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封地区的空心砖墓与空心画像砖

2012-04-29王素君王小秋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2年1期
关键词:空心砖门楣画像砖

王素君 王小秋

空心砖最早主要用作宫殿的台阶和踏步,战国晚期位于关中地区的秦国最先开始使用空心砖来修建墓室。西汉时期空心砖墓在河南地区得到迅速发展,西汉晚期到东汉末年是画像砖艺术的繁荣时期,但位于中原腹地的开封地区实心的画像砖却很少见,本文着重谈谈空心砖、空心砖墓和空心画像砖。

空心砖

仅在尉氏县收集到的空心砖就有多种形制,大多为100多cm乘以40cm再乘以16cm或18cm的长方形,也有少量边长约40——50多cm、厚约20cm的正方形空心砖。此外还有边长约20cm高约110——130多cm的柱形门楣、门柱空心砖(见图一);有67cm×18cm×14cm一边带高2.5cm、宽6em的凸楞并与一端抹去3cm的空心砖(见图二);还有一种戗角柱形空心砖,它底面28cm×18cm、其长面高67cm、短面高62cm,并斜向向内抹去4cm与长面斜向内抹面相交

(见图三)。总之,可根据营造墓室所需制作长短、高低、薄厚及不同形状的空心砖。

以尉氏县于1985年在朝阳岗清理发掘的M6空心砖墓为例,根据不同用途就有20cm×16cm×77cm、20×16cm×102cm、40cm×16cm×102cm和40cm×16cm×77cm四种尺寸。外形基本相同,一端为长方形或方形孔,另一端是两个圆形孔(见图四、图五)。20cm×16cm×77cm和20cm×16cm×102cm的均为素面,40cm×16cm×102cm和40cm×16cm×77cm的两侧宽面上均有方形(或菱形)几何花卉图案。

笔者经过仔细观察残损空心砖和砖上的方、圆孔以及痕迹发现,并结合当年实地参加制作砖瓦的体验,认为空心砖的制作程序应该是这样的:首先要摆好事先制作好的砖模;然后把和好的泥置入模内铺好底层,置入内模;三是把泥填入内外模的空间内并打实,但须留一面不能填泥,长方形的空心砖一般都留在砖两端的其中一端(见图四);四是铺好最上面的泥并用刮板刮平,再盖上外模的上板;五是待凉至半干时撤去外模,在未填泥的那端相对面用刀挖出两个或一个圆孔(见图五),圆孔的直径为5-9cm不等,但同一块砖的孔大小是一样的,这些孔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便于搬动空心砖,所以还有的空心砖在相对一端的另一面上挖出半圆的孔(见图六)。这时若为画像砖,还要用模板拍打或压印画像;六是晾干后剔出内模,如图六空心砖上所留长方形孔,就是为了便于剔出内模;七是装窑烧制。

空心砖墓

仍以朝阳岗M6空心砖墓为例,其墓葬形制为竖穴直壁式土坑空心砖墓,墓圹南北长300cm,东西宽220cm,墓砖顶盖距岗顶地表130cm。墓室南北向由空心砖砌成,南北长264cm,东西宽179cm,墓高116cm。墓顶由26块空心砖砌成,其中20cm×16cm×77cm的13块,20cm×16cm×102cm的13块,另有14块空心砖铺底,其中20cm×16cm×102cm的1块,20cm×16cm×77cm的1块,40cm×16cm×102cm的6块,40cm×16cm×77cm的6块。南北两端相同,都是由40cm×16cm×77cm的2块和40cm×16cm×102cm的2块空心砖上下对齐,横卧砌成。东西两壁均有4块40cm×16cm×112cm的空心砖上下两块对齐,横卧砌成(见图七)。墓内有6块40cm×16cm×44cm的空心砖,两块一组,上下对齐,间距48cm,成一线把墓室一分为二(见图八),东室宽80cm,为停尸的主室,西室宽50cm,为随葬器物储藏室。

此外,在尉氏县的一些地方还发现有较大型居室化的空心砖墓,这些墓有墓门、门柱和门楣,可惜这些墓葬都严重被破坏,很难采集到完整的信息,仅能从残留的墓室和土坑壁上推测出大概的形制。这些墓室南北长约260多cm,东西宽约200多cm,高约130cm,墓砖形制和朝阳岗M6的基本相同,但其置有墓门,墓门由门、门楣、门柱三部分组成,从尉氏县采集到的门楣和门柱上以及墓圹的印痕上看,均印有精美的画像。

在尉氏地区发现的空心砖墓多以素面为主,只有少部分是空心画像砖墓,有墓门的画像砖墓为数更少。这与当时墓主人的经济条件有关,在笔者参与清理发掘的空心砖墓葬中,就发现有不少墓葬使用烧得半生不熟的空心砖,甚至还有用土坯空心砖筑墓室的。

空心画像砖

截止目前在开封地区发现的空心画像砖多为使用拍印法制成的,其工艺是先刻好模板。然后,在已经脱出的半干砖坯上手持模板拍印(或打印)图像,待干后装窑烧成砖。在同一个砖面上往往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多种不同规格、不同内容的模板印H1复杂的图像来组合画面。同一砖面的四边多用长条形的模板印H1装饰纹样边框,边框以内再配置不同内容的主纹图像。一块模板做为一个图案单位,往往在同一砖面上连续拍印使用或同另一块模板间隔使用,形成二方连续的图案现像。使用拍印手法的随意性较大,往往造成图案错乱,这种现象多出现于空心砖的大面卜(见图九)。使用打印(或按印)就比较规整,所以在空心画像砖的边框上和门楣、门柱上多采用此法(见图十)。

