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龙言志 妙对佳联

2012-04-29夕照褛

文史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蔡锷成龙对联

夕照褛

《尧山堂外纪》云:明兵围集庆路,与元兵大战,元兵解去,乃坚守江左,见驿中有七岁儿居其中,问之,则代父充役者也。帝(当时朱元璋尚未称帝,文中追记故云)曰:“‘七岁童儿当马驿,能作对乎?”即应曰:“万年天子坐龙庭。”帝喜,蠲其役。这个对子之所以得到厚赏,是因为投合朱大将军喜欢好口彩的心理。另有旁证即张谊《纪闻》记载:太祖(朱元璋)与徐达闲行至江口,欲买舟以觇江南虚实。值岁除,呼舟无应者。有夫妇老人载一舟,欣然纳之,日:“天晚矣,命当早渡。”且进鸡酒,具黍为食。明晨发舟,老叟举棹,口中打口号:“圣天子六龙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高皇(朱元璋)闻此吉语(好口彩!预兆一个开国皇帝,一个大将军),与中山(徐达后封中山王)蹑足相庆。登极后访得之,(老人)无子,官其侄,并封其舟而朱之。以故江中渡船谓之“满江红”也。

《坚瓠集》云: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幸马苑,永乐帝(其子朱棣)、建文帝(其孙朱允炊)同侍,太祖出句云:“风吹马尾千条线。”建文对云:“雨洒羊毛一片毡。”太祖不悦,永乐对云:“日照龙鳞万点金。”其气象已不侔矣。这次属对单就文字论,结构还是相应的。“风、雨、日”同门,“马、羊、龙”同群。“千条线、一片毡、万点金”,比喻同类。就声律看,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都合格。似乎两个对句不分轩轾。问题就出在立意选材上。出句以“千条线”比喻奔马细丝飘拂的尾毛,切实,明白。对旬则立见劣优。永乐帝用“万点金”比喻游龙迎日耀辉,碎金闪烁的鳞甲,富丽堂皇,度量非凡。对比之下,建文帝“一片毡”,举言琐屑,形象肮脏,十足小家把式,气象远逊其叔朱棣矣!朱元璋苦心培养的皇太孙允炆,出口不能成章,难怪他要“不悦”啊!

与之同类的故事还见于《巧对续录》:汪衡甫方伯宦浙来谈,谓近来文士,早慧者多。昨送一星使到某家,其子方10岁,闻客言“劳于王事”,应声曰:“简在帝心”。因检案上《诗经》“巷无服马”命对,又应声曰:“隰有游龙”。其兄对“野有死麕”,远不如矣!座上啧啧称羡,惜佚其姓名。

《金陵琐事》云:(顾)东桥公镇楚(巡抚湖广)时,张太岳(居正)仅十余岁,应童子试。东桥曰:“童子能属对乎?”因曰:“雏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张即日:“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东桥大喜,解腰间金带赠之,曰:“他日贵,当过我也。”

《邱琼山逸事》云:邱文庄公,少从师于里宦之家塾。时天雨,坐席当瓦穴漏滴,邱私换宦儿席于漏所,而以己席居彼之地。宦儿诉于师,师日:“能属对者,即为理直。”因曰:“点雨滴肩头”。公应声曰:“片云生足下”。师称善。宦儿愧不能对,哭告其父。父怒,召公试以对曰:“孰谓犬能欺得虎?”公即对曰:“安知鱼不化为龙!”宦知其非常人,好语遣之。

相传罗江李氏“叔侄一门四进士、弟兄两院三翰林”,“四进士”指李化楠、李调元(化楠之子)、李鼎元、李骥元(李化樟之子)。“两院”,指调元和骥元皆任过主考或副主考。“三翰林”指调元、鼎元、骥元分别授翰林院编修或检讨。李化楠出句“蜘蛛有网难罗雀”,以试其子才学。李调元应声对曰:“蚯蚓无鳞欲成龙”。以上三对均用“成龙”典故,学童以之自喻,表达日后“勇跃龙门”,“龙腾九天”之雄心壮志,敏思捷对更见气魄。

