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念是天堂的花朵

2012-04-29韩小蕙

上海文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伦敦英国

韩小蕙

站在英伦的土地上,以一个中国人的理念,细细品味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及其他所带来的冲击。

我老是念念忘不了2012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揭开神秘面纱之前,全世界所有人都认为它的难度实在太大了。尽管一直在讲各国有各国的优势,伦敦的和北京的没有什么可比性,然而,人们还是要时时联想起北京奥运会上的倒计时、千面缶以及大脚印……

恰好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夕,我到英倫探访,住在离伦敦四十公里的雷丁市。这里离希思罗机场不远,头顶上每每有飞机轰隆隆地飞过。至奥运会开幕前几天,飞机的密度竟然达到两三分钟一架,可见伦敦来了多少人,又运走了多少人。难得的盛会啊,北京、伦敦两届相邻,竟然都让我赶上了。

雷丁是英国的一座中型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中心,是伯克郡府所在地,被美誉为“英国乡村环境最美的城市”。同时,她还是一座有着七百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曾在英国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英国国王亨利一世就埋葬在这里。她还是英国拥有修道院最多的城市,走在狭窄的碎石路上,一抬头,常常就撞见红砖色的或是黄白格色调的森严的修道院,从几人才能合抱的、枝条长长枝叶郁郁的大古树后面露出几角神秘的身影,骤然让你觉得自己走入了深邃的历史画卷中。

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崛起的近代,乃至在互联网所代表的迅猛高科技的当代,由于位于英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东南部地区,雷丁不仅没有衰落,反而凭借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商业公司,成长为英国最主要的零售中心。她也是英国失业率最低的城市之一,所以社会稳定,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都比较高,城里城外,遍布着各种年代、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花园小洋楼,就像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建筑展览馆,煞是好看。

在7月11日上午,我还赶上了奥运会火炬传递到雷丁。那天老天爷真开眼,连续多日的阴雨说停就停了,金黄色的大太阳也好奇地蹲在蓝天白云上往下看。街道两旁站满了人,手里拿着奥运吉祥物和国旗。很多英国邻居听说我来自北京,都笑着走过来说:“我们的开幕式啊,很可能超不过你们北京。”

这当然是对中国人的客气话,我清醒地知道,他们心里想的,肯定是想要超过中国。不过,全中国,包括全世界三分之二以上处于狂热之中的知识人民和劳动人民,还有我自己,都非常乐观地觉得他们够呛。据说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有好事者曾在全球范围内搞过一次“奥运百年十大经典”的民意投票,结果,北京开幕式入选了,而且是世界奥运史上唯一入选的开幕式。更何况,伦敦开幕式的投资是两千七百万英镑,合两亿七千万人民币,加上近四年全球货币贬值的因素,几乎只是北京开幕式投资的四分之一。

不过,2012年7月28日凌晨,当我置身在英格兰的土地上,通过英国BBC将整场开幕式看下来以后,心弦还是非常地被拨动了,当即打出了九十二分。你不能不承认,伦敦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九十分以上就是很高的分数了,即使面对喜玛拉雅山,教授们也就给个九十六分、九十七分,珠穆朗玛峰最高也就能得到九十八分。如此比喻,足见九十二分在我心中的分量。那么,伦敦成功的“靶心”在哪儿呢?

我以为,无他,归根结底要归功于“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所组成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各族人民所具有的人文理念。理念是天堂的花朵!

1

当时我第一个直观的感动,即它“我参与、我奉献、我被肯定、我被尊重、我被铭记”的国家价值观。整台开幕式是英国的国家发展史,台上台下,每个人都既是表演者,也是生活着的普通英国人;会场内外,每个人都是英伦三岛大家庭的成员,也是正在创造英国历史的一员。

你看,无论是在田园时期牧羊、纺织、烹饪乃至游行示威争取女权的劳动妇女,还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满面灰尘烟火色”的建筑、修路、炼钢的工人,抑或是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上班、上网、发短信、自由恋爱的现代男女,所有那些曾经的和正在辛勤工作着的民众,全部被历史铭记在册,并被尊为英国国家繁荣发展的主角。