空心画像砖画像艺术欣赏

画像砖犹如壁画墓的壁画一样,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的壁面。它发挥的作用不外乎体现墓主人生前的富足、权势、学识、英雄气概和爱好,以及在到达冥冥世界后继续享有富足的生活,拥有显赫的权势,具备渊博的学识和生前的爱好。但通过画像砖画面庞杂的题材、丰富的记录却反映出墓主人所处时代的生活万象,好似那个时代的缩影。汉画像砖画面的绘画艺术从中国艺术发展史的角度看,无疑是一座高峰。通过以下几幅画像砖的画面拓片,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内容,共同欣赏其艺术魅力。

图十一是一块空心门柱画像砖,它的长宽都是18cm,高114cm。底面素面,其余三面为画像,正面除两端柱头外呈圆弧形,弧面有三道乳钉纹相间隔开的反s形曲线纹带,门柱两侧为平面,两道乳钉纹之间为同一模印的上印有“门亭长”三字的人物立像(见图十二),人物庄重肃穆,抱持一戟,目视前方,一副尽职尽责的门卫形象(见图十三),人像左侧乳钉纹带外是一条斜线纹带。柱头两端正面上部为一条反s形曲线纹和一条凹槽纹,下部为两条凹槽纹,中间夹一条反s形曲线纹。

图十四是块车马出行朱雀铺首衔环空心门楣砖,它的长宽都是18cm,高124cm。该砖下部距左端16em处至距右端20cm处出一长87cm、宽3cm、厚2.5cm带抹头的条砖沿。这块门楣砖三面均是素面,唯有正面有画像。其画面上下均为斜线纹带,中部有三组四树环抱的朱雀铺首衔环图将整个画面分做两个半单元,其中两个单元内嵌入的都是上部为猴赶虎、下部是车马出行图,而右边半个单元是上下同为骑马狩猎图(见图十四),南此可见工匠们在画面布局上的随意性(见图十)。然观其画面内容却非常丰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幅一模一样的铺首衔环图,一头须发怒张、爆眼圆睁、双

耳直立的首面呈现在人们面前,加上它那弯曲上翘的胡须,给人一种既顽皮可爱又雄壮威猛的艺术感受。在首面上方有一只昂首挺胸、展翅欲飞的抽象凤凰艺术形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无限生机(见图十五)。在两幅铺首衔环图之间有一组图,上部是猴赶虎;下部为车马出行图。我们先看看上部的猴赶虎图(见图十六),一头硕大的张嘴咆啸的猛虎,极不情愿的被一只小其很多的猴子赶着走,而这只猴子还时不时的手持树条抽打着猛虎,这是多么生动有趣的画面。再瞧下部的车马出行图(见图十七),一位头戴纱帽的官员,端坐在奔驰的轺车上刚刚驶过一座阙门,就被一位躬首弯腰的地方官员在一片击鼓撞钟声中迎接住了,寥寥几人却生动的反映出古代官员出行的宏大场面。

图十八是一块40cm×16cm×102cm的残缺了的空心画像砖,就是因为它的精美画像,笔者当年在清理现场小心翼翼地把它捡了回来。该画像两边为斜线纹带,向内上下均为菱形的雪花纹带,再向内上部为车马出行图,下部为一战争场面的弑杀图,而中间一组是菱形的乳钉纹带,下部是倒垂的树形纹带。该车马出行图与¨楣上的不一样,前辆车是带着遮阳蓬的,而后辆车没有,但都是一个车夫驾着狂奔的空车,好似急着去接什么人(见图十九)。图二十的征战图也非常有趣,前一人骑马回首连发数箭射向后一人的坐马,有一箭射中马面,战马惊惧把主人掀翻在地,而后者迅速跃起,持矛迎战。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空心砖的制作工艺和空心砖在建筑墓室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空心砖的问世是人类最早的建筑预制构件,不难看出空心砖在汉代的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和当代建筑中所使用的水泥预制板、水泥预制空心砖得作用是一样的,这使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我国汉代先民们的聪明才智。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二、由于空心画像砖的体积较大,所以它比实心画像砖的画面大得多,这就给当时的工匠们提供了较大的创作平台和艺术构思空间,画面上那简洁明了、抽象而又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几乎可与近现代抽象派画家的作品相媲美,应该说抽象画的起源应在我国的西汉时期。这也体现了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空心画像砖的画像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如图十六的《猴赶虎图》不正是为佐证由猿进化到人学说的一个过程而提供的直观历史证据吗?

猜你喜欢

空心砖门楣画像砖
河南长葛佛耳岗墓地
光耀门楣的“门楣”在哪里?
徐州地区的汉代空心砖
北宋演员画像砖四人组
新莽时期“函谷关门”画像砖研究
南阳汉代画像砖墓的渊源及其影响
馨香纪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家训挂门楣 家风润人心
空心砖不该为盈江地震“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