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化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策略

2012-04-29周腾

成才之路 2012年1期
关键词:认知化学教学情感

周腾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情感因素在化学教学中日益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开始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使用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发展的情感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情感;化学教学;认知

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因素,通过合适的方式,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影响学生,促使學生自觉接受教育,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对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运用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精设情境,触“境”生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依据教学内容精设情境,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场景,感受浓烈的探究氛围,参与愉快的学习活动,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例如,在讲述《化学2》乙醇这一内容时,可先播放一段视频《发现西汉美酒》,学生在深刻感受到考古现场的神奇魅力,惊叹于西汉美酒醉人的芳香、漂亮颜色的同时也会引发这样的疑问:西汉美酒为何跨越两千多年的岁月依然清澈美丽?为何酒中乙醇的含量又那么低(仅有1.2%)?乙醇究竟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由此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好奇心,急于探究乙醇的奥秘,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新课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教法多变,以知育情

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晦涩难懂,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进而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教学中,可先从学生最熟悉的“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一化学反应开始,利用对比的方法,步步深入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浓缩、提炼等方法归纳为“升—失—氧,降—得—还”,使其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电子得与失等概念,清晰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学生体会到的不是知识的杂乱无章,而是有序、有趣。特别是在讲授的过程中渗透的“对立统一”“电子守恒”等辩证思想,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再如,探究“乙醇分子结构”的教学,可设计如下:让学生根据有机物中“碳四个键、氢一个键、氧两个键”理论写出乙醇两种可能的结构式,再设计出两个探究实验:①钠放在煤油中、②钠和水、钠和乙醇的对照实验,随后再引导学生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由水和煤油的结构试着推测乙醇的结构,可设计下列三个问题进行引导:少量钠保存在煤油里,说明煤油( )(不能或能)与钠反应,煤油中( )键不易断裂;根据水与钠反应,说明水中( )键容易断裂;根据乙醇能与钠反应,说明乙醇中存在( )键。经综合分析推测出乙醇的分子结构。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充分让学生动起来,不仅动手而且动脑,在探究的氛围中,步步深入,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推导出乙醇的分子结构,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魅力,情感体验深刻,进而更加热爱化学。

三、渗透化学史,以理动情

戴安邦教授曾指出:“全面的化学教育不仅传授化学知识、技能,更要训练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适时渗透化学史教育,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伟大化学家的人格魅力,从中得到思想和方法的启迪,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在这一点上,化学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动情。例如,在进行碳酸钠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向学生介绍“侯氏制碱法”为祖国争得巨大的荣誉;在讲元素周期律时,应向学生讲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思维过程,他不仅找到了元素的性质周期性随着它们的原子量而改变的规律,更突出地表现在他敢于怀疑一些元素的原子量并且预言了尚未发现的元素;在讲原子结构时,可以讲述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通过纵向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事物是逐步深入的,现在认为是正确的理论,以后可能就不完全正确甚至是错误的,因此,不要盲从教材,要具有创新精神。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以上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情感的好教材,如果合理融入化学教学中,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为祖国的科技进步与人类文明而努力学习化学的美好愿望,进而更加热爱化学,更加努力学习化学。

四、妙用语言,传递情感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信息传递、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教师应特别重视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做到声情并茂,集启发性、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身,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教师课堂语言应注意其激励性,使学生们焕发出积极向上的情感,充满上进的力量,不断追求进步。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地采用激发性语言,寄予希望,使学生精神振奋,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奋斗的信心和力量,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绝不能指责、训斥学生,而是多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便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例如,经常用“这个问题可能有几种解法”“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你的见解很独到”“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德壬.中学教学全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邳州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认知化学教学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