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尘辗转士子心

2012-04-29杨宁

上海文学 2012年1期

杨宁

笔者和翁南女士及其夫婿吴宏森夫妇相交已久,断断续续听她说起家史,得知她的父亲翁腾环先生有一番非同寻常的经历,便有心把其事迹记录下来。过往成为历史,人物灿若星河,民国时代(1911年1949年)的沉钩往事对于大陆民众也许是一段比较陌生的历史,但历史不会因短暂而被湮掩瑕光。翁腾环先生不是一个名人,所以与其说本文是他的生平介绍,还不如说是讲述一个民国年间鲜为人知的故事——老先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国人物,后人可感知其士子风骨与民国风范。

翁腾环(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1980年庚申)出身于浙江永康一户农家。永康县历史悠久,在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就设县制了,当地百姓世代以务农为业。翁腾环出生的那年,正值清王朝风雨飘摇行将溃灭之际,七年之后,辛亥革命爆发,这个最后的封建王朝就被民国取而代之。时代大潮席卷中华,翁腾环和许多同时代人一般,因为生逢其时,便要历经大时代的激荡与磨砾,身经三朝,亲历盛衰,冷暖悲欢,屡遭波折……

少年壮志

翁腾环的祖辈以种田为生。和大多数农民一样,他出身于一个多子女的家庭,是家中第七个儿子,小时候过继给邻村同姓人家做养子。五岁时他读私塾,识字断文,所习是传统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四书五经等儒学传统文化。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中国,清王朝和诸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孙中山成立同盟会,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民国建立,对于少年翁腾环,革命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不用考八股了。当时翁腾环已经入读县立高小,两年后课本改为小学语文教程,他学起了新学。知识开启了他的天智,使他的眼光放大。永康县立高小是县里唯一的一所政府所办的学府,成立于宣统元年。教师有前朝秀才也有留洋博士,可谓人才济济,俊彦齐集。学生则大都是官宦有钱人家子弟,只有翁腾环是农家子弟,身家清寒。然而,聪慧加上勤奋,他的课业总是名列前茅。永康县县长是学校的校董,也是主考官,在翁腾环的毕业考卷上如此表彰他道:该生行文雄伟,有经国之才。

然而翁腾环却要中途而废了。家中经济面临破产,需要劳动力,传统家教只需识字会拨打算盘就可以了,种种生活艰难需要少年翁腾环去一一承担。

我一定要读书!没有钱,借钱也要读书!

这就是少年翁腾环对家长和家族长者表达的心声和志气。我要读书——这算不上奢望与妄想,但这份愿望并不是在每个时代都能轻易满足,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坚持不懈。好在民国初建,民风初开,求知求新蔚为风气,在他的要求和坚持下,以及因其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养父母最终只得同意他的要求,狠下心借了高利贷让翁腾环继续学业。就这样,翁腾环考入永康县中学,那年他十四岁。四年县中学习期间,翁腾环课余替人画画、为富家子弟补习功课赚取钱粮,以偿还高利贷。

和一切有天分的孩子一样,翁腾环聪颖也很调皮活跃,在校求学期间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并时常有些捣蛋行为,不是循规蹈矩死读书的学生。

中学里他接触到现代科学,实验课引起他对新技术的兴趣。此后一生他都对科学技术怀有浓厚兴趣,并时有创造发明。同时,他也接触到新文化运动和受孙中山思想的影响,为后来追随孙中山和国民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的“五四”运动激荡中华大地,少年翁腾环目睹列强瓜分强凌中国,国势衰颓腐败的现实,他立下志向,要改变现状,为建立一个富强的国家而努力。

四年后,学绩和品德兼优的他毕业了。当时国民政府实行教育改革,各县将私塾归并于学校,需要大量乡村教师。为谋生计,翁腾环就任小学教员,不辞辛劳奔走于乡间,虽然寒淡清苦,但翁腾环也很满足,只是菲薄的薪金不足以偿还高利贷,狭小的天地也难以施展其抱负。于是,他在永康县城开设了“腾兰绘画社”,从事绘画和裱画生意,后来又开设了照相馆,渐渐收入颇丰,生活条件好起来,在县城也开始有名气了。

