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华背后的隐忧

2012-04-29吴洪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怪现象拖堂满堂

吴洪华

在课改热浪一浪高过一浪的同时,我们还是有必要对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某些怪现象进行审慎的冷思考。笔者在聆听许多教师的课后发现,常见的与教学实践脱节甚至偏离新课程理念的怪现象主要有“四堂”现象。现逐一解剖。

“怪现象”之一:“满堂”

“满堂”即“满堂灌”因其形式单调、忽视学生个性和认识过程而为人诟病。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中也的确是难觅“满堂”的芳踪。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却仍然可以见到教师采取注入式硬灌的办法,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一口气讲到底,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究其原因,其一是惯性作用。任何事物一旦形成惯性,往往便很难更改。其二是部分教师有种种顾虑。一些教师唯恐不讲不知道,自以为讲得越多学生懂得越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三是教师水平和态度。改革传统教学法,要求教师有高度驾驶教材内容的能力,还要求教师善于精心组织和安排,善于科学设计和引导,还要求必须对学生有探刻的了解。反之,“满堂灌”对教师来说,既省心又省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转变,因此,课堂要留点时间给学生看书、思考、提问、归纳、训练和巩固,老师要精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不讲,要因生而异,做到恰到好处。

“怪现象”之二:“哄堂”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频繁提问,或是非问, 或选择问, 或填空问, 或自问自答。教师每讲完一个问题后都问:是不是?对不对?有些是无疑而问,有些问题浅显易答,有些问题空而难答,有些则深而难答,而学生回答不一,造成“哄堂”现象。还有,有些教师过度使用讨论法,但组织不严、诱导和调控不恰当,部分学生在积极讨论,部分学生却借机谈些无关讨论的内容,部分学生则无所事事,课堂也会出现“哄堂”现象。

以上这些做法,表面上看去,课堂教学气氛很热烈,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似乎很完美,但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佳。教师按照自己预先设计的教案, 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来追问学生、变相操纵学生,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形成定势思维,其思维的火花难以绽放。另外, 频繁的提问让学生应接不暇, 学生带着沉重的精神负担, 怎么能够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呢?时间一长, 学生就会感到单调、厌倦。

“怪现象”之三:“冷堂”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师生互动、如行云流水,中途不要出现任何疙瘩。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冷堂”:教师口若悬河,提问不断。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老师提出问题后,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在学生心中却荡不起“涟漪”。剖析“冷堂”现象产生原因:第一是教师设计问题偏离学生认知水平,难度过大过深,学生无法思考,无法回答。第二是运用多媒体失度,喧宾夺主。课件设计不合理,大篇幅的文字材料、录像、动画、漫画、图片、对话、游戏等接踵而至,学生如走马观花,留下的只是浮光掠影,难得思考或思考极少。第三是教学双方缺乏交流互动,教学环节的单一化,甚至就是满堂看书或满堂训练。解决“冷堂”现象,教师应以学定教,精心设计,使问题难易适度,进而激发其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转变观念,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到好处。教师还要加强互动交流,学会微笑,学会宽容,使学生感到平等,亲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怪现象”之四:“拖堂”

“拖堂”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到了规定的下课时间而未按时下课,继续延长一段教学时间的现象。有的教师拖堂四五分钟,有的甚至拖到了下一堂课上课时间,还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这引起了学生强烈不满。究其原因是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课堂上语言不够精炼,缺乏必要的课堂机智。拖堂表面上看,教师辛苦努力,敬业精神可佳,殊不知,拖堂会带来多少负面影响。一方面拖堂从时间上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 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拖堂势必影响学生的正常休息和身心健康。

教育家鲍尔说:“时间是教育王国的金钱,教育需要时间,它可能而且确实是发生在时间的任何一个瞬间的过程。”教师要精心备课,改进教学方法,控制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自觉”流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而要把十分钟课余时间还给学生们,力戒拖堂。

猜你喜欢

怪现象拖堂满堂
细数十二星座老师都是怎么拖堂拉仇恨的
幸福满堂
幸福满堂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身边“怪现象”的经济学解读
漫谈校本教研“怪现象”
咱老师的拖堂之计
楼梯(外一首)
满堂儿女
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