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节庆旅游效应分析

2012-04-29张瑞梅李娜黄河

大学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宾阳宾阳县民俗文化

张瑞梅 李娜 黄河

[摘要]随着民族旅游的快速发展,民族节庆活动已成为广西旅游发展的热点,并产生了多方面的旅游效应。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看出炮龙节产生的旅游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效应。因此,当地政府应统筹规划、协调运作,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性、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强营销力度等,优化广西民族节庆的旅游效应,增强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民族节庆旅游效应炮龙节

[中图分类号]F590.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1-0013-04

民族节庆活动主要源自举办地特有的传统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已成为现代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吸引着众多旅游者,并对举办地产生多方面的旅游效应。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如南宁国际民歌节、广西宾阳炮龙节、资源县河灯歌节等都是品位极高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和发展民族节庆旅游能促进广西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广西宾阳炮龙节是当地汉族和壮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间节庆,包括游彩架、舞“炮龙”等民俗活动,具有鲜明、浓郁的民俗色彩。利用炮龙节开展的旅游活动正是民族节庆旅游中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下面以宾阳炮龙节为例,来具体分析民族节庆的旅游效应。

一、广西宾阳炮龙节概况

广西宾阳县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宾阳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俗风情精彩浓郁,民间文艺丰富多样。尤其是炮龙节,它是广西宾阳县独特的融合龙文化、儒家文化、春节节日文化、商埠文化等多种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游艺活动,是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宾阳舞炮龙孕育于宋元时期。据史料记载,北宋皇佑年间, 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 攻战邕州(今南宁市)。狄青受皇帝之命,南下讨伐侬智高。狄军征战到宾阳的昆仑关后久攻不下,便想出了一个麻痹侬智高的计谋:正月十一这天令全城张灯结彩, 居民提前过元宵节。当天夜里,城里鼓乐喧天, 鞭炮齐鸣, 龙狮劲舞。侬智高因此放松了戒备, 狄青趁机连夜出击,攻克昆仑关。之后人们以为如此舞龙是一种吉祥之举,同时也为了庆祝胜利,便每年定期舞龙表示纪念。

每逢正月十一晚上七点,舞龙队员首先把龙抬到芦圩镇上的老庙举行开光仪式。接着,举着龙灯的队伍、敲打着锣鼓的队伍、演奏着古乐的队伍为炮龙开路,舞龙队伍沿着既定的路线热烈地挥舞着长龙,为人们祈祷祝福。同时,每户人家都准备好鞭炮,在炮龙到来的时候燃放,增加喜庆,祈求平安幸福。宾阳舞炮龙的整个过程狂热奔放而又秩序井然,充满热烈喜庆的气氛,是宾阳人过春节的一大盛事。

近几年来,炮龙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节日期间开展的活动逐年增加:2009年和2010年有书画摄影展、宾阳一日游、炮龙展示、龙队表演赛、文艺晚会、烟花燃放、宾阳县非物质文化和民间艺术游行展演、百家宴活动、百龙舞宾州活动十项活动。2011年增加了炮龙节形象大使“龙娃、龙女”公开选拔大赛、商品展销和项目签约推介会三项活动,吸引了更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前来销售投资的商人。再加上政府和旅行社组织的炮龙节宾阳一日游、二日游或者三日游的行程不断丰富,配合其他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例如宾州古城、程思远故居、蔡氏书香古宅群、白鹤观竹海生态旅游区、佛子寺景区等。广西宾阳炮龙节在活动项目的数量、参与人数、参与企业、招商引资、影响范围等各个方面逐年都有较大的突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民族节庆的旅游效应分析

(一)经济效应分析

1.积极效应

总的来说,民族节庆旅游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的经济正效应主要体现在提升旅游产品结构层次,拓宽客源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活动,促进招商引资;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等方面。下面以宾阳炮龙节为例来说明其经济正效应。

增加旅游收入。从2007年起宾阳县已连续举办了5届炮龙节,到访游客增长迅速,收入情况呈逐年增加态势(详见表1)。从这些数据可知,依托炮龙节发展起来的旅游已成为宾阳县的特色产业,为宾阳县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表1可看出,2011年炮龙节期间游客达55万人次,旅游收入1.2亿元,游客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5万人次,旅游收入比2010年增加了4000万元。自从炮龙节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都大幅度增加。这些数据充分反映出炮龙节积极的经济效应。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纳一定数额的劳动力,因此炮龙节的发展为广西宾阳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不仅如此,炮龙节的发展还带动了宾阳县商品销售、招商引资、交通等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

