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难圆“强国梦”
2012-04-29王晓夏
王晓夏
2011年12月24日,俄罗斯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民众集会游行,数万人走上街头,抗议杜马选举舞弊。这次名为“为了诚实的选举”的和平集会在莫斯科的一条主要街道举行,超过3万人纷至沓来。抗议民众要求已经被“内定”的下任总统——现任总理普京下台。
这一呼声得到了俄罗斯很多名流的支持,其中既有戈尔巴乔夫这样的旧派异见分子,同时也包括普京集团的核心人物,诸如普京的10年密友、前财政部部长库德林。
尽管他们未必都要求普京真地下台,但所有人的诉求都非常明确——俄罗斯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尤其是在苏联解体20年后的今天。
或许是被前苏联百般顽疾所深深刺痛,年逾古稀的戈尔巴乔夫公开说,“俄罗斯需要的是真正的民主,不需要沙皇和苏共总书记。普京当了两届总统和一届总理,干了三届已经足够,在普京周围早已经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势力家族和利益集团。已经到了普京辞职下台的时候了。”
曾经被前苏联顽疾所深深刺痛,并且放任其解体的戈尔巴乔夫公开控诉道,在他看来,尽管俄罗斯获得了名义上的民主,但本轮杜马选举舞弊案已经证明俄罗斯距离真正的民主依然遥远。
20年的唯一的进步就是:俄罗斯当局有了更多的耐心,对待街头民主运动不再简单地使用武力和镇压,而是配合和倾听。如同在这次抗议中,莫斯科市政府封闭了道路并为抗议者在严寒中提供热饮和简单食物。
从上台到今天一直以“强国”为己任的普京为何遭遇此起彼伏的民众抗议?
事实上,早在1999年底,普京即将任代总统之时,早已发表著名的纲领性文章《千年之交的俄罗斯》。其中谈到了自己的执政目标,“缩小与发达国家正在扩大的差距”,“恢复俄罗斯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之一”成为普京政治目标的一切出发点。
随后普京划还提出在2010年前的10年内,俄经济年均增长5%。GDP在2010年达到4570亿美元。为了达成此目标,普京执政8年,收紧了权力,扩大国有经济比重,借助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机遇,到2008年俄GDP总量达到1.7万亿美元,远超原计划两倍以上。
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巨额财富仅仅被国家商业机构和少数寡头所占有,经济增长成果依然难以惠及俄罗斯的普罗大众。俄罗斯国内利益分层越来越固化,贪污腐败横行,官僚机构愈发庞大臃肿。效率低下,内部市场环境的恶化,导致大批知识和资本精英纷纷选择移民。
“国富”难以转化为“民富”的问题困扰着俄罗斯,也让随后继任的梅德韦杰夫提出了“国家现代化”理论,寄希望于通过启动第二次“私有化”和政治改革,为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松绑。梅氏曾强调,“以民主价值观和制度为基础的现代化进程,就是要完善政党、司法等制度,打击腐败,建立法制国家。为此要重启整个社会关系体系,国家机器应当改弦更张,使之更民主、更高效。”
但是在普京权势的阴影下,梅氏所有的努力都困倦在“梅普”组合的枷锁之中,最终不了了之,只是围绕着政治改革的外围启动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工作。
在俄罗斯的现代化之路上,普京的“强势回归”,使其终点变得前景难测,这也让俄罗斯无数中间派选民无法接受。国家杜马的选举舞弊成为催生反普京大游行的契机。
尽管目前街头示威游行声势浩大,但仍不足以撼动俄罗斯目前的政治格局,但民众已经用自己的行动否决了“普京模式”的国家富强,并且为催动了俄政治民主化进程走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