当时上海因五口通商而商业发达,斑斓繁华,更因租界华洋混居,五方杂陈,外来文化发达,是远东第一大都市,吸引着各地有志向求发展的人士。关于上海的无限魅力和新奇传说,同样吸引着翁腾环这个乡镇青年。二十岁时,翁腾环决定到上海去实现自己的抱负。这当然引起养父母和家族的反对,他们认为翁腾环不做受乡邻尊重的老师,还放弃生意和稳定的生活,独闯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的上海滩去做学徒,不值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鲲鹏总要展翅飞翔!时光与历史最终证明了翁腾环选择的人生之路是正确的。

中年鸿图

翁腾环独闯上海滩,先是利用自己的绘画长才,在纹图社打工做学徒,后来自己开设了“腾兰纹术社”,替商家设计服装图案。因其所绘图案新颖,生意讲信用,被多家日本洋行与国内丝绸公司采用,覓得了长期客户,很快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在此期间,翁腾环结识了某上海名医,学到不少医药常识,几年后又开设了腾环制药厂。

翁腾环闯荡上海滩短短几年就立住了脚,事业初建,便看到成功的曙光。他开厂做生意是为了赚钱,但他说过,钱一定要会挣,挣了要会用,要用得值当。因此当他稍有财力之后便回报乡里,每年都要将一些常用药,如咳嗽灵、万金油、十滴水和止肚痛腹泻等药品免费送往永康老家,分发给乡亲们。他从农村出来,体会农民的艰辛,小病小灾都是听天由命的。翁腾环乐善好施,除了免费送药给乡亲父老,对于来沪讨生活和陷于困顿逆境的乡亲同样热心帮助,他的住所成了乡亲们经常的落脚处。而他并没有因为赚了钱,又身处洋场闹市而沾染恶习,依然是布衣一袭,保持俭朴的生活习惯,常常以三分钱油炸黄豆或者油炸花生果下饭,以至于杂货店伙计都熟悉了,戏称他为“三分钱黄豆花生果先生”。

翁腾环帮助乡亲,未必是因其具备崇高的大同境界,他只是遵循传统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道德古训。尤其是他以往在困顿艰苦之际曾得到他人相帮提携的经历,更使他体会到朋友和人生之道。他对乡亲和朋友的古道热肠,是传统道德的体现和对生存环境的回馈。

当时社会上各种思潮兴起,人民痛感国家孱弱,用何种方式救国救民成为有志之士,尤其是热血青年们关注的重要主题。

翁腾环并不满足于商业成就,和当时许多青年人一样,他也认为实业能够救国,可在身体力行创建实业之后,社会现状又让他深感当下中国更需要有健全的社会秩序和律法,从根基上变得强盛,于是他决定去学法律。他于二十七岁之龄考入上海江南法学院,半工半读,用三年时间读完六年预科和本科课程,在三十岁时就取得了法学士学位。他每天只睡四小时,还要经营业务,没有非凡的毅力很难做到。他以智慧和刻苦实现了人生的理想。三十岁那年,翁腾环涉足政法界,决心做一个法官。

那年他与姚芸薇结婚。三十而立,事业家庭美满。

按照当时国民政府的规定,进入政法界就不能从商。于是,翁腾环毅然弃商,变卖产业损失了几万大洋,他却无丝毫悔意,勇往直前。

翁腾环毕业后在法学院梁教授介绍下,赴江苏高等法院第三分院(地处上海法租界内)任职。梁教授是留法博士,任第三分院院长,兼职在法学院任教,很赏识翁腾环。翁腾环不热心官场酬酢,而是在工作之余着力编写理论著作,还经常为《中华法学协会》、《法令周刊》、《民报》和《法言》写稿,是这些刊物的常年特约作者。短短几年,他先后出版了《法律常识》、《世界刑法保安处分比较学》、《公证法释义与务实》等著作,被誉为中国政法界后起之秀,建立起个人学术信誉,尤其是《世界刑法保安处分比较学》一书。此书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出版,由时任司法院院长居正作序,司法行政部的前后任部长题词,陈立夫也为此书作序,发行人为王云五(上海商务印书馆馆长,四角号码字典发明者)。此书学术价值很高,又颇具实用指导的意义,填补了中国这一专业学术领域的空白,被国内外各大图书馆收藏。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翁腾环也随司法部入川并在重庆谋职,任重庆地方法院检察官兼法律专科学校讲师,后调任重庆江北地方法院及泸州地方法院,任检察官之职。重庆时期是翁腾环公职生涯也是个人事业达到巅峰的阶段。

