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时代多元化传媒实验室建设探索
2012-04-29叶娟邱智伟胡兵
叶娟 邱智伟 胡兵
[摘要]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传媒迎来媒介融合时代。在考察和研究当前国内外主要大学的传媒实验室建设方式基础上,归纳出了两种主要建设模式——理念指导型和产学研导向型,并分析得出新闻传播类学院迫切需要建设多元化传媒实验室,坚持新闻传播经典理论与新知识、新技术相结合,坚持实施媒介融合教育。最后结合案例从传媒实验室的建设方式、功能应用、课程建设和开放管理四个方面的多元化建设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字]媒介融合;实验室;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0-0082-03
一、建设多元化传媒实验室,迎接媒介融合时代
1.行业发展趋势
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后一种媒介的出现往往分摊前一种媒介的受众和收益,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的出现,使得报纸的发行和广告收益大幅下滑,广播、电视受众发生转移。人们正在使用多种形式的媒体把所有的事情纳入到他们忙碌的生活中,只有通过融合,提供更便捷、更高质量、更多选择的媒介产品,才能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和符合媒体自身利益。融合是新闻业革命性进化的趋势,我国传统报业集团大多已上线互联网,且纷纷推出手机报纸、iPad应用程序等媒体产品,向囊括多种媒介形态的传媒集团转变,跨媒体工作将是媒介融合时代的主流。
2.业界人才需求
随着传媒集团数字化转型,传播渠道推陈出新,信息必须依靠各种媒介的结合才能最快捷、最广泛地被传播。跨媒体、全媒体工作逐渐成为对媒体工作者的技能要求。在我国,全媒体实验是从报业(传媒)集团开始的,报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结构也因此得以重构,视频报道业务逐步从传统业务结构中独立出来,全媒体记者逐渐成长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然而,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训练,很少有记者在报道重大新闻时既能采用文字报道,又能进行网络、视频、广播等多种形式的报道。在获取信息手段如此多样的传播环境中,单一形态报道难以抓获受众注意力,所以,融合报道方式和融合类人才将是传媒集团的需求和重要资源。
3.教学实践需要
1999年,美国堪萨斯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实施媒体融合教育计划:2005年,世界第一所新闻学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建媒体融合专业;2006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在国内首开“媒体融合”专业方向。媒介融合教育是应大势之所趋,能够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技术、新环境。英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罗德·艾伦认为,当新技术来临时,新闻教育内容大约有80%的知识保持不变,20%的内容需要更新。媒介融合教育中20%的更新内容,必须依靠媒介融合实验室的支持。新闻传播学科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愈加发达的今天,对学生的培养更要依托多元化传媒实验室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二、目前高校媒介融合实验室建设模式
1.理念指导型建设模式
媒介融合教育的开展和实验室建设,离不开明确的教育理念的指导。密苏里新闻学院媒介融合项目创始人迈克·麦金教授提到,学院媒介融合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不主要是全能记者,而是能够熟练掌握一两门报道技术、同时熟悉其他报道手段、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媒介融合意识的新闻人才。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重视探索新的媒介技术、新观点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同时帮助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学院,如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中国汕头大学和南京大学建立媒介融合实验室并且设计和改进媒体融合专业的课程设置。
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实验室系统的建设,以“紧密联系媒体”为指导理念,依赖香港首个高清数码校园电视台,配合独有的网上媒体平台,让学生学习电视、电台、杂志等媒体运作;加上数码广播控制室、新媒体实验室、会议及制作室等,为学生作品提供发表、交流的机会。其媒体与传媒系投资上千万,为新启用的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的新系址引进一系列尖端的数码媒体教学与研究设备,不仅可以满足“系内实习”,而且可以为香港亚视等电视台定期制作节目。该系学生还应香港亚视之邀,由研究生独立拍摄与制作电视纪录片——《香港精魂系列》中的5集。
