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路带我回家
2012-04-29胡明刚
胡明刚
一曲终了,射灯闪烁,掌声、嘘声杂乱地响成一片。这一切,使乡村歌手克里斯托·凯恩感到迷惘,无所适从。在城市里,他以歌声赢得了许多喝彩,已经成了众人瞩目的大明星。但他觉得自己就是被经纪人伊莎贝尔摆布的一个棋子,唱着言不由衷的歌曲。他感到疲惫,于是不告而别,重新回归乡村,在芳草萋萋的荒原中,带着一把老吉他到处流浪。他邂逅了一位乡村牛仔女子,但在歌声中,他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他还是到了城里,开始不插电的演唱。
这是美国电影《乐韵情缘》描述的故事。这部电影的主演是著名的美国乡村歌手乔治·斯特瑞特。
1952年,斯特瑞特出生于德克萨斯州的普迪特。十几岁时开始,他就在父亲的牧场一边帮助编制篱笆、放牧牲畜,一边弹奏吉他演唱民谣。当兵期间,他在夏威夷组建了一个浪漫乡村乐队,复员后进入西南德克萨斯州综合大学学习农学课程,又重新组建乐队。参与《乐韵情缘》的拍摄后,斯特瑞特在影片中演唱的四首插曲登上了排行榜,从而声名鹊起。平时,他就隐居在德克萨斯的农村里,与田园草木自然作伴,从中汲取音乐创作的源泉。
从最初到现在,不管是直接抑或间接,美国乡村音乐在不断述说着与乡村有关的故事与心情。
“这是你的土地”
美国乡村音乐的源流可以追溯到18世纪前的本土印第安音乐,后来渐渐地融合了欧洲宗教的赞美歌与黑人音乐的风格。19世纪初,乡村音乐的演唱演奏者多是在美国南部乡村生活的白人农民或牛仔,以及异乡漂泊的伐木工、矿山挖掘工。
黑人作曲家斯蒂芬·福斯特创作了许多带有浓郁种植园风格的歌曲,在乡村音乐中最富盛名。1826年7月4日,福斯特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劳伦斯维尔,在一个擅长唱歌的黑人保姆的熏陶下,他从小喜欢歌唱,并自学吹奏长笛,16岁就开始编创歌曲。成年后,福斯特与哥哥一起到辛辛那提经商,深受黑人民歌的熏陶,他写下了《故乡的亲人》这首歌,后来成为佛罗里达的州歌。1852年夏,福斯特带着妻子来到肯塔基州的巴特斯顿农场,在劳作之余,与黑人交谈,学习音乐,深知黑人生活的劳苦与艰辛,写下了《我的肯塔基故乡》,这首歌又成为肯塔基州的州歌。1864年,福斯特病逝,年仅38岁。他一生创作了200余首歌曲。
《哆来咪》是来自俄克拉荷马州的乡村歌手伍迪·格思里创作演唱的歌曲。格思里生于1912年,本是罗杰斯和卡特家族的“粉丝”,因为时运不济,他家破了产,生活无以为继,做木匠、摘棉花、打零工,流浪于南方的乡村之间。他写了一首《上帝保佑美国》,是根据卡特家族的一首歌的旋律重新填词的:“我看到救济站的门前站着老乡亲,看到他们饥饿的样子,我问自己,上帝真的保佑美国吗?”
