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追求 幸福施教
2012-04-29王新顺
王新顺
郑州十一中从1953年建校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在学校发展中积淀和传承了优秀的文化,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校风和光荣的办学传统,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成绩。随着价值多元化、个人诉求增多、社会浮躁和功利思想的侵蚀,再加上社会多种矛盾点的积聚,就业形势的严峻,尤其是近几年郑州市教育倍增工程的实施,我校的生源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我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加盟我校的教师要么是从外校调入,要么是新进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各种因素的叠加,对学校的工作提出了挑战。有部分教师缺乏职业理想或产生职业倦怠,把自己所从事的神圣的教育事业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对个人利益的关注和诉求越来越高,对工作的热爱程度有所降低。这虽然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但怎样构建一个良好的、让教师乐教的环境,是校长必须思考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执着求索,引领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这种倾向的驱动之下,人“从不满足周围现实,始终渴望打破他之此时—此地—如此存在的界限,不断追求超越环绕他的现实,其中包括他自己的当下的现实”。唐代的韩愈给教师的定义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同样具有求索本能的学生面前,教师要用自己的求索精神教育学生,要用自己求索的言行感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作用一是教育,二是感染。所以,我们必须构建教师执着求索的机制,让教师产生职业理想,然后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而做好自己的工作,教育和感染好学生。古今中外许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以身殉职、呕心沥血。实际上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那我们就应该力求在这个岗位上做到最好甚至极致。这就要有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计时间、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有“终生奋斗、不懈求索、树人立德”的追求。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必须着眼于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负责,还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这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一种职业底线,教师要不断向自身的人格、智慧和能力发出挑战,这一求索过程又会成为推动教师学习、思考、探索和创造的不息动力,从而在生命中增添发现和成长的快乐。教师只有沿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拾级而上,执着求索,才能自主、能动、创造性地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和职业理想。
二、抓好事业心与责任感这一“推动器”
教师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谋生手段。我们有一些教师,在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时的确产生过迫不得已、暂时屈就的想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的递增,逐步实现了由职业向事业的过渡。由于有了高度的事业心,相应的责任感也随之而生,完成了由职业到事业的过渡,产生了强烈的职业理想和高度的责任感。大家应该清楚,一个人被迫干一件事,不得不干这件事,和有兴趣地干这件事,自觉、自愿干好这件事,其结果是有天壤之别的。我们在教育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一个教育活动的失败,一个教育对象的不成功,收入待遇的微薄,社会上多种诱惑,家庭生活的不如意,都会使人产生灰心丧气的情绪,甚至产生职业倦怠。如果有了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就会怀揣理想坚守下去。所以,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完成由职业向事业的心理过渡,完成由应付到责任的意识转变。这就需要学校对教职工加强职业理想的教育。我校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师德征文和演讲、编印《优秀党员先进事迹集》等方式,引导大家克服职业倦怠的情绪,充满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让教育充满爱心,用爱心感染学生
人通常是有爱心的,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爱、为什么样的爱而付出。我们有一些教师虽然在教育工作的岗位上,但他们没有把爱用在学校上、学生上、工作岗位上。作为学校,就是要让教师树立职业理想,把从事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终生选择,全身心地投入,那么,对学校、对学生、对工作的爱就会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就会用心去做工作,就会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以前我们经常提“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有一些教育家也提出“像爱子女一样爱学生”,甚至有人说“如果能做到这些,就是伟大的人”。一般情况下,所有的人都爱自己的子女,对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一般的教育工作者也没有异议。但是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是非常困难的。当然,我们有时候并不缺乏对学生的爱,但教育效果不理想,是由于爱的方式不当。所以,我们在教育活动中不但要倾注爱,而且还要注意怎样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老师的爱。
(作者系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校长、党委书记)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