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

2012-04-29祝玉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数学

祝玉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标准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12-01

新数学课程突出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强调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能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探求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增进学习信心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出发,借助已有的知识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把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我没有把书上的抽象知识搬到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是课前先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面对搜集到的存在于商品标签、食品包装、统计数据等等方面的百分数,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那么的密切,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此时,我及时导入新课,以收集到的一组生活中的百分数:“啤酒”、“米酒”、“白酒”的酒精度,以“喝什么酒更容易醉些?为什么那么容易看出来?你认为喝什么酒好?”为题,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不仅认识到酒的“酒精度”实际上就是酒精含量与酒的总量的百分比,而且经历了百分数的产生、建模到应用的全过程;不仅体验到百分数的应用价值,而且体现了而且体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数学与儿童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学生才能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个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用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僻蹊径,想出了“绳测”的方法。这时一次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的规律。

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多方位的分析、多角度的联想、多层次的猜测、多方面的实验,用不同的解题策略改变问题情境,才能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才会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

三、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促进全面发展。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题材,编制成有意义的练习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

但是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仅经历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合作能力,表达和交流思维过程能力,实际操作等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师要在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更新教育理念,凭借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粘住每一位学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