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04-29涂玉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1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教育公平义务教育

涂玉华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当前发展义务教育的重点。本文分析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问题,进而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早在2001年,我国已向世界宣布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存在差异,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各地、甚至区域内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现阶段义务教育发展中,更应该强调“均衡”,义务教育“均衡”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公平原则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拓展。这不仅是现实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反映,也是人们对未来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综观近年我国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的概况可以看出,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当然,不可否认,目前的研究尚存进一步突破的空间:一是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不够,需要突破。对国内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是以理论研究为主,许多文章只在理论上分析了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存在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了一些促使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理论较为深入但实践应用研究较少,具体措施上的可操作性建议缺乏,并且这些研究成果缺少实践的验证,实际操作的难度较大;二是微观层面研究欠缺,需要突破。一些学者主要从宏观、中观的层面来分析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主要涉及政府责任的承担、相关政策的保障、教育资源的配置等总体性和区域性研究,但对微观层面,如不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县域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对个人的影响、课堂教学与教育机会均等、学校内部的资源配置等微观层面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文旨在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二、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部分表现为如下方面:

1.区域内城乡教育的不均衡

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目前我国不少区域教育既包括城市学校,也包括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这三类学校之间的发展就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一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配置结构失调,且难以及时合理调剂,导致城乡师资在数量、质量和稳定性上差距极大。农村教育缺资金、缺设备、缺教师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比较严重。城镇超编和农村缺编并存,农村师资知识老化和数量短缺并存,农村教师缺编和有编空缺并存,大量低工资聘请临时代课教师和在编不在岗并存,农村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和短缺并存。农村教师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短缺,致使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远低于城市,且很多是在职进修学历;大量农村教师无法胜任素质教育,特别是新教改的要求。二是城乡教育管理和投入上的不均衡。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在地位、目标和体制保障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双重标准。各类实验、示范、重点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小学和初中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加上择校热,往往置普通家庭的优秀儿童于门外。一些家境较好的子女优先占据政府多年投资形成的优质资源。这种马太效应像一块块巨型磁铁,吸附着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大批尖子学生,同时也大口吸食着社会资金和公众积蓄。

2.区域内校际间的不均衡

由于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不同学校在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原本就决定了区域内校际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而教育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实行的诸如等级学校创建等的做法,使资金、设备、师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倾注于少数优质学校身上,同时,再加上部分现行政策的倾斜(如招生政策、对少数学校的支持政策、师资配备上的倾向性等),则更加剧了这种区域内校际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三、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关系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紧迫现实问题。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如下:

1.重构教育投入体制,重构师资管理体制,缩小城乡差距

义务教育城乡差距的源头在投人差距。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里的“以县为主”,既指管理的“以县为主”,也包括投入的“以县为主”。在这种体制下,各区县之间悬殊的经济发展水平必然导致它们之间悬殊的教育投入差距,为此,有必要将教育投入的“以县为主”上移到“以市为主”,即主要由市政府统一负责和调控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以减轻区县财政压力,确保贫困县域和欠发达县域义务教育经费得到充分保障并享受倾斜或补偿政策,同时也减轻农民负担。当然,对义务教育的管理仍可实行“以县为主”。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其他新的教育投入体制和投资渠道。

现在各校财政性工资之外的福利待遇差距较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差距悬殊,加上其他种种因素,导致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队伍极不稳定。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城乡师源的合理配置,优秀教师往往都流向了城镇学校,这也是导致义务教育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革新师资管理体制,统筹城乡教师,编制标准、资格考试、招聘、调动等教育人事管理制度。可建立市级共享的、由市教委宏观调控、各区县教委具体调配的教师资源库,以确保区域、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同时应根据补偿原则,在收人、住房等方面对欠发达或贫困区县、乡镇及薄弱学校的教师给予特别补贴,使这些教师的福利待遇与其他教师持平甚至高于其他教师。

2.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缩小校际差距

薄弱学校的存在严重背离了优质义务教育的全民性和公平性原则,使学校的适龄儿童无法拥有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条件,直接导致了中小学“择校热”现象的产生。因此,要结合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切实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办好区域内的每一所学校。主要做好:第一要强化政府行为,加大经费投入,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改造薄弱学校的责任,根据本区域的实际,因地、因校制宜,进行统筹规划和全面部署,尽快制定关于薄弱学校的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在经费投入上应向薄弱学校倾斜,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要在每年的财政预算内经费中或教育费附加中划出改造薄弱学校的专项资金,也可从区域内学校的“捐资助学款”统筹中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扶持薄弱学校的发展。第二进行办学体制改革,为薄弱学校注入活力。部分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办学体制的改革,在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进行“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国有民办”等办学体制改革的实验。引进民营的办学与管理机制,调动社会力量的办学积极性,为薄弱学校注入活力,为改造薄弱学校找到新的突破口。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教育公平义务教育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