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师,不是“复制”加“粘贴”

2012-04-29范德洲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复制拜师参赛者

范德洲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老教师的引导与指点,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许多青年教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积极拜师,而一些学校,也是自上而下地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不过,我们在拜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将师傅的一招一式完全“复制”后,再“粘贴”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拜师,对成长没有什么益处。

教师的成长,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的技能上。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我们所面对的,都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因此,青年教师在拜师学艺之时,只能是从宏观上把握,把握师傅的思维、理念与灵气。比如,为了调动课堂气氛,高明的老师往往会不着痕迹地穿插一两个小幽默。这些小幽默,看似脱口而出,其实是教学艺术驾轻就熟的体现。所谓不着痕迹,并不是为了讲笑话而刻意为之,而是联系所讲授的内容,天衣无缝地上演一场“脱口秀”,这一点,为许多老师所喜欢。但是,他们发现,自己精心准备的小幽默,往往会出现冷场的尴尬。这就是“复制”加“粘贴”所造成的结果。我们都清楚,幽默的“笑果”,其实应该包括多种因素,与当时当地的情境,甚至与表演者的年龄、性别、表情等都密切相关。而这一切,显然不是“复制”加“粘贴”就能解决的。

这方面,许多青年教师可能都遭遇过困惑。即使是面对同一名犯错误的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为什么师傅的三言两语,就能够让学生知错认错改错,而徒弟的劝说、批评,根本不被对方当作一回事呢?此时,徒弟们所应反思的,不是自己的工作对象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自己“复制”加“粘贴”的工作方法出了什么问题。

拜师不能“复制”加“粘贴”还在于,即便能够完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也只能是克隆了另一个师傅,而没有成长为自己。这正如许多模仿秀节目中,参赛者将模仿对象表演得比本人还像本人,但是,这些参赛者极少有成功的,就是因为他们的表演再精彩,那也依然是模仿别人。青年教师的拜师,应该避免落入这个俗套。青年教师在拜师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心存超越之意。面对师傅的精彩一刻,青年教师可以在心底给自己一个追问:“这样处理,教学效果是不是就最好了呢?有没有不足之处呢?如果由我来解决,我应该如何处理呢?我能不能处理得更好呢?”在拜师过程中,多追问,多尝试,多请教,我们的拜师,就能够极大地促进自己的成长。

猜你喜欢

复制拜师参赛者
拜师
湍河之畔拜师记
湍河之畔拜师记
劝退马拉松参赛者
害我受伤的小石头
追光花园
一种协同工作环境中(分布式)的容错和安全数据存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