作为临时国都,重庆显得拥挤狭小。生活不易,而且日寇时常轰炸,生命安全都难以保障。翁腾环把家小送回老家永康,再独自赶赴重庆。

重庆天天遭轰炸,战事不利,形势严峻。国民政府开始考虑万一重庆不保,将把政府机构迁往西康(今甘肃、青海一带)的构想。当局派遣考察组前往西康考察。翁腾环由于办事廉洁又是学术权威,成为司法行政部五人考察小组的成员之一,于1939年秘密赴西康做司法调查,为日后国府迁移该地区提供司法资情。

当年进川藏道路崎岖坎坷,历经艰险,经过八个月的调查,翁腾环取得了当地物产、政法、行政和文化风俗的丰富资讯,尤其是关于藏族文化和藏民生活的详细资料与实物。时任西康省主席刘文辉也给予调查组积极配合和支持。回重庆后,翁腾环主持起草了西康司法特别法以及撰著调查西康的司法报告,共二十万余字,由司法部出版。翁腾环经此西康之行,更奠定了其立法专家的学术地位。

西康矿产丰富,尤其出产黄金,许多人都借此行购买金子,而翁腾环不但没有买金饰品,反而买了许多文物和当地少数民族用品。青藏地区是偏远省份,给人的印象是一片不毛之地和未开化地区,但是翁腾环下车伊始,却感觉到这是一番清新世界,他尤其为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所吸引,收集了详细资料和众多实物。

于是,在交代完毕公务之后,他自行举资筹办了“西康文物展览会”,将带回来的许多藏族用品和艺术品向大众展览。这期间他的妻儿也来到重庆,妻子成了展览会的得力助手。抗战八年,重庆除了当局举办过“新生活展览会”之外,这是最大规模的展览会。当局十分重视,西康省主席刘文辉亲笔题写“西康文物展览会”的标题大字。开幕当日,由时任四川省主席、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剪彩,各大报刊都作了报道,市民踊跃参观,多达数百万人次,是抗战时期临时国都中一件轰动也是振奋民心的事件。

抗战期间,蒋介石作为全国最高统帅,为了集中权力强化领导,成立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侍从室,陈果夫任侍从室主任。侍从室直接听命于蒋介石,是他的心腹机构,也是权力中心的中心。由于翁腾环才能出众,经司法部代部长洪陆东推荐,被调任侍从室第三处任处员,领少将衔。侍从室第三处负责党纪,全国的县团、校级以上级别的人员都设有人事档案,给予考察甄别。翁腾环工作的对象,最高级别的是陈诚。陈诚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属于清廉的干部,翁腾环因公务进而和陈诚建立起私谊,晚年时他还提起和陈诚的交往,认为陈诚是个值得敬佩的人。

1945年抗战胜利,全国欢腾。蒋介石在官邸接见全体侍从室人员。由于翁腾环表现杰出,特授“锦星勋章”并获赠蒋介石亲笔签名戎装照,和参加蒋介石夫妇私宴的殊荣。后因侍从室权力过于集中,遭致美国人批评而解散。

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了。人们重新看到了希望,然而翁腾环却看破红尘,绝尘而去。正因为在侍从室工作离最高权力很近,同时也更近距离地接触到了政治黑幕和腐败恶象,了解到官场运作的规律,翁腾环决定自断仕途,退出官场,偏居一隅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创办实业。

翁腾环以一介知识分子的身份进入法律领域,又因学术造诣和务实能力在抗战中进入官场。达到顶峰。他看到了官场腐败,以其耿介正直的个性,不可能同流合污。他深感失望,尤其是在抗战期间国共两党貌合神离明争暗斗,胜利后双方的争斗全面爆发,恶斗方兴未艾。在时代纠葛变革的大潮下,翁腾环深感困惑——人生究竟往何处走?他当年怀抱实业救国的理想,办厂做生意,后来觉得实业难以救国,只有律法和司法能够建立强国基业,乃至又身体力行参与政府党务,最后也都落得一个失望。