《巧对续录》:德清蔡明经寿昌少有神童之称。赵太守学辙府试,爱其才,以女妻之。尝偕游碧浪湖,赵口占“鱼蹙水纹圆到岸”句,命之对,即应声曰:“龙嘘云气直冲天”。此等均属同类少年言志故事。

历来传说“父愿子成龙”的对句故事,应对童子是谁?或曰解缙,或曰纪晓岚,或曰林则徐,或曰蔡锷,或曰某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既然是故事重提,对年轻读者负责,总得说个来龙去脉。应该根据事实,实事求是地作一番研究。

请看《对联话》卷十四引《联选》的文字:予又记一联,某童子应试,因人挤,其父驮之前听唱名受卷。试官见其幼,问知驮者为其父,因出联命对曰:“子将父作马”。某童遽抗对曰:“父愿子成龙”。试官大喜,称为奇才。文中“某童”一词是关键词语。该书作者吴恭亨是湖南慈利县人,是南社成员、《慈利县志》总纂,所编《对联话》共十四卷,收录清代及民国初年诸多名人之作,对包括蔡锷在内的辛亥革命以来至护法运动的革命人物,都极力赞扬。该书收录蔡锷的作品和轶事,为啥不说蔡锷当年属对的故事呢?这只能说明身为蔡锷同时代人的吴老先生也不认为那属对是蔡锷的故事;否则他为啥不明写“蔡锷”,而要书“某童”呢?

《七修类稿》说:何景明入场考试,年最小,其兄背以进之。御史出一对曰:“弟骑兄作马。”景明遂应声为对:“子证父攘羊。”对句出于《论语·子路》“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何景明小小少年,熟读“四书”,临场属对,运用自如,既有文采,更见品德。很可能后人认为“子证父攘羊”欠妥,改为“父愿子成龙”的。不明究竟者再附会到某些名人身上,才产生许多不实之词。还有甚者,改出句为“以父作马”(对句为“愿子成龙”),殊不知出句四字均为仄声,前后音节失替,上下联文失对。如此考官还须回塾中攻读《声律启蒙》,垫补垫补。

有文章说袁世凯13岁时曾制一联:“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以潜龙自许,以逐鹿自励。姚雪垠小说《李自成》中写道:牛金星非常高兴,马上在桌上摊好纸,蘸饱笔,略一思索,写成一副对联:“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尚炯看见金星不仅字写得好,而且在对联中把闯王比做潜龙,暂时蛰居大泽,希望闯王“逐鹿中原”,内容非常恰切,不禁连声叫好。同时他看出来,请金星帮助闯王打天下的事有八分可以成了。不久,李自成从野外回来,看见金星写的对联,十分高兴。等他品味了一下对联的内容,却有点不好意思,谦逊地说:“先生,这下一句‘中原鹿正肥很恰切目前隋形,上一句‘大泽龙方蛰却不敢当。当今起义的人很多,弟无德无能,怎敢以潜龙自居!”牛金星大声说:“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将军爱民如子,思贤若渴,远非他人可比,万不要妄自菲薄。”如果说姚雪垠借用现成联语写进小说,那也是作家艺术加工的手法。可惜电影《大刀王五》中谭嗣同家布景使用此联,居然写成“大澤龙雲蛰,中原鹿正肥”,误认“方”为“云”,再加繁化所致。

莫汉乔先生《五百年内三次重用的妙联》说: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韩山童、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起义誓师,树起两面大旗,上写旗联:“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明朝正德年间,河北杨虎、刘六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中,也树起两面大旗,斗大的金字写着:“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清朝咸丰年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倡“天下一家,共享太平”,打下南京,改为“天京”,宣布建立“太平天国”。其“天王府”大殿悬挂金字楹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虎贲”乃勇士之称,语出《书·牧誓》:“武王戒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孔颖达疏“若虎贲(奔)走逐兽,言其猛也”。“飞龙”,比喻帝王,“九五”指帝位。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飞龙在天……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成”。典意准确有力,措词雄浑豪壮,既高度概括了太平军当时排山倒海、锐不可挡之势,也坚定地表达了推翻清王朝建立新政权的理想。

猜你喜欢

蔡锷成龙对联
Un ser mítico que se globaliza
物种缘何濒危
关于击椎生是否蔡锷问题的补证
蔡锷与樊锥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
寻找成龙等
成龙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