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斑点为什么不断扩大等
2012-04-29
红色斑点为什么不断扩大
女儿今年18岁,11岁时发现右臂有少量不明显的红色点状斑点,在哈尔滨市几个大医院也看过,其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色素痣,有的说血管瘤,有的说黑痣。治疗上建议用冷冻和激光,医大的一个教授说让18岁过后,病情稳定后才治。所以前两年在医院看过后,再没去任何医院就诊过。
去年年底,我们发现这些小红点扩展到了手背稍往上的地方,不痛不痒,最初看不出高出皮肤,只是点状,后形状变得不规则,略高出皮肤,希望专家可以帮忙诊断一下,不胜感激!
黑龙江董读者
董读者:
结合皮损来看,患者右上肢患血管瘤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到当地三甲医院皮肤科就诊,进一步明确诊断。
血管瘤是发生于人体血管及其附属结构组织的一类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病损区血管的数量、结构及功能显著异常。血管瘤的危害,取决于它的生长部位、大小及组织成分。如果血管瘤生长在面部,必然要影响美容,严重者可致面部五官畸形;在颈部、咽喉部容易因进食而导致破溃,危及生命;在功能部位,如眼球、舌头、手指、足趾、关节及阴茎等处时,可影响这些部位的功能。如果血管瘤巨大,无论生长在什么部位都会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此外,血管瘤还可发生感染、溃疡、出血甚至恶变,这些都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得了血管瘤必须治疗。
如果确诊为血管瘤,不必过于担心。现在治疗血管瘤的方法很多,诸如激光、冷冻等,可根据血管瘤所在部位、类型及并发症情况进行选择,一般效果较好。激光治疗是利用专业激光治疗设备对血管瘤组织进行凝固,并达到治疗血管瘤目的。冷冻治疗方法源于上世纪60年代,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通常状态下低于-20℃),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需要提醒的是,激光和冷冻疗法通常对浅表血管瘤有用,对深层血管瘤效果不明显。
患者术后应注意伤口的护理,以防创面感染。可用润肤剂保持治疗部位湿润,使治疗部位避免受到创伤或刺激;用太阳伞、宽沿帽、长袖衣服等避免太阳暴晒;必要时可使用消炎药物帮助恢复。还要定期复诊,如有不适或感染,应及时就诊治疗。
武汉市普爱医院皮肤科
主任医师 徐慧珍
一直不长牙是怎么回事
亲戚家有个小孩,今年都10岁了,牙齿还没长出来,经常只能喝粥,长得很瘦弱。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说现在先观察,成年后再考虑安假牙。请问专家,小孩不长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的牙齿还能长出来吗?
重庆 章读者
章读者:
10岁的孩子还没有长出过牙齿,这是不正常的。正常小孩的第一颗乳牙通常在6、7月时萌出,6岁左右换恒牙,换牙时间的早晚也和乳牙萌出的早晚有关。牙齿能否长出来关键是判断孩子是否有牙胚。不知道这个孩子是乳牙、恒牙都没长过,还是长过乳牙,但没有长出恒牙。据此可以判断孩子是否有牙胚,如果曾长过乳牙,表明其存在牙胚,牙齿有长出来的可能;如果一直没有长过牙,很可能没有牙胚。
还可以对孩子做个系统的口腔检查,如拍X片,了解孩子口腔的整体发育情况,看是否存在牙胚,明确不长牙的原因。
如果有牙胚,找到干扰其发育的因素(如牙胚上面覆盖的牙龈组织太硬、太厚,以致恒牙无法萌出)并去除,牙齿还可能长出来。
如果检查时没有发现牙胚,这种情况可能属于先天性缺牙的一类,有些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就是说家族里有可能有相同情况。治疗目前只能采取活动假牙的形式过渡性修复,长大后再种牙。
中国人民解放军411医院
口腔科教授 陈铁楼
带状疱疹后遗症怎么处理
我今年快70岁了。去年4月患带状疱疹,头上、背上都有疱疹,疼痛难忍,在当地医院进行了输液、吃药等治疗,情况有所缓解。现在过去1年多,我仍能感觉到头上患病部位一阵阵疼痛,我现在该怎样治疗呢?听人介绍有种神经阻滞的方法治疗疼痛效果较好,我这种情况能做吗?