常年的文化涵养使他去往古人那里寻找答案。历史上有许多隐士高人,都是有才有识之士,因为看穿人生,不与当朝周旋,而退居江湖庙堂之外,尤其是张良范蠡“功成身退”的遗训……古人给予翁腾环启发,于是他隐退了,在乡间别墅静看红尘浮云。

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后还都南京。两年后,当局拟委派翁腾环任西南公路特别党部委员时,却找不到他本人。他的老上级——司法部代部长洪陆东报告说翁腾环引退桃园,不知去向。其实,这个时候翁腾环隐居在上海江湾奎照路760号,那是他用多年积蓄买下的地产,是隐庐也是桃花源。

翁腾环选择了最简单的人生道路,那就是自食其力。其实,他的一生都是这样走过来的,现在再回到原点。是归璞返真,在人生意义上到达了更通透的境界。

翁腾环买下的地产是两栋洋房,占地三亩,这是一块理想的耕耘之地,也是理想的作坊。以前他就对有机化学怀有兴趣,常年自行研究。于是,他在此处创办了中美赛璐珞制造厂,生产各种玩具和塑料制品,产品批发到永安公司、西施公司、大新公司、惠罗公司、新新公司,甚至还远销全国各地。他从事产品研制开发,妻子主管生产和营销,家庭成员则参与生产劳动。

住宅四周的田地里,他们种植了蔬菜和花朵,除了自家享用,还挑到集市上出售,好一派农家欢乐的气氛。这时期的翁腾环完全隔绝了政治,沉醉在技术发明开发产品上,陶醉于家庭的融合愉悦之中。

但是。如此逍遥快活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尽头。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中年的翁腾环没有料到,自己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勤奋做事正派做人一世,而人生的疾风骤雨和悬崖陷阱正在不远处等待着自己。

1949年后,政府开始对私营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翁腾环的中美赛璐珞制造厂和其他私营厂商一样,经过如此一轮运动,难以为继便就此关闭了。接下来是轰轰烈烈的“三反”、“五反”运动,翁腾环又陷入政治漩涡中,个人经历刻划的政治烙印使他备受

压力与歧视。翁腾环曾经在国民党政府身兼要职,身份复杂(既是官员又是学者),解放后,政府对他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政治审查,查明他主要的从政岁月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时期,无与共产党为敌等恶劣行迹,亦无血债冤孽,于是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初期翁腾环对此有抵触情绪,上海市民革支部推荐他参加市政协会议他也推托不去。

综观历史,各个朝代都有隐士,闲云野鹤,不问朝政,而朝廷也放任闭居人士,两相无扰——翁腾环就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他错了,他身处的时代政治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没有任何一席清闲的地方可以立足,更不容许任何一个赋闲隐居的人士置身事外。

很快,翁腾环在家庭经济上也逐渐有了沉重的压力,于是他创办了“姚芸薇科学实验植物农地”,利用三亩地种花种菜,然后由妻子和女儿挑到集市上贩售。直到1953年政府实行赎买政策,上海手工业管理局收购了中美赛璐珞制造厂的设备之后,翁腾环的经济状况才稍有好转。他拿到补偿金后成立了“翁腾环科学试验室”,把钱投入科学技术研究和发明,相继研制发明了飞机的不燃涂料喷漆,以及旺煤球和墨水不沉淀配方。在上世纪50年代,他的香精、照相胶卷和花杆钢笔等发明项目被记者上报有关部门,他愿意向国家无偿献出这些发明,但是久无音讯,不知下文。后来得知,上级认为香精是奢侈品,不合时宜,而其他两项发明政府科研部门正在研究。翁腾环对这种官僚作风很失望。其实,一分钟成像照片他在1968年就发明出来了,而中国直到1980年代才从国外进口。

随后几年的局面比较温和,翁腾环自编、自导、自拍了大量纪录片和科教片,推广科普知识,受到时任上海市副市长马天水接见和表彰奖励。

可是好景不长,1957年夏“百花齐放”时,翁腾环不识时务,提了一些意见,随后就在“反右”运动中受到严厉批判。翁腾环认为揭露时弊应义不容辞,首当其冲做“右派”又何所惧?他做了个高帽子自己戴上,在当时人人唯唯诺诺的氛围下更凸现其独特的个性。他在思想汇报里写道,我不忍怨谁忍怨,我不牺牲谁牺牲……耿介正直的性格跃然纸上!所幸翁腾环当时并无公职,属于社会人士,仅仅被批判一顿了事,总算逃过一劫。