那时的纽约,是乡村歌手麇集谋生的地方。在一次演出中,格思里认识了洛马克斯,还有被誉为美国民歌之父的皮特·西格。1919年,皮特·西格出生于俄克拉荷马州,两岁时随父亲一起开车到山村里,用小提琴为村民演奏民歌。村民们弹着班卓琴,唱着道地的本土歌谣。他与格思里结成了好朋友,两人一起上路,以歌唱解决食宿,到了格思里的家后,皮特·西格独自离开,经过了8个月的乡村旅行,重归纽约。他与几个同好在格林威治村组建了一个“年历社”,正巧格思里带着他的家人抱着吉他讨生活,老朋友又聚在了一起。 1942年皮特·西格入伍。格思里则随商船出海,途中遭到了德军的袭击。他九死一生回到纽约,经过洛马克斯介绍,认识了唱片公司的老板摩西,将自己的歌曲都录了音,他把《上帝保佑美国》这首歌改成了《这是你的土地》,后来成为美国的“第二国歌”。格思里的结局并不妙,他精神失常,发疯了。
皮特·西格回纽约后,在一个演唱会上结识了美国黑人歌手罗伯逊。罗伯逊生于1898年,父亲是讲道师,居住在新泽西州。他的成名曲是《老人河》,“老人河”是美国人对密西西比河的尊称,这首歌讲述的是对黑人悲惨生活的感叹。他和皮特·西格的演唱并不顺利,遭到了包括三K党之类的右翼分子的攻击,并差点因此送命。
电波中熟悉的“老乡音”
与《乐韵情缘》情节类似的还有电影《乡谣情缘》,呈现的美国乡村音乐同样非常出众。在这部电影中,凯莉·卡特是一名乡村音乐明星,因为不堪娱记骚扰,酗酒过度,而被关进强制戒酒所。在那里,她遇到了年轻的乡村音乐作曲家比奥。比奥善良温柔体贴,风度翩翩,才情横溢,但在现实中,她无法选择他,陷入了迷惘的状态。在电影的最后,她唱了一首歌《我与田纳西》。这部电影是在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拍摄的,2010年11月9日,在纳什维尔举行了这部电影的首映式。
纳什维尔是田纳西州的首府,也是众所周知的美国乡村音乐发源地。1925年,纳什维尔一家新近成立的广播电台开设了一档“老乡音”专题节目,邀请当地的乡村歌手演唱,吉米·罗杰斯就是最早的一位,无线电波将他的歌声传到素不相识的观众耳朵里。
吉米·罗杰斯1897年出生于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母亲去世后与继母生活,14岁参加工作,当上了一名铁路工人。罗杰斯向一同工作的黑人劳工们学习布鲁斯的乡村音乐,并经常到一些黑人唱片店购买唱片。在进入纳什维尔广播电台演唱之前,罗杰斯患上了肺结核症,被迫结束他的扳道工职业生涯。幸好流徙在南方乡村巡回演出的大帐篷乐队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他在乐队里弹奏班卓琴,不久还组建了自己的一个帐篷乐团,但一场大风却把他的家当刮得无影无踪。
罗杰斯给电台录制歌曲全是白干,他要求电台付费却遭到拒绝。反而是著名的维克多唱片公司慧眼识珠,为他录制了唱片《睡吧,宝贝》。这张唱片十分畅销,唱片公司却支付了27美元的报酬,罗杰斯对此很不满意,他找到一位名叫皮尔的唱片商录制了第二张唱片,其中一首《T代表德克萨斯》唱出了一个乡村漂泊者失恋后的忧伤情绪。这首歌被皮尔改名为《忧郁的忧得尔1号》,出版后大卖100多万张,后来连续录制到《忧郁的忧得尔13号》。罗杰斯的歌曲把夏威夷吉他韵味融为一体,带有乡村黑人民歌浓重的布鲁斯蓝调风格。他性格豪爽,不善理财,繁重的工作毁坏了他的身体,最后贫病而终。
给罗杰斯出唱片的皮尔是签约于维克多唱片公司的一名民谣搜集者。乡村民谣没有版权可言,诸多唱片公司纷纷把目光投向山村寻求歌手。1927年,在田纳西州的布里斯托,皮尔刚落脚,卡特家族一家三口就找上门来。丈夫P.A.的和声,配上妻子的女中音以及女儿梅比拉的吉他,十分和谐动听,打动了皮尔。3个月后,卡特家族推出了第一张唱片,其中就有著名的《让生活充满阳光》。而后,唱片公司又让卡特家族录制了250多首歌曲,赢得了城乡听众的青睐。一些歌曲《把我葬在柳树下》和《黑杰克·戴维》等,都成了美国乡村音乐的代表作。
