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对策分析

2012-04-29高惠华

考试周刊 2012年10期
关键词:情绪中职心理

高惠华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人生生理与心理迅速发育的时期,在这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产生心理矛盾、心理冲突。我通过相关调查、了解、个别访谈、日常观察,发现他们在理想信念、积极进取、角色适应、乐观程度、职业预备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时候。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

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二等教育,大部分学生是因为进不了重点高中,甚至进不了普通高中而进入了中等职业学校,这就导致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与普高相比出现了更多的“追星族”、“上网族”和“早恋族”等,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悲观厌学心理。

中职学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特别是从偏僻地区来城市的学生,目睹城市的繁华耀眼,倍感自身的渺小,自卑情绪常伴随他们。有的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毅力欠缺;加上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不理想,以致产生厌学情绪。

(二)放纵心理。

有的学生不愿穿校服、戴胸卡,而喜欢穿时尚服装、戴首饰,个别学生喜欢染发、烫发;上课做小动作、开小差,不尊重老师;不注意环境卫生和保护绿化,随手乱扔垃圾;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时常出入网吧、游戏机房、舞厅等;没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并形成攀比的心理,导致入不敷出,借债度日,还影响了人际关系;经常迟到、早退;不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更有甚者,经常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甚至打架斗殴,等等。

(三)消极处世心理。部分男生由小摩擦发生争执,演变成打架斗殴的现象屡有发生,如因买饭插队、无意碰撞、出言不逊等小事而滋事;部分女生会为一点小矛盾而闹小别扭,甚至两人会长时间处于僵化状态;利己主义的现象较重。

(四)不稳定心理。中职学生虽普遍自卑,但内心仍有美好的向往,尤其是进入中职后,他们大都希望重新开始,表现出较强的上进心。由于求胜心切,文化基础较差,因此其良好愿望常难以达成,结果情绪一落千丈。中职学生的情绪起伏较大,学校处境不利,耐挫折的能力较差,稍遇刺激,就会出现反复。由于很快面临就业问题,因此普遍关注社会。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他们的冲击较大,他们渴望表现展示和理解自己,但大多是被动地等待他人来理解自己,而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当他们不被认可或理解时,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寻找各种机会发泄,行为表现较反复。

二、中职学生心理现状的成因

(一)内部因素。

中职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快速发育的年龄段,生理的发育使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而心理发育还未达到正确调节其精力的成熟程度。生理与心理的矛盾往往使中职学生产生出不良的心理状况:(1)焦虑。学习上焦虑,有明显厌学情绪;对人有焦虑,怕与人交往。(2)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3)自责倾向。表现为自卑,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将失败过分归咎于自身的问题。(4)过敏倾向。过分敏感,常为一些小事而烦恼。(5)冲动倾向。遇事易冲动,自制能力较差。

兴趣与需要的矛盾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些学生所学专业是父母选定的,自己并不感兴趣,缺乏内在需求,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下降,经常违纪违规。有的学生原想到职校来放松一下,没想到中职的学习也相当辛苦,又受到地区浓厚的经营观念的冲击,产生了“读书不如赚钱好”的想法。还有部分中职学生因家庭富裕,安于现状而不思进取,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学习效果、心理行为和品德表现。

(二)外部因素。

1.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中职学生的家庭普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家庭教育能力薄弱,家庭成员之间教育不平衡或教育方法不正确,等等,导致教育力量的内耗,父母对子女要求不一致,溺爱或专制都易使子女形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意识,集体观念淡薄。还有部分家庭不和、父母离异,也会给学生身心造成极大的创伤,使他们自暴自弃、自甘落后。一方面由于社会和家长普遍对中职教育的误解,另一方面由于家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生产经营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对待孩子在物质上是过分溺爱,而在教育上是十分轻视的,有的家长把中职当成“托儿所”,让子女花钱到学校去“混日子”;还有的家庭父亲教育子女的方式是打骂,子女为了避免打骂而说谎,母亲又偏信子女,可见这样的子女在学校会是一种什么状态。(2)家庭经济条件。学生的一切费用来自父母,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学生在家庭中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在校花钱大手大脚,讲攀比,不懂得珍惜。有些家庭比较困难,家长凭微薄的收入艰难地为子女上学提供费用,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渐趋成熟,有些学生能够体谅父母的辛劳,但在同学中易被孤立、冷落,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波动,不仅会影响学习,而且会形成内向的性格,产生自卑心理。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从主流上来说是积极的,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无不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课堂上教导集体主义、奉公守法,但学生耳闻目睹的却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例如有的网吧想尽一切办法招揽生意,而学生是网吧的主要消费群体,互联网信息在网吧中是不进行“过滤”的,不良信息的影响、不良网友的教唆,都在腐蚀中职学生的心灵。

3.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的失误,是造成中职学生不良心理状况的直接原因。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仍有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实施应试教育法,而进入中职学校学生的成绩普遍不高,有的甚至很低。这些学生在初中时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在班级中经常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冷落。有的学校甚至把这部分学生放入“编外班”,把他们放弃了。这样他们也失去了进取心,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任何事情消极对待,甘愿落后。进入中职后,由于有的中职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现状,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陈旧,学习成绩仍然不佳,加上老师对他们不够关心,部分学生易对学校教育产生厌恶感,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处事鲁莽粗野,理智难以驾驭情绪,形成不良心理。

三、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途径

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显得尤为迫切。

(一)加强心理疏导,协调身心健康。

中职三年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阶段,中职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偏差,甚至存在着不健康的心理因素,而心理健康是健全人格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中职学生的言行,用心理学的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为他们提供心理帮助,排除心理障碍,使之尽快调整自己,以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自信的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并教会学生调节、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如合理宣泄,使受挫情绪、激动情绪表达释放出来,可选择向别人诉说,也可以通过唱歌、打球等方法来宣泄。宣泄重在合理,既能把不良情绪宣泄出去,又能对自己和他人不造成伤害。也可采取情绪转移法,即当不良情绪发生时,尽量去想过去美好的往事,去做自己最愉快的事。

(二)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

心理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二者的结构决定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状态。美国研究人员对“成功因素”做了专门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智力因素只占20%,其余因素包括社会、运气、健康、情商等,占80%。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非智力品质的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是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乐观的情绪。教师应根据各学科特点,设计和创造多种情境,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适应能力。

(三)为学生营造健康、宽松、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社会环境决定人的心理发展,心理尚在发育过程中的中学生若长期生活在紧张、纷争的氛围中,必然孤僻、封闭、冷漠,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美国“领导者中心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一些管理人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其原因往往是“人际关系紧张”,而非“计划有误”。可见,和谐的生活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由单一技能型人才面向素质型人才转变,中职学校应着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生活环境。职教工作者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到和蔼可亲,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的心灵。

(四)努力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让学生有受挫的心理准备,明白挫折本身就伴随人的生命的全过程。利用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来锻炼、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如学习困难、专业实习动手能力差、与同学交往失败、挨批评等,抓住眼前事例,及时引导开发、讨论分析,日积月累,他们就能宠辱不惊,成败安然。

(五)重视心育。

确立心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立地位,建立学校心育体系,开设适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学课程。坚决克服轻视甚至忽视中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倾向,纠正那些混淆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用道德品质教育取代心理疏导的现象。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猜你喜欢

情绪中职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感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