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壁斋书话.董宏猷专栏

2012-04-29

大武汉 2012年10期
关键词:语丝刘半农首诗

白壁斋,宏猷书房之谓也!四壁皆书,顶天立地,壁岂不白乎?又崇尚大无,大白,白壁虽白,大无中自有大千世界也。宏猷爱好广泛,却以淘书,藏书为最。每至一地,必寻书店;每得一书,如获大宝,反复品味,以为源也。几十年过去,藏书渐丰,得以屋载,其中淘书之乐,品书之趣,常想与朋友共享,乃借《大武汉》一角,设书话专栏一,清茶一,书友三五,品茗谈书,岂不乐乎?开篇之时,东湖樱花正开,谨捧碧水书香,就教于读者诸君也!

猛士半农

近日讲课抵江苏常州。饭桌上,有朋至江阴和无锡来。说起江苏的文化人,自然便说起了刘半农先生。

不知怎么的,今年常常就撞上了刘半农先生。春节的时候,一帮老知青朋友到胡发云先生的新居聚会,钢琴响起,好几位歌唱家唱起了《叫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歌由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五四时期曾经风靡一时。今天唱起来,仍觉韵味无穷,令人神往。最近翻阅《语丝》,就经常见到刘半农先生了。今日来到先生的故乡,自然就觉得格外的亲切。

刘半农是江苏江阴人。1905年,14岁的刘半农以江阴考生第—名的成绩考取由八县联办的常州府中学堂。同期录取的还有后来蜚声海内外的国学大师钱穆。刘半农天资聪颖, 每次考试几乎都名列第一。曾得到知府亲自嘉奖,一时声名大噪。就在毕业前一年,出于对学校保守的教育体制的不满,刘半农做出了—个惊世骇俗的决定,放弃到手的大好前程,毅然退学,只身前往上海,先当编辑,后业余在《小说月报》和《礼拜六》等杂志上发表小说和译作,笔名“半侬”。不几年,小说香艳的名声鹊起。对于聪慧过人的刘半农来说,这都算不得稀奇;稀奇的是,1917年夏,刘半农从上海返回江阴,忽然接到了一封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寄来的聘书,正式聘请他担任北京大学预科的国文教授!—个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人,突然接到全国最高学府的聘书,去当教授,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后来才知道,此事缘于在上海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的一次会面,陈独秀慧眼识珠,向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蔡元培先生作了大力推荐。就这样,—个连中学都未毕业的乡村青年,—下跨入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与胡适、周作人等人一起,同时执教。这样的传奇,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不可想象。五四时期北大之精神风范,令人神往。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也是新文化思想的中心, 刘半农进入北大后,不久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1918年起,刘半农开始向《新青年》杂志投稿,将以前香艳媚俗的笔名“半侬”去掉了偏旁,改为“半农”,以示与过去决裂。

刘半农在《新青年》最引人注目的事情,就是与钱玄同二人演双簧。1918年3月15日,《新青年》杂志第四卷三号上,忽然发表了一篇写给《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公开信《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

署名“王敬轩”。信是文言的,站在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卫道者的立场,列数《新青年》和新运动之罪状,极尽谩骂之能事。而就在同—期上,发表了另一篇以本社记者半农之名写的文章《复王敬轩书》, 观点与之针锋相对,全信洋洋万言,对王敬轩的观点逐一批驳。“王敬轩”就是北大教授钱玄同,而唱对台戏的,就是刘半农。这一双簧戏旗帜鲜明,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插曲。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1920年到伦敦留学后所写的一首小诗,被同在伦敦留学的赵元任谱成歌曲,随后在国内传唱开来,流传至今。有人说,《教我如何不想她》是一首写给女友的情歌。但更多的人认为,"她"代表的是中国,这首诗应该是刘半农在异国他乡思念祖国家乡的心声。

刘半农回国后,又加入《语丝》的阵营。其最著名的事件,便是在为“三一八事件”在《语丝》上发表的战斗诗篇。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所部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发生战事。亲日的奉军由日舰护航驶入天津大沽口,并炮击国民军,遭到守军迎头痛击。这本来是中国内部的事情,日本帝国主义者却恼羞成怒,勾结英美等八国,于3月16日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军事设施的无理要求,即所谓“八国通牒”。3月18日上午,北京爱国青年学生与群众5000余人,在共产党人李大钊等领导下,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抗议示威。会后游行请愿,坚决要求拒绝丧权辱国的“八国通牒”。当游行队伍行至执政府广场前,段祺瑞竟冒天下之大不韪,丧心病狂地下令卫队向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与群众开枪射击。顿时枪声大作, 47名学生惨死在枪口之下。

学生惨死,半农先生心中难以平静,他长歌当哭,挥泪写下一首诗:《呜呼三月一十八》: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民贼大试毒辣手,半天黄尘翻血花!……”这首诗以“范奴东女士”的笔名,很快于3月22日在《语丝》上专页发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刘半农由此也遭到军阀当局的通缉,不得不到处东躲西藏。

一时有家不能归。三年后,刘半农仍然不信邪,又请作曲家赵元任将该诗谱了曲,于1928年冬发表在其二弟、国乐大师刘天华先生主编的《音乐杂志》一卷五号上。

发表半农先生这首诗的《语丝》,我正好有了收藏。更珍贵的是,这首诗的反面,不知是谁,仿照刘半农诗的体例,用毛笔愤怒地也写了一首诗:“三月一十八,北京兵士杀人乱如麻!空前之屠杀!我怎能轻便地放过去!我要为杀者报复!杀死这卖国求荣之段祺瑞!”作者署名我看不清,好像是“陆秀安作”?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刘半农之诗的影响。

“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先生写了《纪念刘和珍君》。那时,《语丝》的同仁们都是一条战壕的战友,包括周氏兄弟,自然也包括刘半农。遗憾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刘半农与鲁迅逐渐的疏远,竟然也是因了《语丝》。刘半农去世后,鲁迅写《忆刘半农君》,并不回避两人关系的疏远,此外,鲁迅也不回避刘半农是否是“鸳鸯蝴蝶派”和是否“浅”的话题。刘半农写《中国文法通论序》,有“我情愿人家说我‘浅陋”的话。鲁迅说:“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这是鲁迅关于刘半农的总的评价。

行文至此,窗外是常州静静的夏夜。便想,当年的常州城里,那两个求学的刘家兄弟。半农的弟弟刘天华,是我最喜爱的音乐家,二胡演奏家。他作的《良宵》、《光明行》、《空山鸟语》,都是我喜爱的名曲。一切真正的艺术作品,都是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的。一如我伫立江南良宵,静静地听着,叫我如何不想他。

猜你喜欢

语丝刘半农首诗
《上课没人抢》
刘半农登广告“找骂”
教我如何不想她
我想写首诗给你
刘半农“找骂”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善为意外之举的刘半农
小语丝
小语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