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离园活动的组织和优化
2012-04-29高彩虹
高彩虹
一、背景分析
“离园活动”是指幼儿离园前由教师组织进行的一项活动,时间一般在16∶00—16∶30(冬季)或16∶15—16∶45(夏季)之间,它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结束收尾部分。《纲要》指出,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离园活动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结束部分,可以说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日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教师的角度讲,它是家长工作的一部分,从一个侧面向家长反映了幼儿在园的生活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是家园互动的一个直播窗口。从孩子的角度讲,在经过一天的游戏、生活、学习后,因为等待父母到来,对这一个环节显得更加兴奋、期待、喜悦,可以说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最为放松自我的一个时段。因此怎样让孩子们既自主又有序地进行离园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为幼儿愉快的一天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需要把握的问题。
二、案例描述
场景1:随意式的离园活动,即教师随意组织离园活动,例如:散沙式地给幼儿发几本图书,但幼儿看书的状态全无;又如每张桌子上放一筐积木,幼儿自由搭积木,教师根本没有相应指导。
场景2:枯燥式的离园活动,即教师组织集体背诵儿歌或唱歌活动,如,复习回顾今天或一周学习的内容,幼儿类似念经的诵读儿歌,缺乏组织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场景3:乱哄哄的离园活动。家长一进入活动室,孩子们的声音就此起彼伏,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声音,孩子与家长交流的声音,孩子之间的讲话交杂在一起,偶尔会发生教师不知道幼儿被谁被带走的现象。
场景4:任务式的离园活动。教师在离园前分发通知单或组织对明天活动准备的一些谈话,提醒幼儿明天带的东西。
三、思考与对策
针对以上4个案例出现的情况,我们认为之所以发生这样的状况主要缘于教师对离园活动缺乏重视,忽略其教育价值。为此我们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本着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原则,对离园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探索,从而让幼儿开开心心离园,安安全全回家。
(一)梳理目标,建立目标意识。
我们首先从园级层面对各年龄段离园活动的目标进行了梳理,因为我们认为目标是指导教师行为的准则,也是评价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先建立相应的目标体系,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明确离园活动的目标从而采取相应的行为,又有利于检查评比。下面是我们梳理的各年段的离园活动的目标。
(二)松弛有度,建立常态+随机的离园活动安排。
要合理地组织离园活动,充分利用好这段“黄金时间”,我们认为必须有合适的活动内容,挖掘并赋予相应的教育价值。
1.离园活动理念课程化。所谓课程化,即教师对离园活动有整体的预设和安排,而非随意随性的内容。因为离园活动作为一天生活、学习收尾的阶段,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适时需要,进行课程化设计,以助于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为此幼儿园要制定相对有弹性的离园活动安排表,各班根据大框架开展适合本班实际的灵活安排活动。下表是我园各年段周离园活动安排的预设表:
2.离园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兴趣点就来源于活动材料本身,孩子的专注度自然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在托小班,我们建议多开展一些快乐的分享活动。可以分享美食、玩具,也可以分享一天下来感受到的最快乐的事,这样不仅能为孩子的一日活动画上快乐的句号,而且能将快乐的情绪延至第二天。在快乐的分享活动中,少了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更多了孩子之间浓浓友情的交流与延续,离园活动也在这种快乐分享的氛围中拉上帷幕。
3.离园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每天都有不同的离园活动安排,让孩子每天感受每天不同的幸福与快乐,更期待第二天的入园。如大班的劳动,是孩子对自己抽屉的整理和椅子的清洁,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评比,这样更容易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意识,知道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孩子们也会在难得的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趣味。
4.离园活动选择的自主性。由于家长接送的时间不同,同时也容易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因此活动的组织必须更具灵活性,做到既吸引孩子积极参与,又不会被轻易打断无法进行。菜单式的区域自主选择游戏非常适合在离园活动中开展。例如区角活动区的开放、桌面游戏自主化的选择。第一组为精细动作,第二组为美工活动,第三组为建构游戏,第四组为阅读活动,第五组为益智游戏。这样孩子的选择点多,参与热情也随之递增。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进行适时选择,有时候还能起到强化的作用。这样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活动,使离园活动更具自主性和趣味性。
5.离园活动氛围的有序性。自离园活动的课程意识深入实践后,明显的变化就是离园活动的氛围更加有序、安全。每当家长来接时,我们总能看到教室内井然有序的活动场面,孩子们愉快地学习、轻声地交谈,离园前疯跑的现象大大减少。教师可以及时地向家长交流幼儿的在园表现。幼儿园井然有序的学习氛围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肯定。
6.离园活动形式的个别化。当班上还剩少数孩子时,这是开展个别教育的最佳时机,可以与孩子聊聊天、表扬或鼓励孩子今天的突出表现(也可是些许进步)、向孩子提出进一步提高的要求,让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孩子也感受到你的关爱。尤其是小班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安慰,亲亲他的小脸、抱一抱、抚摸一下等,均有助于分散他们焦虑的情绪,帮助他们耐心地等待父母来接。这时,你会发现孩子的心将与你贴得更近,教育效果也会更加明星。同时到最后离园时人数相对比较少,没有拥挤和等待,孩子们可以任意选择活动,就可以选到到平时选不到的玩具和材料,或可以同时选择多种材料。因此离园活动可以弥补平时个别化教育的缺失。
7.离园活动方式的家园化。离园活动是家园联系的重要枢纽。我园提倡家长在接孩子时“多等2分钟”,既遇到教师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家长自觉耐心地等待2分钟,等待孩子完成集体展示活动后,由教师组织幼儿离园。这样的理念逐渐被家长接受和认同,家长不在一哄而上,打断活动的现场,给了孩子和班级更多展示和亮相的机会,同时接送时也更有序、更安全。
(三)梳理组织离园活动的注意事项,形成共同经验。合理组织和实施离园活动是为了让孩子一日的活动有一个完美的谢幕,这个谢幕是家长天天看到,孩子天天感受,老师天天组织的。长期坚持,终将在孩子身上看到他们的进步。在實践中我们收获了以下经验。
1.两位教师积极配合为前提,缓解多方交流矛盾。离园时间,正是开放时间,教师一方面要与家长交流幼儿一日在园状况,而另一方面又不能放松对其他幼儿的指导,所以这就需要两位教师配合分工,缓解此时出现的矛盾,这是开展好离园活动、保证离园活动质量的基础。所以明确分工,能使活动现场井然有序,使家长既看到孩子在幼儿园良好的游戏状态、整齐干净的精神面貌,又及时了解孩子一天的学习活动情况。使离园活动成为幼儿园教育质量展示的流动窗口。
2.注重不同年龄阶段离园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年龄阶段目标的重点不同,不仅是该年龄段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家长和班级管理工作。如在托小班我们提倡更注重安全教育和生活保育的管理,特别关注谁带走了孩子,及时关注孩子的保育需求,交还家长一个健康、整洁的宝贝;在中班我们更注重自主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如主动与老师和同伴说再见,能自己记住需要带回家的东西,并尝试学习传递消息;到大班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与自我服务精神,如做好值日生工作,做好每周一次的自我劳动服务。
3.注重活动内容更具班级特色。离园活动内容虽然有园级相对固定的安排内容,但各班必须进行针对性的统筹安排。可以结合主题内容渗透、延展、生成,还可以和班级特色相挂钩,也可以针对一天教学活动的总结,使离园活动更具实效性。
以上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经验。我园始终贯彻和执行“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不断实践反思,在总结中思考,在实践中调整、改进,丰富、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内涵,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