深圳大学在现代传播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中,以“创新、创意、创业”的教育理念和建设理念为指导,整合全校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各个实验室,通过构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创新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创意实践活动的创意交流平台以及开展毕业设计的创业实践平台,使得实验室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角色,而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创造性思考的技术环境和思维平台。一个明确的教育理念,能够规范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使用,避免资源浪费,提高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
2.产学研导向型建设模式
国内许多新闻传播类实验室是根据专业设置建设实验室,并在建设中逐渐探索其媒介融合理念的。这类实验室往往采取产学研方式,与媒体、技术商、设备厂家合作。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与提供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北大方正公司共同建设“未来”实验室,开发了基于全媒体资源库的多种媒体业态融合管理系统,使网站、音视频、掌上媒体及传统纸媒通过一体化的管理流程实现多业态、多时段的生产、发布与运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与美国Cisco公司、中央电视台节目组合作建立中国首个“思科网真演播室”。演播室的建设资金由思科公司承担,配有最先进的“网真系统”。通过产学研方式,为实验室引进先进的设备和系统的同时,与媒体合作还有利于学生接触真实的传媒环境。中央电视台大型谈话节目《我们》栏目在“新闻与传播实验中心”网真演播室录制,节目在中央电视台CCTV-1播出。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充分利用“视听元素分析实验室”和“电视节目录制演播室”的资源,与广东电视台全面合作,建立广播电视“产学研”实验基地,为广东电视台制作《南方视听研发资讯》,汇集、分析传媒业最新动态。教师也可在实验室观看、录制国内外众多电视节目,为广东电视台提供海外优秀节目形态分析系列报告。以产学研合作实验室为载体,形成了学界业界名师通过直接参与实践课题联合指导学生,让学生迅速成长的新型培养方式。
三、传媒实验室的多元化建设
1.建设方式多元化
资金短缺一直是限制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完备的新闻传播类实验室涵盖各类媒介,必须具备融合、共享功能,设备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完全由学院自费建设,其过程必然是缓慢的,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传播技术发展迅速,传媒实验室必须采取多种建设方式,才能保证实验室的完整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新闻传播学院在建设实验室时,可寻求学校的帮助,如深圳大学整合全校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各个实验室,成立现代传播教学实验中心。当然,深圳大学比较特殊,作为深圳特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媒体环境也较为开放,传媒实验室建设更能得到政府、学校的重点扶持。其他地区新闻传播学院虽然难以享受这种待遇,但是也可以通过与校园电视台、出版社等组织、部门和其他院系进行合作,共同建设传媒实验室。
寻找校外合作是建设传媒实验室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与美国Cisco公司、中央电视台节目组合作,由思科公司出资,建立“思科网真演播室”,为中心配备了最先进的“网真系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与北大方正公司合作,由北大方正公司提供设备和软件系统,建设“未来”实验室,开发基于全媒体资源库的多种媒体业态融合管理系统。学校出场地、专业人员:企业出设备、技术和资金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失为传媒实验室的重要建设手段。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作为理工科学校的文科学院,深刻认识到实验实践教学在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传统理论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寻求与业界合作。建院伊始便与美国品尼高公司共同建设“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同时与广州香农网络技术公司共同建设“网络新媒体实验室”,并发展成为校级“网络新媒体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通过采取“联合共建”方略,华工新闻与传播学院快速建起了学院的实验中心,以最短的时间保证了实验教学与科研的基本需求。
2.功能与应用多元化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媒实验室要将现代传播技术与媒体专业技能——采、写、编、评、摄相结合,引进最新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进行全方位、多功能拓展。实验室必须具备多项综合功能,能够提供新闻摄影和图片处理、摄像和节目编辑、播音与主持、排版以及多媒体制作等多方面的教学示范功能和仿真操作环境。而文科实验室资金短缺、设备数量不足以及更新换代慢是由来已久的问题,多元化功能建设难以一步到位。增强单个实验室的多元应用,对于媒介融合教育而言则显得更加重要和必须。
多元化实验室是一个集制作、发布与交流为一体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媒体作业、作品的设计、生产、展示与交流;支持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比赛和调研活动,摄制参赛与调研纪录片,以各日后的教学和交流等等。例如,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利用网络新媒体实验室办起了校园网络电视台。
