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玉霞,孝心让生命美艳如花

2012-04-29晓雪

分忧 2012年1期
关键词:大小便床上婆婆

晓雪

18年前,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因病成为植物人的婆婆,身为医生的她毅然辞职回到家中。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辛付出中,她居然设计研究出了一个多功能的护理床,正是她的爱心和孝道,不仅让她拥有了千万财富,也让她那被医生判定只能活两年的婆婆,18年后依旧健康。

这是一个孝心的故事,也是一个聪明媳妇的人生追求。

辞职照顾植物人婆婆

蔡玉霞是河南新乡人。1993年初,身为医生的她与新乡一家企业的工程师王建敏结婚了。婚后不久,一场大病让婆婆变成了植物人。王建敏是家中老大,一个妹妹已经出嫁,弟弟尚未成家,护理婆婆的重担便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他们夫妻俩的肩上。

婆婆不会说话,无法动弹,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必须时刻有人在身边照料。而作为医生,蔡玉霞又无法分身,无奈之下,她只好将婆婆接到医院贴身照料。把婆婆接到医院的确是方便了,可长期住院的费用却让蔡玉霞夫妇俩吃不消。思来想去,蔡玉霞做出了艰难的选择:辞职,在家中全心全意照顾婆婆。她的好朋友打电话劝阻她,她噙着眼泪说:“刚和爱人认识的时候,婆婆就对我体贴入微,后来结婚过门了,老人家更是把我当亲闺女对待。如今,我咋忍心把老人家托付给别人?工作没了,以后可以再找,亲情没了,想弥补都没有机会了。”包括丈夫在内的亲朋好友,没人理解蔡玉霞的举动,但她义无反顾。

辞职了,回家了,蔡玉霞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护理之路。护理一个植物人,她所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为了防止褥疮的发生,她要每两个小时为婆婆翻一次身,昼夜如此,一个好觉都睡不上。老人的尿垫要随时清洗,冬天里,蔡玉霞的手由于长期冷水浸泡,整天红肿着,刺痒难忍。

一个躺在床上不能动的人,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婆婆不能吞咽,蔡玉霞想出了种种方法:西红柿用开水烫过,揭去皮,捏成糊状;用刀把青菜剁得碎碎的,做成菜泥;补充肉类时,把瘦肉剁成肉泥,加入剁碎的山药,炸成丸子放在冰箱里,等吃的时候再弄碎;做成的鸡蛋甜汤,里面没有一个面疙瘩和鸡蛋块。每次喂饭都需要两个多小时。

护理婆婆,最麻烦的就是擦屎擦尿。没有知觉的婆婆大小便失禁,蔡玉霞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把屎弄得满床都是,简直无从下手,她跑到厕所干呕了好久。此后每过两个小时,蔡玉霞就要伸手摸一摸褥子。夜晚也是如此,蔡玉霞特意放了一个闹钟在床头,每两个小时响一次,起床看看婆婆。夏天,她一天至少要帮婆婆擦一次身子、换一次衣服、洗一次头;冬天,她就抱着被子睡到婆婆的房间。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蔡玉霞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上述的过程。家里也曾雇过保姆,但是保姆干了几天就不辞而别。

动脑筋减轻婆婆痛苦

长期抱病在床的人,最大的隐患就是生褥疮。累也好,苦也好,蔡玉霞都能挺住。但她身体太单薄,每次给婆婆换衣服、被褥时,必须将婆婆抱到另外一张床上。她抱不动婆婆,曾有几次还和婆婆一起摔倒在地上。那时她就想,能不能在“床”上做一些改动,比如,不用将患者来回搬动,全天24小时能自动检测、接收大小便,一旦有了这样的床,病人家属岂不是能从这些琐碎的事情中解放出来?

蔡玉霞积在心里的想法让她开始不停地动脑子:要想婆婆的大小便不沾床,可以在床上挖个洞。一家人忙碌了几个小时,终于让婆婆第一次睡上了根据她身高、体征专门定制的床。

然而蔡玉霞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因为床上的洞使婆婆的臀部长期暴露,寒冷的日子容易着凉、感冒。如果能让这个洞在婆婆大小便之后自动闭合上就好了。

对有关高科技方面的东西,蔡玉霞没有多少了解。她经常蹲在婆婆床下看看这、看看那,再沉思良久。丈夫见她这样,就疑惑地问她又在研究什么,蔡玉霞将自己的想法一说,丈夫就一拍手说:“这事我不就会吗?”

