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场

2012-04-29宗仁发

绿色中国 2012年10期
关键词:场部鹿场蚕蛾

宗仁发

我下乡时所在的农场并不种地,而主要是放蚕养鹿。其实准确地说应该叫蚕鹿场。更早的时候蚕场和鹿场也不是在一块的,蚕场是蚕场,鹿场是鹿场,把它们放一块是因为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这资源主要指的是柞树叶子,蚕是在春夏秋三个时节吃柞树叶子,而鹿是冬天吃干的柞树叶子。

我们的农场坐落在东辽河畔的一个山沟里,平日从通火车和长途客车的小镇再进入农场路有两条,一条是赤脚趟过东辽河,只需走七八华里就到了;另一条是从一座大桥过河,路就多了一倍。如果从大桥过的话,那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河涨水了,无法趟过去;另一种是恰巧有拖拉机或汽车可搭乘。

农场的建筑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一个四合院,其中靠近四合院大门的边上有一座准二层楼,人们称它为保种室。那里是恒温,冬天把蚕放在里面越冬,以便开春后繁殖。第二部分是一字形的一幢平房,离四合院不远,这是农场的场部机关所在。第三部分是鹿舍,从场部走过去需要十分钟,不用说那里是鹿的领地。

这个农场放的柞蚕主要目的不是直接卖给丝厂,而是为放蚕的农民提供蚕种。一般的农民不同于专业放蚕的人,他们只在农闲时节即挂锄以后才放蚕,也就是放秋蚕。场里通过放春蚕之后向放秋蚕的农民提供蚕种,这便是它的使命。换句话说在放蚕的项目上农场并不会有什么钱赚。养鹿则不同,鹿茸是名贵的药材,鹿身上的其它的东西也都有商业价值,诸如鹿茸血可以兑酒、鹿胎可以做鹿胎膏等等,场里的一个口号是“以鹿养蚕”。

到了农场之后,我的工作是修建鹿舍,具体说我从事的职业是木工,每天在四合院的中间空场里钉人字房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由于是冬天,每天吃两顿饭,吃晚饭的时候就是“庄稼饭三点半”。农场的食堂很少有细粮,基本上是玉米和高粱,当时我的胃不好,吃不了高粱米饭,食堂的大姐专门为我将高粱米磨成面,每顿给我热一两个高粱米面的窝窝头。赶上有公鹿发情期顶架或母鹿产仔时难产而死,食堂就会多一道炒鹿肉,售价是五分钱。鹿肉的纤维粗,吃起来并不可口。好吃的是蚕蛹,更好吃的是蚕蛾。蚕蛹在今天许多地方的饭店里都可以吃到,蚕蛾则不在那样的农场里就不大可能吃到。蚕蛾通常的吃法是水煮、油炸或干炒。农场的工人还有一种吃法更简单,将蚕蛾的两个翅膀一扯,扔进嘴里就吃,原始也好,野蛮也罢,反正他们吃得很香。这样吃的理由是可以在蚕蛾飞来飞去的房间里工作不怕呛嗓子,他们是把生吃蚕蛾当作金嗓子喉宝了。

本来我下乡的目的是为了早点熬到抽调回城的时间,命运的安排是我赶上了1977年的恢复高考。

猜你喜欢

场部鹿场蚕蛾
夜晚的“舞者”
——大蚕蛾
探究绿尾大蚕蛾与宁波尾大蚕蛾的分类
网红打卡晒鹿场
当年的内蒙古文化局农场
光亮传
乌桕大蚕蛾的生物习性之初探
雨打梨花深闭门
最后的鹿王
两个名字
鹿场“两病”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