就连曾经在英国流行音乐史上做出过文化贡献的甲壳虫、滚石、朋克、披头士、皇后、齐柏林飞艇、性手枪等先锋乐队,也都登台露面了,再现了当年桀骜不驯的神采。尽管旧时他们都曾引起过巨大的争议,甚至被民众嘲笑过、被媒体谩骂过、被政客封杀过、被政府取缔过,但是时过境迁,现在,当政府和民众都已认识到他们狂飙突破的价值所在,便在这样举世瞩目的庄严的会场上,回过头来,一一细数其奉献。

我看到,所有的英国观众都在笑、挥手、尖叫,会场已成为英国红白蓝米字旗的海洋。我的心忽然隙隙有所动,这些民众,他们给自己的“幸福生活指数”打多少分呢?都说英国人是只顾自己过好个人小日子的族群,信奉的是“把个人的日子过好了,也就把整个国家过好了”。这种理念和我们中国人恰恰截然相反,我们多年所受到的教育是“先国家,后集体,最后是个人”,那么,谁的更正确,更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呢?

开幕式是在午夜零点四十五分结束的。主会场上,人们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推开房门,我信步走到屋外,青草地和不知名的野花正用力发出属于夜间的浓香,还有小动物在草丛中游走。一抬头,突然看见巨大而清晰无比的北斗七勺星,正在眼前的头顶上方生动地悬挂着,闪烁着温暖和动人的光芒——啊,这是在英格兰高地上。我发现所有的窗户都还亮着灯,所有的电视机里都还传来伦敦碗主会场上的声浪,在这个距离伦敦四十公里的英国金融城雷丁市,所有人,包括当地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都参与在伦敦奥运会之中。

这就是亲历和创造历史吗?不由得又想起一句从小就烂熟于胸的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信乎?

2

当时我的第二个感动,是英国的平等理念竟如此深深地扎根在民众的心中,就像江河大地,就像蓝天白云,就像草长莺飞,平常又平常。

英国当然也有自己的政府和官员,本届首相是卡梅伦,他是两年前在大选中击败了布莱尔而当选的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英国甚至还没有废除君主制,绝大多数民众对王室都还很信任很忠诚。所以,它的国家英雄,囊括了各个阶层各色人等,比如女王伊丽莎白、互联网之父蒂姆、奥运五冠王赛艇选手雷德格雷夫、万人迷贝克汉姆、007、憨豆先生、J·K·罗琳……在那国家最盛大的奥运典礼上,他们不可能缺席,也都在万众的期待中一一亮了相,并受到万众欢呼。没办法,人民群众中的“英雄情结”是没什么法子在一夜之间消除的,无论东方西方,现在谁也还没跳出“追——崇拜”的樊篱。然而,我特别欣赏的是英国人的平等理念,无论是君主、官员还是明星,他们都不是以英雄在天的拔高姿态,而是以普通奉献者的面目出现的。

极致是伊丽莎白女王居然就答应了开幕式导演、平民丹尼·博伊尔的邀请,放下了至高无上的君主身段,亲自参与到举国狂欢的表演中!只见007真的是进入了金碧辉煌的白金汉宫,在身着华贵制服的大管家引导下,穿过一道道威严的回廊,进入会客室,见到了正俯身于桌子上写着什么的伊丽莎白女王。女王缓缓回过身来,礼貌地对他说了一声“Good evening!”之后,就在他的陪同下一起走出王宫,登上了直升飞机,飞过泰晤士河、伦敦桥、伦敦眼、伦敦塔,朝着伦敦碗飞来……这亲切的一幕,在英国,在全球,也在我们中国人眼前,自然而然地发生了,顺理成章地走过去了,没有引起谁的惊骇。我以为,“女王跳伞”的情节绝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英式幽默,它内含着让高高在上的君主走出森严的宫殿,与民众的大海水乳交融、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连的心理期盼,而如果没有举国上下深刻的民主和平等的理念基础,它怎么可能实现呢!

然而到此还没完。当最大的谜底被揭开,奥运火炬被点燃的一瞬间,我禁不住击节叫好。全世界所有自以为是的媒体和聪明人,谁也没有想到,既不是君主也不是英雄和明星,而是象征着世界七大洲的七个普通“90后”年轻人,互相扶助着、协调着、传递着、努力着,将奥运圣火共同点燃了!