蔡玉霞买来铁杠、铁板、铁钉等很多材料,因为需要多次测试,工程又小,别人不愿意帮她焊接。蔡玉霞就自己买了个焊机,每天照顾婆婆之余,她就戴着大墨镜,将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宽窄不一的铁块焊接在一起,不合适又拆掉重新组装。

能不能设计一款能感应出大小便的报警系统?另外,长期卧床的病人如果不定期翻身、按摩,就会造成肌肉萎缩、退化甚至死亡,能不能让这张床自动替婆婆翻身、按摩呢?为了达到智能效果,需要在床上安装电子芯片,作为机械工程师的丈夫包揽了所有技术活,包括数据核算、电控、自动化、液压以及设备吻合等设计。

夫妻俩又经过数次调试、改装,最后总算把母亲搬到了这张盛满孝心和发明创造的床上。婆婆的尿泡渐渐消失了,体重也一直保持在60公斤左右,家里不再有异味。医生给婆婆检查后称这简直是奇迹:除了大脑仍旧处于无意识状态,她的身体各项指标跟常人无异!

孝顺媳妇觅到商机

很多亲友赶来参观,对这张床赞不绝口。一位亲戚无意中的一句话让蔡玉霞为之一震:这东西太好了,咋不多造几张啊,那么多老人谁不需要呢?蔡玉霞发现,偌大的新乡市竟然没有类似的产品,上网搜索,国内也没有类似的产品。

2002年的一天,小区的一个邻居寻上门来,原来他家里也有一位卧床的病人,听说蔡玉霞发明了一个护理床,又先进又方便,就来看看,问能不能也帮他做一个。

其后每天下班后,王建敏就和妻子带着工具赶到邻居家,从下午六点多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床做好了,请他们做床的人也多了起来,长期下来,蔡玉霞吃不消了,对家里也疏于照料。再有人来请他们做床,蔡玉霞就开始婉言拒绝。人家便说:“这样,实在不行我们也不着急,您这边慢慢做,做好了再给我们;不然您开个工厂专门做也可以啊!您看这床需求量多大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蔡玉霞和丈夫商量:要不,咱给护理床申请个国家专利?没想到,国家专利局很快批准了蔡玉霞的专利申请,这一下激发了她的斗志。她替婆婆请了一个保姆,然后开始跑新乡的市场,了解新乡市对护理床的需求。

跑完市场,蔡玉霞和丈夫决定,开办一个制造护理床的工厂。

蔡玉霞选好厂址,招了几个工人就开始干起来。2009年,王建敏也辞了工作投身到妻子的事业中,这一年他们生产护理床的标准生产厂房终于在新乡市建起来了。

两年下来,他们的护理床已行销全国,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立了代理商,连国外也有人来买。目前,蔡玉霞已经卖出了近两万张护理床,资产也已过千万。

与此同时,蔡玉霞在精心选聘、培训了一批专业的护理人员后,省内第一家专门为失能老人开办的护理院开业了。当然,十多年来由她一直照顾的婆婆,成了护理院的第一位入住者。护理院的病床都是他们制造的智能床。这张床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不需要人的操作和看护,能通过智能传感器自动检测大小便,经过电脑微处理器信息处理,控制接便器自动完成接收大小便工作。同时在显示监护器上提示护理人员,直到护理人员将大小便倒掉后,监视器上的呼叫才会消失。

有更多需要照顾的病人送到了蔡玉霞的护理院。截至目前,蔡玉霞的护理院已经先后接收了600多名老人,其中一部分原本病情不重的老人已经康复。

智能型护理床,为蔡玉霞的孝道和爱心锦上添花,而最重要的是,岁月的沉淀给了她太多的恩赐:付出后的幸福,孝道里的感恩,磨练中的宽容,所有这些,让她拥有了美艳如花的人生。

责编/梅子

猜你喜欢

大小便床上婆婆
量变到质变
谁拿走了钱
安寝一老年人自动排便处理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入厕也开心,爸妈都放心
别把婆婆当成妈
才没有睡美人
FANUC RAM轴在数控伺服冲床上的应用
豆芽说标点
朋友,我们可以睡在一张床上吗?
献给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