宾阳县政府积极利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举办的炮龙节商品展销和项目签约推介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炮龙节参观商品展销的群众10万多人,现场销售商品5万多元,企业签约销售订单23份,并有多家还在进一步商洽当中。项目推介会活动共邀请到55家商协会和国内外客商300多人参加,签约项目5个,投资总额达5.85亿元。

2.消极效应

节庆旅游活动也会对举办地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炮龙节期间,大量游客的涌入,致使广西宾阳的饮食价格、房间价格、交通工具价格的上涨,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如广西宾阳县内,很多平时每天100元左右的标准间,在炮龙节期间涨到了每天四五百元,一些普通招待所的房间也涨到两三百元一天。位于县城中心的凯丰、金玉宾阳等一线宾馆酒店,最受国内外游客的追捧,豪华商务套房房价涨到每天1280元。就连距离县城中心有一定距离的花园大酒店、凯悦宾馆也同样火爆,高档客房价格均涨价至600至1000元之间。据酒店工作人员介绍,春节长假刚过,超过80%的客房就已经被预订,剩下的客房也在炮龙节前一两天被预订一空。在炮龙节期间,交通工具价格也有小幅度的上涨,并且大量的游客参与活动时还会造成交通拥挤堵塞,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出行。

旅游活动特殊的时段性也会造成一定时间内的资源闲置。炮龙节过后,曾经供不应求的宾馆酒店一下子陷入了“冰封期”,价格和游客数目都大量下降。如果宾阳县过度依赖旅游业,一旦出现不利因素,将会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二)社会文化效应分析

1.积极效应

有利于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民俗节庆旅游是促进各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能够唤起人们开发、保护、弘扬民俗文化的意识,使之得到继承和发展。炮龙节体现的民俗文化是广西宾阳地区壮族和汉族长期生活共存、融合的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并在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沿袭相传,不断丰富和发展,显示出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被誉为“宾阳的炮龙节,东方的狂欢节”。

炮龙节的发展还可以唤起人们对宾阳其余民俗文化和民间艺人的重视和保护,例如游彩架和丝弦戏这两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通过搜集、挖掘、加工、整理、指导和扶持等工作,保护民俗文化存在、传承与发展的空间环境,使传统民俗文化继续保持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能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传承,发扬光大。当地政府还通过举办“炮龙之夜”大型文艺晚会、非物质优秀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巡游、炮龙比赛、龙娃龙女选拔赛等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充分展现宾阳历史文化的魅力。这些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宾阳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有利于提升地方声誉。从2005年开始,宾阳县政府提出了重点打造“炮龙之旅”的全新设想:以舞炮龙表演为突破口,带动全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开发建设,树立宾阳人文旅游主题形象,走一条以“民俗文化为主,自然景观为辅”的旅游发展道路,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宾阳舞炮龙队于2010 年2 月17 日至21 日,受邀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新加坡装艺大游行”表演,这大大提高了广西宾阳舞炮龙文化的社会知名度和声誉。2011年的炮龙节从2月9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四套中文国际频道便派出了5名记者到宾阳县,围绕炮龙文化从宾阳特色美食、宾阳三宝、民俗活动等方面入手,深入县城各街道、相关乡镇进行深入采访,特别制作一期长达45分钟的宾阳炮龙节专题片。炮龙节当晚,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广西电视台等中央驻桂及60多家区内外主流媒体的200多名记者前来采访报道炮龙节激情狂欢盛况,据统计媒体共发稿2100多篇(幅)。中央、区、市等区内外媒体的集中大量宣传,使得炮龙节名声大振,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影响。

有利于加强区域间文化交流。炮龙节为广西宾阳带来巨大的人流和信息流,更为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为期3天的炮龙节的举办,为外来游客同当地居民、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了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广西宾阳县人民与不同区域间人民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增强区域间的友好关系。在炮龙节期间,大量的学者汇集宾阳县进行参观考察、深入访谈等研究,各种先进的思想理念在此交汇,有助于拓宽学术交流渠道,为各方的学术发展作出贡献。

增强族群凝聚力和认同感。族群,是一个群体宗教的、语言的特征以及其成员或祖先所具有的体质的、民族的、地理的起源。族群认同总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要素表现出来,它是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1]在民俗旅游中,当地居民与游客的接触往往会唤起对于自身族群的认识,还会加强们对于自身身份及自我表述的关注,能够增强其族群凝聚力和认同感。

