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社会 服务型政府

2012-04-29

信息化建设 2012年10期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信息

电子与政务的深度融合

信:未来电子政务建设的着重点在哪里?

宁:电子政务需要进一步聚焦电子与政务的“深度融合”。

这种“深度融合”反映在由信息化支撑或催生的新型公共管理和服务模式成为常态,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战略转型,形成新的公共治理格局。信息化与政府转型战略目标融合要成为常态,就要学会在信息化时代下治国理政,建设会做事的信息化政府。

信:应该怎样认识和开展电子与政务的“深度融合”?

宁:电子政务的逐步深化过程,也就是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管理、提升服务、适应变革的过程。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的深度应用,其目标是提供公共服务,提升管理效率和促进民主价值的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电子政务建设应该是信息化环境下现代政府的自觉转型。即从全能、粗放、管制、低效的政府向法治、精细、服务、高效的政府转变。要从技术应用与变革转型、办公自动化与业务联动和整合、网络建设与信息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深刻理解新时期电子政务的战略,定位电子政务的性质,并逐步深入地开展起来。

信:深化电子政务的驱动力是什么?

宁:这个问题要从电子政务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融合和互动上来看。深化电子政务的驱动力只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国家积极坚持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需要。电子政务是以公共服务为重点,支持服务型政府的职责与建设;电子政务以业务联动为方向,支持各种层次的精细化管理;电子政务建设能够形成跨部门、跨地区信息系统互操作和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电子政务的受益层面将随着科技进步、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不断延伸和扩展,这也是驱动力量的真正所在。

信:我们是否也需要在深度融合的层面上重新认识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

宁:是的。应该重新认识电子政务的各方面功效,而不再是原来初级阶段的表面化。对于政府自身,通过电子政务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进行高质量低成本的行政运作,促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和创新公共管理,改善政务部门内部管理,提高业务办理的准确性,清晰界定责任,提高协同工作的一致性等多方面的便捷与效益。

对于广大社会公众和企业,通过电子政务可以享受便捷的全天候线上服务,办事公开,过程透明。

电子政务能够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务部门的科学决策。依靠电子政务建立的知识库及辅助决策系统,可以比选方案,分析机遇、避免风险,提高决策的及时有效性,获得有前瞻性和最佳的决策方案。而另一方面,广大民众也可随时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及时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

通过电子政务,可以更好地迎接网络时代的各种挑战。博客、微博、短信、qq等层出不穷的网络应用新模式,给传统的政府管理带来众多难点。必须通过电子政务,改变和革新传统管理形态、模式和方法,实现操作执行层与高层决策层的直接信息沟通,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实现科学决策和柔性应对,舒缓社会压力,正确应对新型媒体的挑战。并争取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机遇,电子政务也因此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

“十二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主线

信:您如何看“十二五”时期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

宁:强调顶层设计,以系统、优化的方式扎实推进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是“十二五”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主线,必须围绕这个主线确定工作重点。

“十二五”时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开始步入深度融合、效果导向的新阶段,必须把握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特征,按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总体要求,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据轻重缓急和工作基础,注重发展成效,强调统筹协调,就加强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幅度提高电子政务服务质量,强化共性基础环境建设,努力完善体制机制,切实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走一条立足国情、讲求实效、面向信息社会未来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

我个人认为国家已经颁布的“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是明确和得当的,主要是电子政务要对促进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作用要更加显著;电子政务对核心政务业务支撑的广度和深度要达到较高水平;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效益要更加明显;政府网站的服务功能要更加完善、服务质量要大幅提高;支撑电子政务发展的软硬件基础环境要进一步完善。

具体来说,“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使中央和省级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地市级达到70%以上,区县达到50%;各部门专业信息资源要更加丰富,开发利用水平要显著提高,在关系社会民生、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重要领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要达到较高水平;8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在线办理,城市社区电子政务服务体系覆盖率超过70%,农村乡镇电子政务服务体系覆盖率超过50%;覆盖中央到地方的统一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要基本形成,具备覆盖各级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的能力,电子政务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形成,各业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灾难恢复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电子政务标准和相关的管理规范进一步完善,基本能够满足发展需要,全国县级以上公务员和电子政务工作者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要通过电子政务改善公权供给。以增强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府行为透明度为核心,突破时间、空间、数量的限制,提供多种技术平台促进社会对公共行政的参与和监督,增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提高社会对政府的满意度。

要通过电子政务改善政民关系。从社会公平出发,通过电子政务对弱势群体的信息福利予以关注和补偿,实行信息福利的坚定保障和普遍关怀,逐步缩小“数字鸿沟”。

信:围绕上述目标,“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聚焦点在哪里?

