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如何更好地融入中小学教育
2012-04-29马凤实
马凤实
编者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为配合宣传工作,“本刊特稿”专栏拟刊发系列文章,在十八大召开之前,大力展示教育发展成果,加强舆论引导,统一思想,为大会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十八大召开后,重点报道全省教育系统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高潮,结合教育教学本职工作谈感受、论发展,把精神变为动力,把学习体会贯彻落实到本职工作中。敬请广大读者予以关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小学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这些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并给予回答。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它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玄妙。其实,它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就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都会引起强烈反响。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等,虽然他们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他们的事迹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心灵。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规定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深刻揭示。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性。
社会思潮是多样化社会思想的突出表现,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层、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有较大影响的思想倾向和思想潮流。作为社会气候的“晴雨表”,社会思潮对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正确的社会思潮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推动社会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思潮则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影响和冲击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任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有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否则,社会就会失去前进方向和共同道德基础,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主要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经济私有化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保守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学思潮、新左派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伪科学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其中,影响较大的,当推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儒学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思潮,也称新保守主义思潮。它属于反映私有跨国公司利益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思潮,核心思想可简要概括为非调控化、私有化、自由化和福利个人化。其主要观点是:在经济理论方面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在政治理论方面强调三个“否定”,即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可以这样说,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学领域的所有争论,均与新自由主义有着或明或暗的关系。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个改良主义的派别。当今的民主社会主义已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放弃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和民主化措施方面有一定进步意义。我国发展进入新世纪后,在党和国家强调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社会保障的时候,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骤然升温,主张用民主社会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同根同祖,有许多相近的地方,特别是在世界范围的改革潮流下,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可以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把共产党改名和改造为社会民主党。
随着强调民族化、本土化以及港澳回归后民族自信的重建,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以新儒学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骄傲自大的“中国中心论”重新抬头,各种变相的封建意识借机泛起,以帝王为中心的宫廷题材作品从街头书摊到影视荧屏大量涌现。更有甚者,有人竟鼓吹把儒家学说当作一种宗教来复兴,甚至倡导把儒教定为国教,用儒家学说代替马克思主义,儒化共产党,儒化社会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是从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形出发去诠释历史,而是想当然地解读历史、虚构历史、歪曲历史、否定历史,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寻找根本没有历史根据的另类“历史规律”和“发展道路”。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上是从歪曲革命的历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党的历史入手,达到否定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意识形态领域里各种不同思潮的存在,虽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容易让人们陷入某种理论误区,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产生质疑、动摇甚至背弃。因此,我们党必须提高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执政能力,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具体途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通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各个环节的总体要求
中小学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针,引导中小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青少年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创新意识;引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各门课程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把各门课程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各门课程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要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同时,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德为人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形式。要将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和专题教育要求,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同时,坚持从基本规范抓起,鼓励中小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价值认同实践体现到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之中。
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氛围。要以树立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为保障,重视发挥校园文化在影响中小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认同等方面潜移默化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氛围。
(作者系解放军防空兵学院社科部主任、教授)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