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教学的情感培养
2012-04-29乐春林
乐春林
摘要: 高中历史课程是一门社会的人文学科,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情感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重要目标。但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加强历史情感教育具有时代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历史教师必须探索加强历史教学的情感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情感培养加强途径
高中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培养的目标不只是一种对祖国与世界历史知识的掌握,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1]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不是一种刻板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历史的情感教学,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现实的历史教学中,由于高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围绕高考的指挥棒在转动,高中各科教学变成了一种应试教学,高中历史教学变成了枯燥的知识说教,把历史的情感教育的培养目标抛于脑后,因此普遍存在情感培育的问题。
1.对历史教材的情感因素挖掘不深。
高中历史教材不是简单的知识编辑,而是反映人类实践过程及其认识成果留下相应的情感印迹,大量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与历史发展的过程,都蕴涵着对爱与恨、丑与美,鞭打丑恶,歌颂善良美丽正义的高尚品质,来弘扬一种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情感。[2]但是,许多高中历史教师缺乏对历史教材的情感因素的把握与挖掘,而专注于历史知识的传授,忙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2.历史的课堂教学环境缺乏情感氛围。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普遍存在着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秩序,缺乏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氛围,教师的表情单一,在严厉的目光下没有演绎出历史丰富的情感。历史是丰富而多彩的,历史过程是跌宕起伏的,历史的人物都是血肉丰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表达方式来演绎出历史的厚度与情感的深度,但是大部分历史教师缺乏这种情感表达素养,也没有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兴趣,营造课堂情感氛围,导致课堂的教学环境缺乏情感氛围,学生上课感觉枯燥无味。
3.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情感性。
教学实践的情感缺乏,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情感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与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许多历史教师总认为历史教学主要是针对高考,历史教学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而许多学校对历史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看高考中学生的成绩。因此,教师这种普遍缺乏情感的教学理念,导致在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记忆历史事实与历史过程,提高分析历史事实评价历史人物的分析能力,很少关注对学生历史情感的教学与培养。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教学既是历史知识的教学,又是情感的教学。说它是种情感教学,那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如下。
1.加强历史教学的情感培养是历史课程本身特性的要求。
我国《高中历史教育大纲》明确指出,要通过中国文化史及近代史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认识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本质,继承和发扬反帝爱国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历史教育工作者理应自觉承担这一历史责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3]因此,我国历史课程培养的目标与性质决定了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加强情感教育,要求学生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的精神与民族精神。
2.加强历史教学的情感培养是学校爱国情感教育的需要决定的。
学校是教育的地方,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更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形式。只有学历史,了解国家的过去,从过去中看到国家灿烂的文化与耻辱的民族史和奋斗史,对我国现有国情有基本认识,才能培养热爱国家的眷眷之情,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
3.加强历史教学的情感培育是健全学生人格的要求。
历史学科实质上是一门关于人的学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历史观,并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历史教学重要内容。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是爱憎分明的,通过对先进历史事迹、优秀历史人物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历史,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准确地评价历史事实,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三、加强高中历史教学情感培养的途径
1.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历史教材是历史知识的载体,也是情感信息的载体。历史教材里编辑的每一个历史事实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功能,例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既是包含准确历史知识,更是隐藏着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功能。[4]要加强历史情感的培养,首先要从教材上着手,因为教材是情感培养的文本,历史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细心体味其中的情感因素,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渗透蕴涵在历史知识中的情感,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2.加强教师的情感意识,丰富情感教育手段与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教师具有情感意识。任何教学都是人的教学,教材—教师—学生构成教学的三要素,其中教师是三个要素的最重要的要素。[5]因此,一堂成功的教学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发挥的功能与素质,因此,把教材蕴涵的历史情感传递给学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情感表达。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意识,只有具有丰富的情感意识,才会在教学中用富于变化的情感的表情与动作来演绎丰富的历史情感。
同时历史教学是一种艺术,一种情感的艺术表达,要表达这种富有历史知识情感的艺术就必须用到各种教育手段与方法。朗读教材、对话交流、情景演示、现场教学等是情感的教育方式。如朗读法,教师通过绘声绘色饱含感情地朗读,把一卷卷历史画卷带到现场,让学生也自然沉浸于过去的记忆中,感受历史的沧桑,同哭同泣,接受历史情感的洗礼。而对话交流则是教师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为主体的单向传递知识方式,使学生与教师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与对话,可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情境教学是情感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教师创设某一历史情境,学生扮演角色,重现历史事实,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现场教学是历史教师将学生带到重要的历史遗迹或历史遗址等实地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如,南京学校教师在讲到抗日战争的有关史实时,可以将学生带到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
3.营造教学情感环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环境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创造良好的情感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充满激情的知识与感情的融合。创造这种教学情感环境最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认识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能做自主的选择,平等地和他人共同活动。从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张静,李晓风等著.历史学习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2]陶伟.浅析《历史课程标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特征及教学策略[J],历史教学问题2004(5).
[3]新虹.如何在新课标下改进课堂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4).
[4]杨芳.情感价值观教学实例探析[J].历史教学问题2005,(6).
[5]梁励.历史教学的情感问题[J].历史教学,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