宁:第一,核心业务信息化,突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分类指导原则和加强顶层设计。中央和省级机关的任务是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科学决策;各地基层政府的任务是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国家投入建设的重点是国家能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宗地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和房屋管理信息系统,大气与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等。要建设重大的、全国一体化的社会信息系统,即社会保障系统、医疗卫生管理系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重要食品和药品管理系统。

第二,普遍提高政府核心业务信息化水平,完善已建业务系统,启动建设一批新的重要业务系统。重点推动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税收、工商、海关、能源、国土、环保等相关业务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在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信访、安全生产管理等领域,深化相应业务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逐步形成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和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处置能力。加强财政、金融、工业等经济运行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国民经济预测、预警和监测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强化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的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建设法治国家

第三,基层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社区信息服务基础环境建设,包括社会保障、养老、教育、医疗、交通等;涉农信息服务,包括外出务工、农业科技、市场供销、技能培训等多方面。

鼓励和支持集中统一开发、建设和推广应用的模式;鼓励建设各省、地市、区县通过统一网络和业务平台与上一级网络和业务平台对接的基层发展模式。区县尚未建业务系统的,鼓励通过互联网,充分利用上一级政府统一业务平台开展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支持在区县级基层政府开展以服务企业和公众为重点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创新试点示范。

第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各级政府部门政务信息资源规划,从服务需求入手,以业务应用为本,重点抓好核心业务信息资源梳理,按照业务线理清各类信息之间的层次关系,按照服务对象的生命周期和活动特点规划信息服务的手段、方式。中央政府各部门应当侧重做好本领域、本行业的信息资源规划。各省市政府的规划应当重点围绕重大民生问题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同时针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好促进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提高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强化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第五,基础信息库与信息共享。积极推进政府信息跨部门共享和业务协同,重点推动社会信用、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综合治税等需求迫切、效益明显的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

推动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利用,实现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等基础信息在各部门间共享;加快制定政府信息共享相关管理办法,明确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流程和各方职责,理清共享与保密及隐私保护的关系,健全共享信息的使用管理和共享监督考核制度。统一规划和建设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尽快制定出台与政府信息共享密切相关基础性、共性的标准规范。继续开展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试点示范,扩大试点范围、总结试点经验,把信息共享试点成果转化为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六,政府网站。建立提高政府网站服务质量的长效机制。网站建设必须弄明白政府网站的重点是做什么的,怎样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如何保障网站安全这三个基本问题。

信息公开要保证内容的全面性,各方面信息更容易找到;网上服务要实现横向跨不同部门、纵向跨不同层级的协同;政民互动要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的有效整合,确保实际效果。高质量低成本方面,要做到能市场化的市场化,能专业化的专业化,尽可能集中出口运作集中统一管理。网站安全方面,要提高技术强度,切实在软硬件各个方面保障运营。

第七,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与评估。网络基础设施的重点是解决互联互通问题。其中内网要考虑到互联互通、建设与运维、边界大小等问题;外网则要迅速延伸到最基层的区县一级,实现全面积覆盖。数据中心、备份中心方面,提倡市县级等基层单位建设统一数据中心,备份中心的建设则要全国统一规划。

人才队伍建设要有公务员培训和电子政务从业人员培训体系两个方面的建设,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评估工作可以具体到方方面面。包括发展水平评估,工程项目评估,网站评估,规划进展评估。要有自己的制度建设和完善体系。

第八,保障措施。在体制机制方面,建立决策、协调、管理、执行、监督、咨询六位一体的电子政务推进机制;政策法规方面,建立或完善《电子政务管理条例》或《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条例》,指导和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资金投入方面,实行投入统一归口管理;运维标准;中西部补贴等多方面规则规范;标准规范方面,要出台政府信息共享、统一政务网络平台、政府网站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或工作指南,保证各方面工作的有效进行。试点示范方面,要具体实施顶层设计、移动政务、信息共享、区县集约化发展等方面的模式创新;研究攻关方面,在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上要双管齐下,确保重大技术攻关的完成。

猜你喜欢

电子政务政府信息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订阅信息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展会信息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