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厕也开心,爸妈都放心
2020-05-09石莉
石莉
摘要: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除了运动健康、心理健康之外还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健康。新入园的小托班幼儿时常发生遗尿和大便解出的窘迫情况,孩子虽小也懂得难为情,更何况在换洗时容易感冒,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带来负担,也让家长们感到忧心,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十分重要。教师就小年龄幼儿如何培养良好的如厕习惯进行观察研究,分析了一些引发幼儿无法控制大小便的共性原因,在工作中进行了实践,找出一些相应的矫正策略,通过家园合作,让孩子们能更快乐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让新生家长都放心。
关键词:小年龄幼儿;大小便;遗尿;健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2-0278-01
1.关注不同幼儿,缓解各方面压力
案例:姗姗小朋友非常内向,不太愿意和同伴交往,虽然喜欢蹭在老师附近,但是很少会回答老师的问话,也不主动和老师聊天。开学后不久的一天,又到了老师给小朋友们拉裤子、塞衣服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整理好了,老师发现姗姗小朋友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老师心里有点疑惑,走过去给他整理衣服,手伸进裤子后面,才发现里面都湿了,老师急忙给他擦洗更换。
分析:教师在面对幼儿时要留意关注那些个性胆怯内向的孩子。日常生活中,这些孩子因为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有时候也表现为:在活动过程中有出现上厕所的需要但是不敢告诉老师,因此往往会等到解在裤子上都不告诉老师。他们会保持沉默,不参与活动,如果老师不能够及时发现,那么孩子甚至会夹带着脏污回家,导致家长的不满,甚至引发家园关系的紧张,因此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在孩子大小便解出后及时发现并给孩子清理,更佳的做法是在孩子有了生理需求的时候及时发现,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策略:
①和孩子多相处多亲近,告诉孩子有困难告诉老师才是正确的,让孩子慢慢消除戒心打开心扉,愿意告诉你他的需要。
②时常留意孩子的表情和动作,发现异常及时询问探查,帮助孩子在憋尿的情况下就解决问题,减少孩子解在裤子上的几率。
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姗姗渐渐敢于和老师说上几句了,对于大小便的要求也敢于在任何时候告诉老师,由此就解决了因为不敢说而解在裤子上的问题。
2.关注体质差异,定时提醒效果佳
同一年龄阶段幼儿,体质发展水平也有差异。同样的活动内容,有的孩子刚刚好,有的孩子就觉得太累了,很多孩子就是由于太累了,导致午睡时失控尿床了。也有些孩子特别好奇贪玩,常常在集体盥洗时开小差,没有及时小便,结果活动中就发生了憋不住的情况。
案例:萌萌身体比较弱,常常生病,但他还是很愿意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的。天气晴朗的日子里,萌萌跟着大家参加体育游戏,玩得可开心了,中午倒头就睡,睡得像只小猪,起床的时候,老师好不容易唤醒他,发现床单早就湿了一大块……
策略:控制体弱孩子的活动量。对于体弱幼儿,在活动中教师要常常查看孩子的身体情况,一旦脖颈后面有些潮湿,就说明孩子已经有点累了,可以适当让孩子休息,这样也是避免孩子午睡尿床的重要环节。
3.关注家庭教养,宣传正确教养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年轻父母抛弃了旧式的教养方式,更注重孩子的早教,注重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但是传统教养方式里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也跟着渐渐丢失了;加上很多家长自己工作繁忙,对于孩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通过简便的方法来解决,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缺乏。更有年轻的家长思想前卫,喜欢给孩子打扮成潮人,追逐时尚的同时,疏忽了孩子们的舒适。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改善孩子由此产生的如厕问题。
4.增加医学常识,判断幼儿是否遗尿
案例:凡凡常常去厕所,活动才进行一会儿,他又要求去尿尿了。午睡时也是这样,在老师的关注下,他三十分钟去了三次厕所,尽管如此,他还常常尿在身上。
分析:这样的事情在幼儿园其他年龄段的小朋友身上也时有发生,孩子以前挺好,近期忽然发生问题。若孩子自述有疼痛或者尿频等情况,就要考虑是否有疾病了。蛲虫症、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都有可能引起遗尿。
策略:
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状况,对于不正常的状况要随时记录并及时与家长反映情况,督促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确诊,尽早解除孩子生理上的痛苦和由此带来的心理障碍。
②教师要多学习幼儿生理卫生知识,在工作中准确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协助家长护理好生病孩子,帮助孩子尽早康复。
随着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的不断完善,大多数孩子在3岁左右都能够控制排泄,但是由于生活习惯教養方式和心理等多种因素,托班小班的幼儿还是常常会发生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我通过对保教工作的不断观察总结,找到了一些孩子养成良好如厕习惯的途径,为孩子们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自信快乐打开了一扇门扉。《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学会正确的如厕,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这正是幼儿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工作中要多用看、问、听、摸、闻等手段及时发现孩子在大小便方面的困境,要安排幼儿多喝一些开水,经常吃一些蔬菜水果,让他们的大小便更健康,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大小便习惯,到了中班以后还要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和渗透基本的自我服务技能,如:怎样脱、拉裤子,怎样擦屁股等等,让孩子不仅健康而且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遵循《纲要》所说的: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在做好教育教学的同时也要根据孩子情况多和家庭沟通,在家园的合力下,培养孩子良好的如厕习惯,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