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目标意识,让中段习作提效

2012-04-29蒋红菊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春游小兔习作

蒋红菊

很长时间里,语文学习就是“雾里看花”,模模糊糊一片,导致语文课堂学习低效甚至无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大家终于认识到高效课堂教学应该从目标设计开始。阅读教学如此,习作教学何尝不是这样呢?尤其是中年段,因为学生习作正处在起步阶段。笔者认为要让学生习作提效,教师必须增强目标意识。

一、瞄准课标要求,使目标单纯明确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所谓“有效”就是管用,能实现预期的行为目标和结果。那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预先设想的目标是什么呢?那就是语文课程标准目标和学段具体目标。但一堂习作课不能盲目地写,训练目标要集中,这样才能抓得比较具体,使学生练必有得。

变化提示语的位置,在提示语前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是小学生写话时的一大难点。到了高年级,部分学生写提示语也往往只会干巴巴地“我说”“你说”“他说”,且提示语大都放在前,引号只加半个。要让学生轻松过这关,我们不妨安排这样一次习作训练——《逃家小兔》。

根据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我从故事导入:“从前,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兔。他长着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宝石般的红眼睛,一身雪白雪白的绒毛,可爱极了!可是,最近小兔闷闷不乐的,因为他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久,他萌生了一个念头——逃家。”接着,我便让学生充分想象:“小兔会想出什么办法逃离妈妈的怀抱呢?妈妈又会怎样去逮住小兔呢?”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有的说小兔会变成一条鱼,妈妈会变成一个渔翁;有的说小兔会变成一朵花,妈妈会变成一个园丁;有的说小兔会变成帆船,妈妈会变成一阵风……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给学生示范了一个小节(要求提示语放在不同位置,正确使用标点,并加上恰当的修饰语):

他气愤地对妈妈说:“我要到外面去闯荡一阵。”“你跑不了的,我会想方设法追到你的,因为你是我永远的‘小尾巴。”妈妈不放心地说。

有了这样的范例,学生的文笔虽然很稚嫩,但写得饶有兴趣,很快下笔成文:

小兔灵机一动,得意地说:“我要变成一只小鸟,飞向远方重新安家。”“我要变成一片森林,让你在我的树上安家!”兔妈妈一边哈哈大笑,一边不慌不忙地说。

小兔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办法。它两眼发光地说:“我要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飞到花丛中翩翩起舞,让你永远也找不到我。”“那么,我要变成一朵美丽的花,把你吸引过来。”兔妈妈胸有成竹地说。

小兔振振有词地说:“我要变成一条小鱼,游入小河,与蝌蚪为伴,和鱼儿一起嬉戏。”“我要变成一条小河,让你永远生活在我的怀抱里。”兔妈妈抚摸着小兔的脑袋笑眯眯地说。

小兔心驰神往地说:“我要变成一颗蒲公英种子,在空中随风飘荡,让风婆婆把我送到泥土中去。”“那就让我变成一块肥沃的土地,让你在我的身上扎根,茁壮成长。”兔妈妈搂着小兔,心平气和地说。

由于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形式也为学生喜爱,所以他们没觉得是在写作文,而是在轻轻松松的说说写写中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落实课时目标,使训练扎实有效

教学目标绝不是摆设,而是决定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很多低效的课堂,都是教学目标在课上没有得到落实所致。学生写了一篇又一篇的习作,为什么收效甚微呢?主要问题也是学生练得随意。如果教师能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每一次都带着目标让学生来练,并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达成目标,练笔的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也是写作的一大法宝,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那次,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前天晚上居然下起了雨,而且持续到了第二天早上。学校不得不取消活动,哪知老天就是逗孩子,没过一会儿雨又停了,活动最终恢复。孩子们的心情真可谓是大起大落,因此活动结束后我没让学生写活动经过,而是让他们来写写活动前的一幕,主要目标就是学会心理描写,并适时教给心理描写的方法:内心独白、借景抒情、外在表现、幻觉梦境。学生果然学到了这招,在《春游前奏》《春游风波》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

我走进书房,拿出作业,奋笔疾书,就连平时要咬着笔杆冥思苦想的片段,今天也在瞬间完成,写出的字都好像被施展过魔法一样,变成了两个大字——春游,在我眼前飞来飞去,咧着嘴朝我笑。

我兴冲冲地躺在床上,一边笑一边想:一早,鸟儿伴着我唱起那清脆的歌,蓝天上白云翩翩起舞……哈哈,我差点笑出声来。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我才进入梦乡。我梦见天空乌云密布,雨“哗啦啦”地洒落到人间,把我淋了个透心凉。我急得从梦中惊醒了,只好不住地安慰自己:梦是反的,梦是反的。

老师宣布春游恢复的刹那,大家就像一群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小鸟,又像一条条被海浪冲上岸的鱼,忽然又被掷下了水那么欢快、兴奋,恨不得溅起几朵浪花来,以表现内心的那份喜悦。

通过这篇习作的练习,学生显然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心理描写的方法。

三、着眼整体目标,使习作循序渐进

习作要有质量,除了让学生一练一得外,还应着眼整体目标,最好形成一个习作教学的序列,不要让习作变脸式地练。我们教师都清楚写人物主要是写好外貌、动作、神态、心理,当然写人还离不开具体的事例。因此,在学生习作起步的这个阶段,我们就应朝着这一目标迈进。如三年级上学期的第一篇习作就是练习自我介绍,因为这是“自我介绍”系列的第一篇,且书上的范文很简单,所以指导时我把要求降到最低。学生只要对照范文依葫芦画瓢地进行仿写,写清年龄、属相、身高、体重、五官、兴趣爱好、优缺点等即可。

写完这篇,我则让学生采用童话的形式来写了一篇《“亲人”眼中的我》。现择其片段:

户口簿皱着眉头,气愤地说:“此人名叫×××,2003年大年初一出生,家住×××。这位小主人从来都不看望我,只有外出旅游时才会想起我。”

萨克斯意味深长地说:“小主人自从学了我,偶尔会一连练上几小时,而大多数时间是把我晾在一边,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好想告诉他‘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这种形式让学生耳目一新,特感兴趣,他们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几个“亲人”,多方位甚至全方位地介绍了自己。

在前两篇的基础上,我继续指导第三篇《独一无二的我》。这一篇我定的目标是:写好外貌,再通过一个具体典型的事例来反映自己最突出的一个特点。而这样一个目标,一般要通过两次练习来达成。指导写外貌时,教师可当堂选一位学生作为“样本”,引导学生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写出特点来。在指导写事例时,为了让学生不人云亦云,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份“菜单”。如“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我从小就和马虎交上了朋友”“我是老师的小助手”“我有一张管不住的嘴”……学生看了这些中心句,有的很自觉地跟自己对上了号,有的很快找到自己的特点。最后,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修改,在他们笔下诞生的是真正的自我,而且内容鲜活生动。

写完这一组自我介绍后,老师还可让学生学会迁移,写写《猜猜他(她)是谁》这样的文章。这个他(她)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自己。通过这样一个序列的训练后,学生初步掌握了写人文章的技法。

猜你喜欢

春游小兔习作
春游
春游曲(其一)
帮小兔逃跑
骄傲的小兔
春游
习作展示
小兔多多过新年
我们来春游
小兔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