2.消极效应

可能会加速民族文化的涵化。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在与大量异质文化的游客交流之后,其本身的文化必然会发生变化,即发生所谓的涵化。涵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发生的大规模文化变迁。[2]民俗旅游的发展可能导致接待地传统民俗文化的衰落。

炮龙节期间,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游客与宾阳县居民之间有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在各种各样的互动过程中,对传统民俗文化产生着影响。一方面大量游客的到来会打乱当地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他们中有的人在与客人接触后会去简单地模仿客人的行为方式,以抹杀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能够进行更好的沟通,促成商业行为;也有的人可能会对外地游客的某些言谈行为、宗教文化等方面不理解,外来旅游者的所作所为一不小心就亵渎了行为民俗中蕴涵着的当地居民的道德信仰及价值观念,当地居民可能会采取抵触的方式表达其不满,引起主客冲突。再加上一些有关部门或者旅行团体在处理民族地区居民问题上的不当,更会引起当地居民对某些游客的敌对情绪,这些都会使传统文化被淡化或者被扭曲。另一方面,随着炮龙节的发展,宾阳县居民意识到自己的民俗文化可用于获得经济利益,这会促使某些居民用自己的民俗行为去满足和取悦游客,用自身全部的文化与异文化进行接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本身的文化必然发生变化,发生涵化。

可能会导致民族文化商品化。在炮龙节发展过程中,某些旅游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把传统的民俗行为包装成更精致、更有趣、更符合游客的审美观念之后推上表演的舞台。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传统民族民俗文化,或将其表演化、商业化、程序化已成为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主要手段之一。这种手段能够唤起游客的感情,使之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但这也不可避免地对民俗文化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使当地民俗文化的独特与和谐遭受破坏,导致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失真、文化底蕴缺失及传统文化价值观退化甚至消失。[2]

更有沉迷于利益的旅游企业,为了哗众取宠,迎合那些有“猎奇”心理的游客,会故意地制造出与当地民俗文化不相符的“伪民俗”,例如:瞎编滥造、只为娱乐的舞蹈或者接待客人的仪式等。这些篡改传统文化精髓的“伪民俗”不仅会混淆游客视听,甚至会误导其认知,还会极大地破坏当地民俗的整体性,阻碍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环境效应分析

随着炮龙节的迅速发展,其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旅游环境既包括接待地的自然环境,也包括该地经过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旅游活动的开展对环境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1.积极效应

有利于历史古迹的修复和保护。宾阳县政府在2008年宾阳县“创新年”活动综述中提到:坚持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和弘扬传统文化,以开发城北古城和年初举办的“百龙舞宾州”炮龙节活动为龙头,以整改、修复和完善“三街一江”、思恩府试院等一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为重点,推进宾州经济文化旅游一体化建设,积极把宾阳县打造成为南宁后书院、生态园,全面推动宾阳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3] 例如,南街的街面已经按照当年原来的样子,铺砌好古色古香的石砖,思恩府试院、二铺庙、炮龙老庙也得到了合理的修缮。同时,宾阳县坚持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并重,古辣镇蔡村、芦圩镇南街被南宁市列入核心保护村,定为核心保护对象。作为宾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新景点的程思远故居和陈列馆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有利于基础设施状况的改善。各旅游活动的主办地,为了能够成功举办活动,都会新建或整改当地的基础设施。例如,从2010年起,宾阳县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宾州古城文化旅游资源,县人民政府发出通告,对宾州古城3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保护性建设,严格控制规划。全县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对古南街的路面铺设青石板,配套建设停车场和公厕,还有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方面招商引资,全面改善基础设施状况。

2.消极效应

舞炮龙的时候,民众燃放各式各样的鞭炮,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气污染。燃放鞭炮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二是噪音污染。炮龙节当晚,鞭炮不停地燃放至次日凌晨才结束。鞭炮声震耳欲聋,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损害听力,造成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甚至噪音性耳聋;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注意力不能集中,心绪烦躁。三是垃圾污染。炮龙节过后,宾阳县城内几乎所有街道都布满鞭炮纸。据统计,2012年炮龙节过后,县城区域共计清扫垃圾面积120万平方米,清运垃圾 1000多吨。其中,炮龙节当晚产生各种垃圾400多吨。为了及时清运垃圾,县环卫部门共投入车辆24辆,投入人员270人次,通宵清运。同时还对清扫过的永武路、永祥路、临浦路、思远路等7条主要街道进行冲洗,冲洗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可见,炮龙节所产生的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另外,炮龙节期间燃放鞭炮非常容易引发火灾的。例如,炮龍开光点芦圩老庙地方狭窄,许多游客都是冲着在老庙举行的充满神秘色彩的开光仪式而来,倘若发生事故,不便疏散人群,可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还有在芦圩老镇,大部份都是明清、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古风犹存,但由于街道相对狭窄,燃烧的鞭炮有可能对周围的建筑造成损害。这种损害将会是一笔无法挽回的巨大的经济、文化损失。