1933年,在德克萨斯州,洛马克斯也成了与皮尔一样的乡村民谣搜集者。他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时,随身所带的一本乡村民谣采集本引起了老师的兴趣,老师专门为他申请了一项基金,让他搜集德克萨斯州的牛仔歌谣。他出版了一本乡村民歌集,所收录的许多牛仔歌曲都行将失传。
风中的答案:自由与和平
上世纪50年代的格林威治村,聚集了一大批的乡村歌手和诗人,其中就有著名的“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金斯伯格和凯鲁亚克,前者以《嚎叫》鸣声诗界,后者则有《达摩流浪者》和《在路上》享誉文坛。在诸多来格林威治村的“垮掉派”人士中,有一位名叫史密斯的收藏家,1952年,他从自己收藏的唱片中精选了若干歌曲,制作了一套美国民歌选集,共84首,交给摩西出版。鲜有人知的乡村歌曲被解放了出来,重新响于人们的耳际。
在旧金山,1962年,华纳兄弟唱片公司出版了一张唱片,唱片出版后没有反响,但其中的一首《柠檬树》却立即走红。翌年出版了第二张唱片《在风中》,其中就有当时毫无名气的鲍勃·迪伦的一首歌曲《答案在风中飘》。这是鲍勃·迪伦的成名之作,它被收入大学教材,后来还曾成为电影《阿甘正传》的插曲。
鲍勃·迪伦吉他弹得好,口琴吹得棒,作词作曲歌唱都拿手,名声不在猫王普莱斯利、披头士之下。小时候,鲍勃·迪伦就喜欢听收音机播放的乡村歌曲。读高中的时候,他立志要做一名独立而自由的乡村歌手。读大学时在一家民歌咖啡馆驻唱,并把自己的名字由鲍勃·齐默尔改为鲍勃·迪伦。读了格思里的自传后,成为格思里的崇拜者,后来专程探望了罹病的格思里。
1961年4月1日,在纽约民歌城,鲍勃·迪伦独立登台,并获得了哈蒙德的唱片公司的签约。他的首张唱片带着浓郁的贫寒乡村白人民谣的风格,在当时引起了轰动。鲍勃·迪伦是当时反战歌手中的佼佼者。1963年,他出版了《自由自在的鲍勃·迪伦》唱片,其中《大雨将至》是对核战危机的一种担忧,歌声中充满了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怀;《战争的主人》强烈抨击了发战争财的军火商;《自由的钟声》也呼唤着和平。
鲍勃·迪伦的音乐生涯后来被导演马丁·西塞科斯执导拍摄成长达3小时29分钟的编年史的纪录片《没有回家的路向》。在片中,鲍勃·迪伦吹着口琴,弹着吉他,充满着迷惘。他这样说:“我雄心万丈的出发去寻找回家的冒险旅程。我出发去寻找这个我离开的家,但是我想不起来它到底在那个地方,然而我依旧在路上”,“如今雄心不再。我出生在我所认定的很远的地方,因此现在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美国乡村歌曲的代表作《乡村路带我回家》是约翰·丹佛的成名曲,收录于1971年约翰·丹佛出版的唱片之中。除了这首歌外,约翰·丹佛在上世纪70年代推出好几首名作,如《阳光洒在我肩上》和《安妮之歌》。
1943年12月31日,约翰·丹佛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劳斯威尔。8岁时,祖母送他一把吉布森吉他,让他走上了音乐之路。 约翰·丹佛的父亲是一名飞行员,因此他也渴望着飞行,那首《乘着喷气式飞机而去》是在洛杉矶乡村的一个小餐馆里借着酒兴信口唱出的,没想到一举成名,也一歌成谶:1997年,约翰·丹佛驾驶自己的飞机,一头栽进大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