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不良学习心理倾向及解决策略
2012-04-29沈蕾
沈蕾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21-01
蘇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潜在性和主动性的发展需要。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灵活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虽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经验少,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但他们敢于发现,敢于创新,敢说,敢做……其实他们的发展空间无限,潜力无限。如果你认真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细心观察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你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所蕴涵的无限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摆脱不良的心理倾向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如下的阐述。
一、抑制小学生的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做决定。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施教时,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主从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决不能包办代替,要尽可能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去寻求,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为以后独立学习做好铺垫。要摆脱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兴趣,诱发求知欲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由于一些知识的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及不可感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倡导自主教学不失为一种教学策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而学生的自尊心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是通过实践学习和生活培养起来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理,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2.构建学生情绪因素,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良好的情绪与状态能促进教学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把优美的图画、亮丽的色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建了学生最佳的情绪因素,从而带动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3.营造良好氛围,引导积极探索
激发创新欲望,首先要营造一种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尊重和赏识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在这种气氛中,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拓宽思维的空间,诱发灵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出充分施展他们才华的机会和空间,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让学生运用原有的旧知识去探索、去创新,从而学到新知识,使学生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效果。
二、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中对“注意”下的定义是:心理活动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也就是说,当人们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一个对象,而不理会其余对象时,这就是注意。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无意识注意占主体地位。,一节课有意注意一般只能保持几分钟,而且也不稳定,有趣的东西时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要他们端端正正地静坐四十分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掌握知识。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动静结合,劳逸协调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它对集中注意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在上课时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做的练习与美丽的画面结合起来,更能构成学生最佳的注意状态。当然给予学生一定的休息时间,让他们动一动、说一说,既让孩子疲劳的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运用教学技巧,激疑启思
教学技巧包括导入技巧与提问技巧。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讲故事导入、谈话导入、设置情景导入等。而提问技巧就要表现在,所提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巧妙的问题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为学生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
三、凸现小学生的表现心理
有些学生虽然思维敏捷,回答问题积极性高,但由于他们具有争强好胜、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往往欠思考。他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真正领会题意或仅仅听了一半,就急忙举手回答,期盼老师能够叫到自己的名字,以达到表扬自己的目的。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肯定的同时还要及时提醒他们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学会听讲,学会思考,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开放的教学环境,将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权还给学生,允许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孩子们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结合老师正确的引导,我们的孩子健康的人格就将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总之,在对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理解学生的自我表现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等作为切入点,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兴趣。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中,送给孩子们一把金钥匙,教他们开启创造之门,能够顺利成长为一个有用之材,真正发扬奥林匹克数学的“人人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