他们点燃的还不是一支孤独的火炬,而是象征着送给本届奥运会每个代表团的两百零四个“花瓣”。但见这些“花瓣”不分大国小国,没有先后次序,环成一个平等的大圆圈,共同燃烧着,平等跳跃着,齐心协力闪烁着,渐渐上升、上升、上升,至最高处合拢,激情地拥抱在一起,成为辉煌绝伦的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主火炬。

真好!真的是好,它恰如其分地契合了“激励一代人”的伦敦奥运口号。自从这个口号宣布以来,人们对它发出过各种疑问:“激励的内容是什么?”“一代人是哪些人?”现在,七位各种肤色的普通青年人的出现,已经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个人的感想是它象征着全人类的明天将会更平等、更和谐、更美好,全球七十亿人民将会生活得更自在、更舒畅、更有幸福感。至少,英国人把这个理想推到了全世界人民面前。

所有人,所有人的参与,所有人的奥运。就连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也有了这种平等的参与感。BBC的直播,一个又一个画面,没有中文字幕和专门的历史讲解,可是我全看懂了。连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微笑,拳王阿里眼神里面的顽韧,全都尽收眼底,心领神会——在英伦三岛这片绿意葱笼的土地上,不论你是谁,不论你是医院里救死扶伤的医生护士,还是阳光暴晒下的建筑工人,还是明星,还是官员,还是王公贵族,只要你勤勤恳恳地工作,诚诚实实地奉献,为民族、为国家、为全人类做出了属于你自己智力、体力和能力上力所能及的贡献,就会被承认、被尊重、被关注、被保护、被爱。历史将像昨天和今天一样,铭记住每一位奉獻者。

我的眼前,不由得浮现出许多由温暖连缀起来的画面:2009年和今年两度在英国小住,先是精致典雅的旅游名城巴斯,现在是在不断创造着新财富的雷丁,本以为金发碧眼们一定是有种族歧视的,就像我们自然而然地歧视非官员、歧视普通人、歧视外来者、歧视穷人、歧视农民工……然而,让我难以想像的是,每回我在街边花园散步,迎面草径小道上走来的每个男女老少,都会主动地跟我微笑着打招呼;邻居们更是一见面就微笑、问好;无论是走在街上还是在商店里,你不小心碰了别人或是别人碰了你,一定马上就会听到“Sorry” 的致歉;买了东西,交完钱后,售货员一定把找回的零钱递到你的手心里,并笑着对你说:“Thank you!”所到的十来个城市,包括世界超级大都市伦敦,还有古老的温彻斯特、巴斯、牛津、卡迪夫,还有充满活力的雷丁、布里斯托、布莱顿,还有小小城镇贝星斯道克……从没碰到过抢先、加塞儿、拥挤、争吵、骂人、打架。走在处处,你都觉得自己是有人格有尊严的,没有人可以随便欺负你。蓝天白云下,你自由呼吸着,一点儿也不焦虑,不狂躁,不会有了今天没有明天,不被黑色的绝望所笼罩所毒害……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不让人安静、宁静、从容、淡定、自在、欢喜,内心里充满了温情,脸上时常挂着灿烂的笑容,也时刻想着去帮助别人。在她的天空下,你全然用不着想着一级级领导的脸子、一个个同事的目光、还有莫名敌手的陷害;还有医疗费、养老金、房贷款、教育费;还有充满了各种不安全因素,又让你无可奈何,不得不接受的蛋、奶、肉、菜、柴、米、油、盐、酱、醋、茶……

3

第三个感动最让我反复思量不已,即英国人所拥有的直面历史的勇气和反思精神。这与中国古代圣贤“知耻近乎勇”的教诲完全一致,可惜中国人却远远做不到也根本不拟去做了。我们摆出的当代姿态,动不动就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灿烂的四大发明”、“辉煌的世界第一”,什么时候都是“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百分之九十九是成绩”,从来就没有失败和做得不对的时候。可是你看人家英国人,好不容易主办一次奥运会,在那么欢乐的开幕盛典上,却在其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主动表现出曾经的负面以及它们所造成的历史灾难,足见英国人对于过去犯下错误的自省和反思。这应该是自信的标志。

比如,谁都知道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是有名的世界工厂,一度掌握了全世界的工业、航海、贸易等领域的霸权地位,占领了几大洲的无垠领土,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但开幕式上,却呈现出了农户们被逐出家园,工厂将大片农田变成利润财富的同时也变成了苦难的渊薮,满身油污的工人们辛苦劳作,环境污染使绿意葳蕤的美丽岛屿散发出滚滚浓烟,伦敦更成为日夜被黑烟笼罩的雾都。而接下来对大萧条时期的呈现,更是以苦难唱主角,工人们的脸上个个都有鬼脸一样的黑灰,长时间的产业萧条让人活不下去了,两百多名史称“加罗十字军”的英格兰工人,徒步数百公里走到伦敦议会大楼抗议……这一切,无不让我想到狄更斯的《孤星血泪》及其他作家们群起描写的悲惨世界。