“大跃进”开始了,翁腾环又积极投入,把家里的精品餐具送给公社食堂。自然灾害过后中国进人建设期,1960年5月,翁腾环提出许多建设方案给区政协。无论个人际遇如何,他总是真心付出,一腔热血想为社会多做贡献。

晚年夕照

1966年“文革”开始了,对于翁腾环而言,真正的噩梦就此开始。他被批斗,关进牛棚,受尽屈辱。他低头、弯腰、认罪。翁腾环研习律法出身,是立法专家,眼看“文革”中法律荡然无存,社会秩序混乱无比,心何其痛!哀何其深也!然而在时代巨轮碾压之下,螳臂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翁腾环的家庭也遭到灭顶之灾,住宅被没收,妻子儿女被扫地出门。晚年的翁腾环不良于行,身邊没有亲人。他躺卧于小床上,身边是一个煤油炉和碗筷,每天,他就躺在床上自己煮简单的饭菜以维持生命。每当他看到当时还在复旦读书的吴宏森前来探望就很高兴,他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经历与历史,两人往往聊至深夜。两代人没有年龄隔阂,像朋友那般相互理解,这也是令翁腾环颇感欣慰,苦中作乐的短暂的快乐时分。

翁腾环的理想并没有泯灭,他相信不合情理的事情不会持久下去。信念支持下他居然活了下来,看到了春天的重新来临。1979年后,社会局面逐渐恢复正常,生活日益安定,家人再次团聚。他又被邀参与区市的政协会议,听取他的参政意见,并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他更多的时间则用于阅读历史著作,研究《易经》。

“文革”是一场空前的民族大灾难,杀伤力巨大。翁腾环经此一劫,总是元气大伤。他一向严于律己,生活俭朴,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格。翁腾环是子女心中的楷模,他表面严肃,细节严苛,但心中对子女则充满大爱,期望他们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好在三个儿女都健康成长,不辱家风,尤其是他在孙儿辈陪伴之下的晚年生活。他在人生最后的岁月中享受到了天伦之乐,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更让暮年的他看到了希望。

翁腾环最后的心愿,原本是告老还乡,回永康老家,为父母和养父母造坟冢,并为家乡父老开辟创业致富的途径,现在他却无能为力了。人一天天衰老,他的晚年心中也有痛楚与遗憾。

翁腾环的人生主要建树时期在民国,虽然其一生谈不上显赫辉煌,可他所推崇和展现的是一条人间正道——本分做人、勤奋任事、热爱生活、奉献社会。翁腾环隐居乡间,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也不是不食周粟,而是不食嗟来之食。他的一生无需官方旌表与彪炳,虽然在其人生最后几年有了相应的政治地位,追悼会也十分隆重,但真正为自己盖棺论定的还是他的高风亮节。翁腾环做到了中国士子为人处世的极高境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曾说,古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却认为,大者造福社会,小者利国利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终生实践的。如此文化人格的人,于今已不多见了……

1980年9月2日,翁腾环病逝于上海,享年七-十七岁。

附录:

翁腾环主要著作:《世界刑法保安处分比教学》、《法律常识》、《公正法释义与务实》、《调查西康司法报告书》、《松化石考证》、《常见病自疗指南》等,散见于报章杂志文章,共计二百万余字。

翁腾环科研成果:明光活性剂罗甸、飞机涂料不燃喷漆、蓝墨水无沉淀配方、闪光花杆金笔赛璐珞、白昼电影、蘑菇菌种、明光显影术、一分钟自动成像及立体照片。

翁腾环的文化建树:举办《西康文物展》、《松化石展览会》、《插花展览》,自筹资金拍摄的彩色纪录片和科教片:《红江湾》、《劳动大军》、《菜豆高产》、《花花绿绿》、《动物园》、《蝉蜕》、《人造卫星》等。注:本文参考《“万能博士”翁腾环》、《翁腾环先生传》及翁腾环家人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