿,锻炼的机会就是他们把创造潜能转化成创造能力的攀天阶梯。

[参考文献]

[1][加]培利·诺德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M].刘风芯译.台北: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2000.

[2]马志国.培养你的兴趣[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7.

[3]方卫平.2010中国儿童文学化研究年度报告[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

[4][美]尼尔·波茨曼.童年的消逝[M].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母爱童话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母爱大于天
母爱
童话镇
母爱的另一面
午夜童话镇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特殊的母爱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