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举国体制”不能延续“巴西奇迹”

2012-04-29黄亚生

支点 2012年10期
关键词:国有银行金融体系金融危机

黄亚生

一潭死水式的金融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做的,是完善商业监管模式,来预防金融危机的出现。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有很多非常好的金融尝试。当时,所谓的非正式金融不仅存在于浙江,而且在贵州、广西、辽宁都有,这些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开放的尝试,都在农村地区,鲜见于城市,但这种模式并没有得以延续。

在20世纪90年代,一项统计研究发现,如果把因变量作为获得贷款的数目,自变量是每个城市的发展地位,那么贷款不是按照经济指标来分配的,而是按照城市地位来分配的。

国有银行把相当数量的贷款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而对于偏远地区的贷款则微乎其微。农业银行从90年代开始,便不断减少在农村所设储蓄所的数量,目前这一势头已有所遏制。

有意思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花旗银行进入印度,起初的网点也只是设在城市,但后来他们发现,真正能赚钱的地方在农村,于是便开始在农村设立网点。而我国国有银行的做法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国有银行主动放弃在农村的网点,使得很多农村资金提供出现了短缺,继而就出现了高利贷等问题。

根据调查,在金融开放的地区,往往是最穷的人获得贷款,在金融管制的地区情况则截然相反。而创业精神,通常在社会底层更强烈,如果农民能够在本地自我创业,那么他们就不用大量流入沿海,和城市居民竞争劳工市场。

中国每年有2亿多的农民工来回跑动,必然有当地缺少创业条件、政策支持和金融产品扶持的原因。开放金融,更多的要向贫困地区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小额贷款是贫困地区最需要的商业模式,但我们在贫困地区恰恰看不到这种模式。

中国要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从金融入手。虽然,金融体系的国有制一定程度上抵御了金融危机,但这并不代表金融体系国有制具有优越性——罗马尼亚从来没有出现过金融危机,北韩也没有出现金融危机。一潭死水式的金融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做的,是完善商业监管模式,来预防金融危机的出现。

有这样一个国家,GDP曾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政府储蓄率6年增加1倍,基尼系数为0.5,工资增长远远落后于GDP增长,百强企业的75%的资产属于国企,针织行业没有竞争,对外资非常开放,对内资非常不开放,而且高速工业化。这是历史上的巴西。当时曾有一位法国经济学家认为,巴西的前景十分光明。

可是“巴西奇迹”从1980年以后就停滞了,20年10%的增长在石油这个外部冲击条件下坍塌,而在接下来的20年中,巴西经济几乎没有任何发展。

对于中国、巴西这样的大国,对外部冲击有自然的免疫能力,但金融体系的举国体制不能支持一个国家的长久发展。现在,欧债危机、美国经济的问题不断出现。如果不深入金融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将非常艰辛。

猜你喜欢

国有银行金融体系金融危机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我国国有银行资本现状及问题分析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
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