除了教学,实验室还可以用来为项目合作和学术研究服务,应用对象可以从本院学生向其他院校师生、社会人员扩展,以此提高实验室的使用价值。例如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传播研究与媒体产品开发,能够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专业实验、创新,提升其媒介素养和研究能力;开设针对其他院校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培训班(如南京大学的“未来”实验室和华南理工大学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也分别作为方正、AVID软件的培训基地),探索实验室对外服务和创收之路,实现设备的高效利用和维护的良性循环。
3.课程建设多元化
英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罗德·艾伦所说的“8020法则”,正是我们开展媒介融合教育,建设传媒实验室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尽管传播技术发展迅速,但是新闻教育不可缺少经典理论,传统新闻传播课程依然有其学习价值。特别是在各类实验室的建造可能导致唯技术论的危险下,坚持那80%的内容更加重要。同样,20%的新内容也是不可忽视的。目前许多高校新闻专业的教学目标还是培养面向报刊为主的文字采编人员,强调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远离新闻实验,难以吸纳、运用现代技术成果和手段。“8020法则”所提倡的是一种全面、进步的学习。传媒实验室的课程建设要坚持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专业技能。华南理工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的课程设计就是从人文和科技两个视角入手,既关注专业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又关注新媒体技术与操作,除开设较多的文化基础课外,专业课中增加了“多媒体设计”、“电子与网络出版”等实验课程。
在实验教学环节,要注意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减少理论性验证实验,增加基础实验、综合实验与设计创新实验。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以开放、自由的姿态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中国人民大学采用的专业选修课程包,可借用于实验教学课程设置中。在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要重视多元发展。例如,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设立专业训练营,开展案例式、项目式、研究室以及互动式教学。华南理工大学开设的“电视摄像与实践”课,课内演示性实验项目有“摄录一体机的基本操作”、“非线性编辑”等;配合有课外设计性实验项目“电视节目创作”,该实验项目在有规律可循的创作流程下,体现2或3人小组的个性创作内容和执行力,在课外完成从选题、采访、拍摄、编辑制作成片的完整过程。
4.开放管理多元化
开放实验室是指在时间、空间和内容等方面开放的实验室,实验室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和实验教学以外,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等资源提供给进行实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人们,变被动做实验为主动做实验,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使学生达到学生创新、拓展视野、掌握技能的目的。良好的实验室管理,能够保证实验室正常、有效的运行。实验室应该遵循开放性原则,方便实验人员,激发教师、学生的实验热情和积极性。但是,开放实验室并不意味着无秩序任意使用,在开放实验室上,要采取多种措施,从各个方面实现真正的开放和自由使用。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帮助管理人员优化管理工作。使用计算机、网络方便实验室使用数据的录入、查询、跟踪和统计。通过网上预约开放时间、采取实验项目分级制开放内容和根据申请开放设备的运行模式,可作为开放管理的重要借鉴。
协调实验人员,建立机动性强大的管理团队。管理团队不能只依靠实验室老师支撑,老师有实验教学、项目研究等其他任务,难以应付整个传媒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行。采取师生共同管理制,能够增强管理团队的机动性。如华南理工大学的编辑出版实验室,通过组织学生成立出版创业团队,实验室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管理和运营,既减轻老师负担,又调动学生参与实验和创业的热情,同时增强学生对传媒工作流程的认识。
四、结语
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传媒业的热点话题和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建设传媒实验室,是实施媒介融合教育的重要保证。在坚持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通过校内、外合作等多种方式建设实验室,破解资金缺乏问题,加快传媒实验室的建设。传媒实验室的多元化功能和应用,体现了媒介融合教育的实践性和整体性。传媒实验室的实验课程设置需结合经典理论知识,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验项目。同时面向校内外学生和社会开放实验室,多种形式地使用实验室,既能调动师生参与实验实践的积极性,又能避免设备荒废。
作者简介:叶娟,女,湖南长沙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讲师,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
收稿日期:2012年6月13日
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