真心话,我真的很钦佩英国人对这些黑暗面一点都没回避,而是极有勇气地自我揭短和批判。这种开放的胸怀铁锤一样砸在我的胸膛上,这在咱们中国可是横竖、竖横也做不到的,因为我们历来讲究的是国家面子、是为尊者讳、是胳膊折了也得藏在袖子里等等。其实掩饰错误只会带来毁灭,痛改前非的后面跟着的才是生长,“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伦敦开幕式的自我揭短,并没有带来消极和沮丧,更没有引来全世界的轻视和嘲笑,相反,恰恰得到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由衷尊重——一个敢于面对自己缺点的人是进步最快的人,一个敢于面对自己负面历史的国家是明亮的国家。

只是可惜,我觉得这揭短还是有点文过饰非。既然反思,莫不如再深刻点儿!

现在展示出来的浓雾和黑灰,无非都是人们已知的或已达成破坏了环境等等共识的表象,而远远还有比这更严重得多的事情呢,如果英国人真有勇气承认自己对东方、对南亚、对拉美、对世界上许多殖民地的侵占、杀戮、掠夺等等的罪愆,我认为才能算是彻彻底底的、符合人类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反思。可惜这是英国人的局限性,也可以算是当代欧洲人的局限性吧。

现在欧洲各国版图的前身,是由一幅幅不断打杀、掠夺、战乱、纷争、暴力、杀戮的血腥画面组成的,成千上万个小公国不断地侵略与被侵略、吞并与被吞并,最极端的例子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直到1871年才建立起来,在那之前它竟然有三百十四个彼此虎视眈眈的小公国。而英国呢?伦敦、温彻斯特、巴斯、卡迪夫等今天英国东南部一带的繁华城市,最早是由入侵英国的罗马人建立的,后来英国先后遭到来自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的入侵。11世纪先成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后又被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征服,中世纪与法国进行了“百年战争”,再其后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了海上霸权……我个人揣测,这种打打杀杀、忽东忽西的建国历史所带来的英国国民集体思维里,大概是非常肯定“枪杆子里面出国家”的,也不太认为昔日大英帝国的侵略历史有多么大的罪恶。所以今天,要他们真正面对那些血雨腥风的历史旧账,甚而达到认罪和忏悔的高度,则还需要一些历史条件和相当的时间。

与之相比,我倒更觉得英国人首先应该反思近期的某些偏见,特别是一部分英国媒体,在本次伦敦奥运会的报道中,对中国存在着“羡慕嫉妒恨”,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之下,便表现出恶意打压和中伤。英国广播公司评论員克莱尔·鲍德温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血口喷人,最先引爆对叶诗文是否服用了兴奋剂的质疑。接着,英国众媒体一哄而上,对中国国羽被停赛幸灾乐祸,对中国运动员的训练方式指手画脚,对中国的奥运训练制度说三道四……在他们眼里,中国的一切都是不好的,中国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要被否定的,不管中国人怎么努力也永远只能属于世界的二等公民!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就连英国自己的媒体人也看不下去了,《每日电讯报》8 月2日发表了署名布伦丹·奥尼尔的文章,一语中的地批评道:“观察人士以一种混杂着嫉妒和无知的丑陋心态看待中国人,怀疑他们获得这么多枚奖牌的能力,并对他们心无旁骛地投入训练和追求卓越感到厌恶。这是我们把中国人视为异类的真正原因——因为他们仍忠实捍卫着我们这些越发走向失败主义的英国人在很早之前就已背弃的价值观,即全心投入和决意取胜……这类报道不仅反映出对远东民族所抱有的种族主义看法,同时也流露出我们自己对催促年轻人表现优异——即向年轻人施压以便让他们出类拔萃——的观念深感不适。”

说实在的,这倒提醒了我,不能忘记“透过现象看本质”。今天,当我走在英伦三岛绿意葳蕤的土地上,确实看到了作为个体的英国国民,人人都向往着平等的理念,也在尊重“人”的意义上对不论种族、不论贫富、不论国度的人都发自内心地微笑着。可是在这微笑的深水下面,英国人需要反思和修正的旧成见、旧意识,还有不少功课要做……

