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探索
2012-04-29陈福蓉王琼唐咸明
陈福蓉 王琼 唐咸明
[摘要]古籍修复工作是古籍原生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人员、经费等限制,高校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工作没能得到有效开展。2006年以来,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计划地开展了古籍修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古籍修复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古籍修复古籍保护
[中图分类号]G2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1-0022-03
古籍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而古籍修复历来是古籍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古籍善本书有3000万册左右,由于年代久远,受虫蛀和人为损害等因素影响,相当多的一部分古籍破损严重。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需要修复的善本古籍约1000万册。而古籍修复人才严重不足,目前全国仅有100人。[1]因此,古籍修复工作所面临的形势颇为严峻,加强古籍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高校图书馆是古籍收藏的重要单位。据吴格先生2002年的调查,全国22所高校图书馆,共计仅有修复人员19.5人,其中7所高校图书馆没有古籍修复人员。[2]37古籍藏量居全国第三的北京大学图书馆,仅有古籍修复人员30人。[3]以广西为例,在2009年以前,全区仅广西师范大学一所高校有古籍修复人员。[4]44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于2006年开始筹建古籍修复室,2010年升格为自治区级古籍修复中心。近几年来,我们在古籍修复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古籍修复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和反思,希望能为广西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古籍修复工作现状
(一)本馆古籍藏量及破损情况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1932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目前藏有古籍线装书11万余册,古籍线装书藏量居广西高校之首。其中康有为万木草堂藏书两万余册,是馆藏珍贵古籍。广西地处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霉变、虫害严重。因此,古籍生存环境恶劣,遭损害程度高,古籍修复面临的形势十分紧迫。[4]4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本馆于2011年抽取100种存放在樟木书柜中的古籍善本作为样本,对本馆古籍的破损状况进行了初步抽样调查。
抽查的100种古籍善本共1124册,均为清朝乾隆以前的刻本。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千余册古籍中有147册为未破损或非常轻微破损,不需修复,此类古籍占总数的13%;而中度破损、严重破损需要修复的古籍为1077册,占总数的87%。从品种上看,有15种古籍被列为三级破损(国家制定的古籍三级破损定级标准是指虫蛀、絮化等问题较为严重的古籍),急需修复或需要尽早修复。有3种为五级破损(主要是装订线断损或者书衣轻微破损),4种未破损,其他78种均定为四级破损。古籍破损的主要问题是虫蛀、老化。根据调查发现,馆藏15%的善本古籍需要尽快修复,其余七成左右的古籍同样需要修复。
(二)古籍修复室现状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室面积约120 平方米,配备有全自动消防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温湿度控制设施、温湿度监测设施及上下水设施。此外,还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古籍修复相关制度,有古籍修复人员4人。2010年12月,古籍修复室顺利通过了自治区专家组的评审,升格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四家古籍修复中心单位之一。
修复室自2006年成立以来,根据国家制定的古籍修复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完成了《文选纂注》、《灵山县志》、《广西兵要地理》、《廉州府志》、《广西通志》、《广西通志稿》、《宁夏府志》等书的修复工作。复原装订了《檀弓》、《王左丞集陆太常集》、《束广征集夏侯常侍集》、《皇清经解》、《历代边事汇钞》、《佛本行经》、《根本说一切有部》、《佛说一切如来经》等古籍。
二、古籍修复工作发展历程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在2006年至2010年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筹备期——2006年
2006年,馆领导即认识到古籍修复工作的重要性,但因缺少古籍修复人员,因此古籍修复人员的培养就成了第一要务。
当时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尚未全面铺开,全国古籍修复培训尚未开始。针对这种情况,馆领导选派1名工作人员到中山大学图书馆参加为期半年的古籍修复培训,并要求其学成归来后一定要从事古籍修复工作。
(二)探索期——2007年~2009年
2007年,修复人员学成归来后,着手建立古籍修复室。古籍修复室15平方米左右,古籍修复人员1人。拥有修复桌等馆内原有设施。压书的石板在石料市场采购,其他所需工具或就近购买,或向兄弟单位求助,或者自己动手制作;纸张等材料由兄弟单位提供或购买。因陋就简,将古籍修复工作开展起来。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全面铺开。我馆选派3人次陆续参加了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的学习。她们在学习过程中,虚心向国内众多古籍修复专家学习请教,与修复界同仁切磋交流,掌握古籍修复最新资讯和信息,努力提高古籍修复技术。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这3人已经成为我馆古籍修复的技术骨干力量。
(三)稳定成熟期——2010年至今
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全国的实施,广西古籍保护工作也随之逐步开展起来。2010年,以自治区文化厅开展自治区级古籍修复中心的申报和评审为契机,我馆古籍修复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首先是更换古籍修复室场地,将古籍修復场所由原有的15平方米扩展至120平方米。其次是争取学校经费购置了空调、压书机、木墙等古籍修复基本设备,安装了上下水设施。此外,加强了人员培训力度,选派2人次参加国家保护中心举办的古籍修复培训班和中山大学图书馆与香港歌德学院图书馆联合举办的西方文献修复实操高级研讨班,进一步提高了古籍修复人员的技术水平。
2010年11月,我馆古籍修复室升格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古籍修复中心,为古籍修复工作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馆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古籍修复制度,制定了较为科学的工作流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古籍修复档案。
三、工作探索和理论总结
几年来,我们在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古籍保护计划为契机,致力于推进古籍修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由于经费、人员、设备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古籍修复工作也碰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而我们的成绩就是在不断克服古籍修复工作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当中取得的。归纳起来,我们认为,古籍修复工作是一项需要国家长期投入和高度重视的工作,修复工作人员必须有甘于奉献的精神、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修复技术。
