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提高课堂效率
2012-04-29陈瑞南
陈瑞南
摘要: 为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师自身特点,特别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导入方法,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 课堂教学导入课堂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设备落后,没有办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这是非常好的。课堂导入技法很多,常用的有:实验导入、情景导入、直观导入、设疑导入、事例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启动原知导入、直接导入、猜谜语导入、谈话导入、游戏导入、综合导入等。有些教师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地把各种导入技法运用于教学中,效果很好,但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课前也设计了导入方案,可是到了实际课堂,却给人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成了画蛇添足,结果适得其反。为什么呢?怎样才能运用好课堂教学的导入,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根据学生特点运用导入法
我们一般把小学生分为三个阶段: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各个年级的特点不同: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特强,思维具体、形象。运用直观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猜谜语导入等激起他们的兴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一年级语文课(苏教版上册)《人有两个宝》中,老师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小朋友,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两个宝贝,一个能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另一个能帮助我们思考问题,你们猜猜是什么?由于学生比较熟悉,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这就奠定了这节课成功的基础。
中年级学生个性差别大,情绪不稳定,自控力不强,是小学阶段的转折点。情景导入、直观导入、设疑导入、事例导入、悬念导入等交叉灵活运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高年级学生形成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過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掌握了大多数定义性概念,可以直接把概念的关键性同他们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但定义性概念和规则的学习仍需要具体经验的支持。他们的主动思维开始快速发展,如果我们还用直观导入、故事导入,就要求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而用实验导入、启动原知导入、悬念导入等就能事半功倍。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因为表面积知识是建立在学习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的,所以在设计导入语时,可以在充分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后,由基本特征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位老师上课时先出示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的复习题,然后说:“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那么这6个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们的表面积。”短而精的导入,引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根据教师自身特点运用导入方法
在农村,小学教师性格各异,兴趣爱好迥然不同,知识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如何根据自身特点,运用好导入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否则就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一位语文老师,唱歌是他的弱项,可是有一次上《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却以自唱《我想去桂林》这首歌为导入,结果弄得学生哄堂大笑,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有一位美术老师改行教数学,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在上《9加几》(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时,在黑板上快速用简笔画画了9只猴子,一下子就把小朋友们吸引住了,这节课自然上得很成功。
三、灵活运用导入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吕叔湘说:“我参加过这种那种教学法的示范,看得出来是经过排演的,效果并不好。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会随机应变的,它的教室是生机勃勃的。”他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一语中的。一些年轻教师,虽学会了几种导入法的“模式”,却不会根据实际教学灵活运用,只是一味套用,结果是搞得很僵化,影响了教学效果。
小学教师与其死记硬背一些课堂教学导入的技法,还不如领会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有人把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概括为如下几条:一是目的性、针对性原则;二是关联性原则;三是直观性原则;四是启发性原则;五是趣味性和艺术性原则;六是灵活性原则。小学各个阶段,要坚持哪些原则,老师要根据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确定。
我认为有必要讲一讲灵活性原则。一节课,是否一定要课前导入?如果要,怎样灵活运用?目前有些不同的看法。一些教师认为,导入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课堂的起始阶段,正如一个人每天起床后一定要洗脸刷牙吃早餐一样。我认为这种看法很不妥,倒不如把导入归为教学方法类为好。每节课都有始有终,而并非每节课都得“导入”,许多情况下,直入课题既省时间,又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我听过一些老师的课,他们就直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第几课,请打开书本第几页……”效果也很好。有人把“导入”比为一座大桥的引桥或上楼的楼梯,如果一座大桥两端平于地面,就不要架设引桥;同一楼层的套间,也用不着爬阶梯。当学生的认知状况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距离时,或者要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巧妙地运用导入的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教学一年级语文课《东方明珠》(苏教版上册)时,农村的孩子从来没有见过电视塔,更不用说上海广播电视塔了。如果能出示多媒体画面,设计一段简要介绍美丽的上海广播电视塔的导言,课堂效果就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多媒体设备,给学生观看扩大的上海电视塔的彩色图片作为导入,那么效果也很好。对于一群生长在大海边的孩子,在教学一年级《大海睡了》(苏教版上册)时,如果设计大海的美景,那就显得有点多余了,不如直接让学生回忆一下眼中的大海,效果会更好。
要不要“导入”应灵活行事,课堂教学要因势利导。在教学的实践中,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上课的时间、地点各不同,各地环境存在差异;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学目的、内容、对象都是“变量”,如对今年的学生用这样导入方法效果很好,对明年的学生就不一定收到这样的效果了。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随机应变地上好每一节课的起始阶段,用不用“导入”或怎样“导入”应见机行事,不可生搬硬套别人的办法或老办法导入。
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提高课堂效率,除了上面所讲之外,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导入时还得考虑与一节课的总体设计相协调,如同建房子,方方面面都要考虑,才有整体美。还有时间观念,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导入,切忌漫无边际地长篇大论,否则学生会对课堂失去兴趣。一节课40分钟,教师设计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以秒计时,分秒必争,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开幕式上的书面报告.
[2]胡书兵.也谈课堂教学的导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7,(72).
[3]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年级数学上下册,六年级数学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