4

再说说伦敦奥运会的闭幕式。我个人认为,如果说十七天以前的那场开幕式是一场英国国家发展史的活剧展演,那么,闭幕式即一场英国流行音乐、摇滚乐回顾史的演唱会。自上世纪流行音乐狂飙突起之后的所有著名乐队、歌手、天王天后级大腕,差不多排着队悉数登台,就连去世的为流行音乐作出过重大贡献的音乐家,也分别以雕像、脸谱、影像等方式“被登台”。他们把几十年来影响深远的著名经典歌曲都翻出来唱了一遍,这让歌迷们倍感惊喜,大呼不虚参奥之行。

给我感觉最强烈的一幕,是当闭幕式接近尾声时,著名皇后乐队(TheQueen)的已故主唱弗雷迪·梅库里(FreddieMurcury)突然在大屏幕上神奇“复活”了,全场观众集体迷狂,在他的带领下齐声高唱经典歌曲《摇滚万岁》(WeWillRockYou)。我真正感受到了英国民众的音乐修养之高,那么有难度的上旋音,拐了七八个十来个弯,居然被全场一“弯”不差地跟唱了下来,真是太神奇了!不知这是否属于英国的一个文化传统?

最让我喜出望外的一幕出现了!当奥运圣火渐渐熄灭之时,火焰之上突然飞出一只通体放射金光的火凤凰——啊,这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凤凰涅槃吗?英国人真行啊,他们把古老的中国元素用到这里来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在无比骄傲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参与其中的欢乐。

就是这种人人沉浸其中的、平等参与的欢乐,让我又一次看到了英国民众的内心。不错,一点也没来虚的,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平等参与:

——参加演出的四千一百名演员,无论名气有多大,人人都只拿一英镑的象征性演出费。这在我们中国是做不到的,我们的明星们,“腕儿”还没有多大呢,胃口却早就大得恨不能吞下全世界。

——运动员们的入场,无论金银铜牌还是无牌者,一律从观众看台的夹缝中“挤”出来,使民众得以近距离地握手、照相、接触。这在中国也不可想像,在我们这里,你只要一“名人”了,特别是商家爆炒的大名人,就立马高人一等,唯恐不赶紧把自己跟“下愚”划清界限。

——演员不分男女老少、胖瘦黑白、明星脸还是普通如工人、农民以及拎着袋子购物的家庭妇女形象,都在“大派对”上尽情释放激情。而我们中国的演员,基本全得是明星脸魔鬼身材不同凡响,即便特型演员也不能普通得跟老百姓一个样儿。不知我们中国人怎么那么看不起普通人,难道是因为中国人太多了?

——在闭幕式的节目中,还特意安排了一场印度歌舞,意在显示英国是一个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国家,这让我想起全英伦到处可见的黑人、印巴人、缅甸人,残疾人、老人,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很平静,没见过卑琐低下的表情。这在中国就更做不到啦,就像在有钱人面前有的人“哈之若狗”一样,他们在金发碧眼和黑人、黄种人,穷人、残疾人面前,可就是孙子与爷爷的快速变脸了……

一切都因为金钱、利益和利润吗?一直忘不了有一位外国记者尖刻地说过,“当下在中国,人们疯狂地追逐金钱,把道德、情操、信念、秩序、纪律、国家……什么都抛弃了”。说话的当然是西方记者,我也非常不喜欢他幸灾乐祸的口吻,可是,我无法不痛心地承认他所指出的是事实。钱啊钱,真有那么重要吗?我们不就仅能睡三尺之地吗?我们不就仅有一个胃吗(吃多了还会得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癌症等各种疾病)?我们就那么想把财富传给儿孙而不惜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成为酗酒、吸毒、飙车、鬼混的废物和社会渣滓吗?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为这个饥饿的、贫穷的、暴力的、战争的、杀戮的、血腥的、不公的、恶打杀着善的,已经很混乱很糟糕的世界,做出一点力所能及的改善和奉献呢?