江西 吴读者
吴读者: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该病毒具有亲神经特性,初次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神经后根神经节内,当人体免疫功能减退时,病毒活跃而引起发病。中医称为“蛇窜疮”、“缠腰火丹”、“蜘蛛疮”。
带状疱疹常见损害为在红斑上出现成群丘疹及水疱。损害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呈带状排列。可有发热,患部附近淋巴结肿大。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
带状疱疹治愈后,患区仍存在持续的或阵发性剧烈疼痛,皮肤有明显的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疼痛主要表现为持续烧灼痛或阵发性刀割样痛,难以忍受。中老年体弱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病程较长,皮疹消退后常遗留神经痛。
从您的介绍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可能性大。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由于慢性疼痛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和失眠,可加用安眠药物。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药物治疗目的是镇痛、减轻抑郁和焦虑、减少失眠。药物可考虑服用甲钴安、谷维素及丹参片。因神经损伤恢复较慢,加之年龄偏大,药物治疗起效不明显,需长期坚持。
神经阻滞法是目前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适用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只要局部没有明显的感染,对确定引起疼痛神经的进行药物注射可以起到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感染、增加皮损愈合的作用。但必须做到诊断明确,定位准确及技术操作到位,需由经验丰富的疼痛科医生或麻醉科医生来操作。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皮肤科教授 朱光斗
与肺结核患者同处一室
会被传染吗
最近,有个同事被诊断为肺结核早期。我们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工作,窗户经常是密闭的。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会不会感染肺结核?应该怎样检查排除?
贵州 刘读者
刘读者:
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容易通过空气传播。与结核处在活动期(肺有空洞、痰液检查发现结核杆菌)的患者在同一个公司上班,在同一间屋里生活,都有可能被传染。结核杆菌会在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从呼吸道出来,漂浮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了漂浮在空气中的结核杆菌就有可能感染上结核病。有咳嗽、咯血症状的肺结核患者,其传染性更大。但是,结核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生结核病,主要取决于结核菌的数量、毒力与人体免疫力等几个方面。若人体免疫力强,就不会发生结核病,即使发生,病情也较轻;反之,人体免疫力低,吸入结核菌的数量多、毒力强,则容易发生结核病,甚至重症结核病。
控制结核病传播最有效的措施,是尽早发现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通过药物杀死病菌,降低和消除传染性。此外,结核患者自己要注意不要面对他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必要时用手帕捂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居室门窗常开,保持室内通风和空气新鲜。
肺结核的临床症状在发病早期多不典型,病情轻的可以毫无症状。有症状的患者表现也不尽相同,具有下列症状应警惕肺结核的发生:(1)无明显诱因出现易倦、乏力、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等症状;(2)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感冒;(3)咳嗽、咯痰持续两周以上,查不出原因;(4)痰中带血丝,或咯血;(5)长期低热。有以上症状者应到当地结核病专科医院或结防站就诊以排除肺结核。可以行胸片检查,也可以进行痰培养确诊。