三、提升旅游效应的建议

(一)统筹规划、协调运作

广西宾阳炮龙节涵盖旅游、文化、宣传、交通、卫生、城市管理、安全保障等多方面,许多工作必须依靠相关政府部门的主导和协调。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个高效运行、科学管理、规范运作的组织机构或者节庆组委会,负责节庆的综合协调和调度等工作,以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均衡效益最优化为根本点,对炮龙节的活动内容进行框架性、纲领式的规划。要落实安全、卫生、宣传等基础保障工作,防止炮龙节期间可能发生的燃放鞭炮引起的火灾,游客混乱引起的踩踏事故,消除商品展销的安全隐患等。事故发生后,应该在第一时间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抢险救助工作,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政府应该要有超前意识,专门设立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节庆期间的安全问题和事故处理工作。

(二)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性

炮龙节的开发就是对宾阳县所拥有的民俗文化的利用和保护,文化主体的参与无疑是必要和重要的。政府、学者以及旅游企业必须通过当地民众的参与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图。这三方应该想方设法让当地居民从炮龙节中受益,从而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引导当地居民抵制民俗文化商品化,并主动保护自身的传统文化。这种具有广度和深度的保护是文化主体的自我选择,更具有可持续性。

(三)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民俗节庆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要依赖很多行业并受到很多基础条件的约束。炮龙节的进行需要改善基础设施状况、美化宾阳县城环境、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完善配套功能等诸多行业积极的配合和协调。在住宿方面,宾阳县应合理增加宾馆酒店数量,鼓励当地居民开设家庭旅馆,以容纳炮龙节期间的大量客人。在饮食方面,政府不仅要大力宣传宾阳县特色美食,还应保证其质量和监督其卫生安全,并在炮龙节期间,控制饮食行业的上涨限额,让商家获益、游客满意。政府可以在节庆举办期间向社会公开招募和选拔有实践能力的志愿者,以缓解短期的人力资源压力。[4]

(四)加强营销力度

广西宾阳县的民俗文化旅游形象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仍需要加强营销的力度。宾阳县委、县政府应该借鉴国内外民族节庆的成功经验,结合宾阳的实际,致力于把宾阳炮龙节打造成东方狂欢节这一民俗旅游品牌,并聘请专家学者对其进行品牌策划,创新性地进行品牌的包装和宣传。

可建立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相结合的立体宣传推广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旅游小册子、电视新闻、报纸、杂志、旅游大篷车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充分展示炮龙节的狂欢特色以及宾阳当地的民族风情,使更多的人了解并想要参与炮龙节,从而扩大炮龙节的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以当下最热门的“微博”为主体宣传推广,开设宾阳炮龙节的官方“微博”,配合以视频、论坛和其他网络工具的推广,建立炮龙节宣传视频门户网站。各种便捷链接还能够为广大旅游者提供关于宾阳炮龙节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信息查询、酒店预订和旅游优惠活动等服务。

四、结语

通过对广西宾阳炮龙节的旅游效应分析可以看出,节庆活动给举办地带来的旅游效应是多方面的,成功的节庆活动不仅仅可以吸引旅游者,创造经济效益,还有助于当地品牌塑造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带来社会、环境效益。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分析的过程中,不能片面强调其积极效应而忽视其消极效应,应该全面并科学地认识民族节庆活动对广西的旅游效应的两面性,从而趋利避害,实现宾阳炮龙节以及广西民族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大鸣.论族群与族群关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2(32):2~4.

[2]韦茂繁,秦红增.苗族文化的变迁图像——广西融水雨卜村调查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3]徐赣丽.民俗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4]王文震,甘永萍,朱可丹.南宁节庆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J].襄樊学院学报,2010,31(8):63~67.

猜你喜欢

宾阳宾阳县民俗文化
优秀书画作品展
日历
我要去远方
就是他,那个篮球迷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桂林至钦州港公路(南宁六景至宾阳段)项目获批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海上丝路(1)
宾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以宾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为例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