扩而言之,我想起伦敦奥运会刚开幕时,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上的一篇文章,说奥运会能够帮世界放松十七天,“我们可以暂停悲惨和灾难,怀抱希望和灵感,一尝和平可能会是什么样子”。果然,在这十七天里,世界上没发生什么大的战争、杀戮、暴力和灾难,全球都被奥林匹克的体育精神吸引了、感化了。那么,请允许我在此有一个梦想吧——如果就此,世界能变成和平的世界、和谐的世界、友善的世界、全人类共同建设和共同进步的世界,那该有多好啊!

5

还想说说本届奥运会前期发生的一些事,也反映了中外理念的大不同。 在英国本土上近距离接触英国人,我发现他们的一些理念,是我们中国人非常困惑,似乎永远也不能接受的。

比如,在本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之前,中国人民一直在猜测是易建联还是谁将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旗手。易建联表示,这是一个至高的荣誉,如果国家选中他,将是他最光荣和自豪的事情。这番话很激情也很实在,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确乎如此,难道还能有别的选择吗?可是对于英国人来说,回答却是“No”,那些日子,英国上下也都在猜测谁将是点燃伦敦奥运会圣火的人。据媒体介绍有十三位最热门的候选人,其中包括万人迷贝克汉姆、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等。而最有可能入选的,是英国最著名的奥运赛艇选手史蒂夫·雷德格雷夫,他是奥运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是连续在五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全世界仅有五名)的选手之一。然而听说,这位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爵位的老运动员竟然公开表示,他对此“不感兴趣”。虽然后来他还是在开幕式上出现了,从贝克汉姆手中接过了火炬,又传递给七位年轻人,但他在国家面前的“拿搪”还是让我们中国人很惊讶。

又比如,英国好不容易战胜了众多强大的对手,申奥成功;好不容易克服全球性经济危机,荜路蓝缕地把奥运场馆一一建设完工了;好不容易把交通、安保、舆论、民心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基本解决了;好不容易挨到开幕式前期,奥运会的礼花能够“东风夜放花千树”了,可就在那时,先是伦敦巴士司机扬言要在奥运会开幕那天罢工,接着又有数千名内政部员工不顾“将可能直接造成奥运会运作瘫痪”的危险,宣布将在奥运会前一天举行二十四小时的罢工,以求增加工资和不加班,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又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不是乘国家之危,利用奥运会敲诈国家吗?这会给英国丢天大的脸,会让全世界笑话,会使全体英国国民都受到伤害,怎么能这么做呢?!

而且,中国人历来认为面子是非常重要的,即使罢工者一方受了天大的委屈,也应等到奥运盛事顺利结束了再说,哪能成心把外国运动员和游客滞留在边检栏外面,让他们成为自己利益诉求的“人质”呢?!一心为国家着想的中国老百姓,肯定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会支持英国内政大臣不顾个人遭受攻击的危险,公开谴责这次罢工是“可耻”的,也会众口一致地谴责组织罢工的工会,鄙夷他们擅长在这样的国际化活动举行期间为自己的利益造势。

无独有偶,后来又传出了G4S公司的丑闻,负责奥运场馆安保的这家公司在奥运开幕之前,突然声称无法如数派出一万名保安,致使英内政部不得不紧急协调军方,增调了七千名军人补缺。其实,G4S完全有能力胜任奥运会的安保,之所以整出这么一档子事,也是想借奥运会“拿一把”,多挣些英镑——钱啊钱,甭管是昧心钱还是什么钱,你在资本主义英国,怎么表现得这么赤裸裸啊?!

金钱、利益,大是大非问题是这样,而在个人的小性格上,中外观念的不同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们都还清楚地记得牙买加短跑名将博尔特,令非洲最骄傲的黑色闪电,在上届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连续打破三项世界纪录的佳绩,令全世界目瞪口呆。本届伦敦奥运会,他又来了,带着毫不掩饰的夺魁目标和霸气,个性张扬地高调回复那些认为他已经不行了的言论:“不,我的状态很好。我的起跑没有问题,本赛季也没有受伤,一切都很顺利。”“看着吧,我将成为未来田径场上的传奇。我要将我的名字载入史册。”而最后,博尔特的确做到了,接续上届北京奥运会,又一次拿到了三枚金牌,跻身于世界最伟大的奥运会运动员之列。最绝的是,两百米决赛的最后十五米,他还有意放慢了脚步,摆出一副松懈的姿态,而刚一过终点,他就趴在地上做起了俯卧撑,意思是告诉全世界的人,我还留着余劲儿呐,破不破世界纪录,全看我博尔特愿意不愿意!