诊断为结核病的患者除规律服用药物外,最好有单独的卧室,光线要充足,通风良好,房间要经常消毒。可将艾条点燃或将米醋按每立方米空间1~2调羹放在炉上熏蒸,关闭门窗1~2小时后开窗通风。患者用过的器皿、用具等耐热物最简便的方法是煮沸消毒,如食具、衣物等。煮沸时间为10~15分钟。患者用过的衣被也要经常清洗并在太阳下曝晒,可达到杀死结核杆菌的目的。
山东省中医院肺病科教授 张伟
糜烂性残胃炎要注意什么
我今年70岁,在1978年因上消化道出血,做了胃切除。可是到了现在仍总感觉不舒服,有时胃痛、胃胀、烧心、反流。去年的电子胃镜图文报告显示,胃大切术后改变,糜烂性残胃炎。我应该如何治疗?应注意些什么?希望专家能够给我一些建议。
内蒙古 冯读者
冯读者:
吻合口和/或胃体部炎症、糜烂是胃切除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因为溃疡病、消化道出血、胃肿瘤或幽门梗阻接受手术治疗,一般都要切除病部分胃,然后和某一段小肠吻合。与十二指肠吻合的术式称为毕罗I式,而与空肠吻合的术式称为毕罗Ⅱ式。由于胃窦部分和幽门括约肌被切除,胃就失去了“闸门”,小肠内的肠液和胆汁没有阻挡地反流到残胃内,首当其冲的就是吻合口,可以说吻合口就浸泡在这种碱性液体中。这种液体中的蛋白酶类、磷脂酶类和胆汁都能损害胃黏膜而引起炎症,糜烂其实也是炎性病变的一种表现。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您采取下列治疗方案——
A.吗丁啉(10毫克,3次/日,饭前半小时服用)+铝镁加混悬液(10毫升,3次/日,饭后半小时服用)或舒可捷(硫糖铝悬液,10毫升,3次/日,餐后半小时),后二者选其一。
B.莫沙比利(5毫克,3次/日,饭前半小时服用)+铝镁加混悬液或舒可捷(用法同前)或硫糖铝咀嚼片(0.5~0.75克,3次/日,餐后服),后三者选其一。
C.吗丁啉或莫沙比利(用法同前)+谷氨酰胺颗粒。
D.吗丁啉或莫沙比利+熊去氧胆酸(3次/日,4~5片/次,50毫克/片)。
这样治疗目的是使反流的肠液迅速“回归原位”,不继续伤害胃黏膜;也是保护已受伤、发炎的黏膜,促进其修复,并可吸附一些有害成分。
因为用药时间长(1个月左右),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就可知道,并和医生密切配合。
饮食方面宜低脂肪、清淡,以免刺激更多的胆汁分泌,烟、酒、浓茶、咖啡等最好远离。
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李增烈
经常流泪是怎么回事
我今年71岁,多年来有一种常掉眼泪的怪病,而且越老越严重。在看书报和电视上与本人无关的内容都会掉泪,如儿女不孝顺打骂老人;好心人收养残疾和孤寡老人、儿童,捐款扶贫;还有面对地震、洪灾、火灾等救援场景;观看体育赛事,运动员获奖时升国旗奏国歌,我都会掉泪,有时泪如泉涌,差点哭出声来。
我出现这种情况已有30多年了,我不敢和医生讲,也没有治疗过,请问我这是什么病?该用中药还是西药治疗?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另外民间有一种说法:“男怕叫(客家话,叫是哭的意思),女怕笑。”这个怕字,是老人有这种情况就即将“上天”的意思。这种民间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广西陈读者
陈读者:
从您的叙述来看,“流泪已有30多年,不敢和医生讲,也没有治疗”,感觉您对自己的病有所顾忌,不单纯是流泪怕看眼科医生那么简单,也许潜意识中有担心、害怕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即便流泪有生理上的原因,也很有可能是心理问题导致的生理变化。我建议您先去眼科就诊,排除流泪是否确有器质性病变,再看心理医生解决心理障碍。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情绪也会引起生理机能的变化,不同种类的应激也会产生不同种类的生理反应。您是否在中年期之前经历过什么创伤?如果有,根据应激的长短期不同,生理反应也不同。不同的应激源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生理反应模式,呈现不同的面部表达、不同的脑电波变化和不同的激素分泌。
对应激的生理反应不仅仅取决于应激的种类,还取决于个人的反应。有些人对应激的反应更加强烈。有研究实验发现,根据母亲进房间时所记录的10个月大婴儿脑电波模式,可以预测母亲离开房间时他是否会哭。两半球不对称或者大脑一边更活跃的婴儿——在这个个案中,大脑右前区域比左边更活跃——在他们母亲出去时最容易哭。在害羞的3岁儿童和抑郁的成年人中也已经观察到了同样的不对称模式。它可能反应了对应激天生的过度敏感性。从您的叙述来看,您也有可能是由于过度敏感导致的流泪。当然,这需要您提供更详细的资料才能给出最终诊断。
此外,“男怕叫,女怕笑”的民间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
徐州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