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墙与瑕疵
2012-04-29芦淼
芦淼:资深心理咨询师,曾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后在心理咨询中心任职。对个体社会心理现象与成功心理学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有句话叫:墙倒众人推。又有句话叫: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似乎事情之所以会有不好的结果,原因不在外界,而应该在自身。
心理学有个著名的实验。实验者为了考察外界环境对人的影响,在城市路边丢弃了几辆汽车。这些车无规律地散落在城市各处。当然,实验者发现,那些停在富人区的车子,即使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人去破坏或是偷窃;而停在贫民窟的车子,大约三四天之后就不见踪影了。
在此之后,实验者又搞了一批车,全停在了贫民区。但是这次实验者把车子分成两种:一种车故意弄得很脏,上面撒上灰土,还泼了些泥浆和牛奶,另一种车则打扫得晶晶亮。
猜猜哪种车先丢?
美国学者最后的实验表明,那些玻璃有破损,或是外面很脏的车,被偷走的速度最快。而干净的车,则会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之后才会被偷。
这就是“脏车先被偷”原理。姑且不论小偷是更愿意偷新车卖高价还是偷旧车好出手,旧车更容易丢,这是已经被证实的事情。如果把它推而广之,其实也可以用在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当中。
要知道,人们或多或少总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这些地方或者是脾气,或者是长相,或者干脆是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为了表示坚强,人们会对这些地方格外注意,防护得也特别严密,由不得别人轻易触碰。
但是别人不知道,不代表自己也不知道。有点像脸上长了青春痘的小姑娘,虽然表面看起来依旧活泼靓丽,但是没人的时候,她自己却常常会对着镜子端详,而且一端详就是一整天。就算在外面,谁无意间盯了她两眼,她也会心里一紧:呀,他是不是在盯我的青春痘?
如果再往更深里挖掘,这种时刻注意自己身上瑕疵与不足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制造一种内心倾向,使人能够保持一种成长的张力。在还没有形成对自己独立的人格判断之前,人们常常会根据周围环境的反馈误判自己的形象,人为的把自己贬低了。在他还不能解决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时候,他会把可能出现的愤怒与攻击转移向自身,于是就会格外关注自己的不足。
关注不足本身没有什么,但是它常常会引发自己的一种“受害者心态”。有了这种心态的人,会不自觉地把那些原本企图掩饰的不足扩大化,让其他人能够轻易发现。那个长了青春痘的女生可能会特意地涂脂抹粉,想把痘印盖下去,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所有人第一眼都会注意到她脸上的肤色不自然。
当人过分关注自己不足的时候,就往往会把自己变成一辆“脏车”,或是变成一堵有裂纹的墙,会让其他本来没有恶意的人都忍不住去偷、去推一把。
要想不陷入这种“墙倒众人推”或是“脏车先被偷”的困境,把希望寄托在周围人身上无疑是行不通的。强化自身,使自己成长,是最好的办法。
首先,平和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归根结底,人总是有瑕疵的。如果人为地把瑕疵扩大,就会变成裂缝,或是干脆变成“众人皆知”的弱点。所以要把裂纹缩小,就要先承认自己的瑕疵,把因为瑕疵而引起的愤怒减小。
其次,把瑕疵的具体表象与自卑割裂开。通常来说,人们对自己的不足与不满,伴随着的都是自卑。但是如果具体分析这个过程的话,就会发现:表现只是一个中性事物而已,起关键作用的,是人们对这一表现的心态和看法。就像女孩子的青春痘,如果把它看成是一个单纯的生理现象,那就是中性的;如果把它看成是自己长大成熟的标志,那就是正向的;而如果把它看成是“自己很丑”的代名词,那就是负向的。换个角度,就可以使自己与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的心态告别。
最后,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自身成长。人每时每刻都在成长,现在的自我永远比过去成熟。虽然人都会在某种时刻陷入停止甚至退行,但是一个自我形象成熟的个体,有能力去为自己疗伤,也有能力去解决一些心灵上的疾患。不执着于某些问题,自然也不会表露出“被害者心态”,更不会引起身边人无意识的恶感了。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