(一)领导重视是古籍修复工作科学开展的基础
几年来,我馆古籍修复工作的开展,跟历任馆领导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图书馆历任领导对于古籍修复工作都非常重视。特别是2006年以来,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启动,馆领导在人员培训、设备材料购买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2010年自治区级古籍修复中心的申报过程中,馆领导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加强古籍修复硬件设施建设,先后投资购买了空调、压书机和木墙,安装了上下水设施,使古籍修复工作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在2009年底,馆领导决定成立古籍部,将古籍保护工作纳入到图书馆的整体发展规划,使得古籍修复人员摆脱了孤军奋战的状况。古籍部成员通力合作、集思广益,致力于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为古籍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加强馆际交流是古籍修复工作正常发展的外部条件
在古籍修复工作的发展过程中,与对古籍修复工作较有经验的大型图书馆交流合作,是促进古籍修复工作较快发展的重要途径。2006年,本馆领导争取了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培训名额,派遣人员去中山大学学习古籍修复技术。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无偿帮助,使得培训顺利进行。中山大学图书馆还提供了本馆修复工作开展之初使用的材料及部分古籍修复工具。在日常修复工作中,我们也一直与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同仁保持联络,碰到问题随时请教,使古籍修复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慎选人才、稳定队伍是古籍修复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
古籍修复人员匮乏是全国古籍修复工作面临的普遍问题。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院校专门培养文献修复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由于高校人事制度和人员编制的限制,古籍修复的人员大多还是由图书馆内部培养。因此,慎重选择从事古籍修复的人员,不仅能够保证古籍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保护古籍,传承文明的必然要求。
高校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首先,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培训之后能够开展古籍修复工作,对糨糊调制、配纸等各个工序都要认真细致,仔细考察,保证能够按照《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来修复古籍。
其次,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古籍修复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其涉及的相关知识很多。如古籍版本、纸张、现代修复工具的相关知识,最新的古籍修复技术等。这些都需要古籍修复人员及时了解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第三,需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在古籍修复室筹建之初,修复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争取经费、工具和设备的购买,都需要与领导以及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而跟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同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有助于解决工作中不断遇到的疑难问题。
(四)严格遵循科学规范的流程是古籍修复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
古籍修复不是简单的修补破洞,而是一个有着严格操作流程的技术工作,需要按照国家出台的《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 来制定古籍修复工作规范。本馆制定了严格的古籍修复图书出入库制度、古籍修复岗位职责、古籍修复室安全责任制度、古籍修复室应急预案、古籍修复质量验收标准等工作规范。同时,本馆高度重视古籍修复档案的建立工作,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齐全的古籍修复档案。以上这些严格的制度从管理上保证了古籍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积极参与中华古籍保护工程是古籍修复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古籍修复工作发展的过程中,古籍修复人员应积极参与到古籍保护的相关工作中来。一要积极参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及其他单位举办的古籍修复的培训,既能提高自身技术,又能扩大交流和合作。二要积极参与全国及地方的相关申报工作。
(六)古籍修复与古籍数字化相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馆古籍修复室所修复的古籍,坚持在修复完成后,同时进行数字化的工作,将已经修复的古籍转化成电子资源,减少读者查阅古籍过程中的人为损害,以加强古籍保护,提高古籍的利用率。我们认为,古籍修复与古籍数字化相结合,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这是古籍修复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未来方向。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全国古籍保护的一支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吸取国家著名高校图书馆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来加强古籍修复工作。例如,复旦大学图书馆吸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到古籍修复工作中来,加快古籍修复进度, [2]33就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办法。广西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文科类院校,拥有跟古籍整理相关的专业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等硕士点,我们完全可以与这些硕士点进行合作,培养为广西古籍保护服务的古籍修复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白瀛,郭丽琨.1000万册“宝书”谁来修复[N].人民日报,2006-6-2(11).
[2]吴格.近年来中国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的调查与回顾[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1):30~39.
[3]李雄飞,吴晓云.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之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4):66~70.
[4]黄艳,郭玉玲.从广西古籍修复人员现状谈古籍修复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J].图书馆界,2010,(3):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