这是所有中国运动员内心渴望但绝对不敢说出口也不敢做的事。中华民族性格的含蓄内敛,中华传统文化的“谦虚”、“低调”、“说话留有余地”、“夹着尾巴做人”等的教诲熏陶,使我们所有的运动队都表现出非常谨慎的小心翼翼,即使有把握赢取金牌的亦如此。据说唯一的例外是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他率直地说运动员的标准就是两个字——“冠军”,并高调宣布国羽的底线是拿到两金。结果呢,大家全看见了,在两名女双运动员被禁赛的遭际面前,国羽拿到了全部五金,牛啊!

高调与低调,倒是没有什么好与不好、正确与错误的评判问题,在这里,只不过显示了中外文化观念的不同。奥运会不仅只是体育赛场,它之所以能如此吸引全世界几十亿人的眼球,还因为它是各种文化观念、各种世界观、各种价值观之间相互展示、交流与融合、影响的大舞台。

一直以来,都听说学术界是这么分析的:外国人张扬自我个性,中国人讲究集体精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自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也许是因为当初开疆辟土时期,外国人少,不把个人弄好了国家就发展不起来;中国人太多,没有集体精神的话,一盘散沙,国家同样也发展不起来。而今,鸿蒙时代早已远去,各国都已发展起来或曰正在蓬勃发展,人口不断增多但普遍存在劳动力人口减少的情况,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村子,全世界面临共同发展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多交流、多展示,多互相了解、理解和学习,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本着良好、真诚,共同追求真善美和建设地球家园的愿望,是我们世界各国人民应取的态度。

6

最后,我还想说说自己的行业——媒体。作为一个专业年限满三十年的资深记者,我眼睁睁地看到了英国和西方记者是怎么行事的。他们似乎是一群专爱抡大棒的杀手,整天盯着别人的行为,把人往坏处想,给人抹黑,并且,唯恐天下不乱。这和我们中国媒体人的工作理念,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比如,就在伦敦奥运会还有四五天就要开幕的日子里,任何人都感到激动人心,可是众多英媒和西方记者还在一劲儿地挑错,挑政府的错,挑奥组委的错,挑场馆的错,挑安保和交通的错,竭力嘲笑、挖苦和讽刺一切出了纰漏的地方。很少见到他们表扬谁,歌颂就更是不可能。

我知道他们的理由是“媒体就是行使监督权利的行业,记者的责任就是挑错”,这是他们自诩为无冕之王的新闻理念。可是作为一个中国记者,我对西方同行这种一味劈头盖脸的“大棒子报道”,持有不同观点。

说实在的,自从2005年伦敦赢得了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之后,就不幸赶上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房地产业和股市低迷,制造业萎缩,就业率下降,收入减少,号称“西方世界领头羊”的美国到现在也没重拾升势,更影响到欧洲经济的不断走低。就是在这种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英国的两届政府和奥组委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把奥运场馆的建设不懈地推进下去,也在解决交通和安保等问题上荜路蓝缕。最后,克服了资金短缺、工人罢工、部分市民不支持以及百年最大降雨量等一系列困顿和挫折,使所有奥运场馆和奥林匹克公园等都如期建成并通过验收,为奥运会得以顺利召开铺平了道路。卡梅伦首相信心满满地表示,随着伦敦奥运会带来的欢乐效应,将极大地提振民族信心,持续性地推动就业率和经济增长,在未来四年内使英国得到超过一百三十亿英镑的利润……

按照我们中国人“正面肯定为主”的思维方式,英国政府和奥组委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不全面肯定也不至于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吧?再退一步说,新闻不是讲究真实性原则嘛,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是真实的最基本属性吗?

而且,中国人爱说一句老话:“气可鼓而不可泄。”还爱说:“大敌当前,一致对外。”“外”是谁?当然是所有的困难和挑战、纰漏和瑕疵,还有恐怖分子的破坏和捣乱。这难道不是火烧眉毛,最迫切需要共同面对的最大挑战吗?可是不,无冕之王们就是要自行其是地唱反调。

比如,美国和澳大利亚体育代表团到达伦敦那天,由于车载导航定位系统还没及时把新开辟的五十六公里长的奥运专线进行更新,也由于司机对道路不熟悉,大巴车用了四小时才到达驻地。嗬,这下可热闹了,差不多所有媒体都在进行挖苦、指责,即使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立即为此进行了道歉;即使澳大利亚代表团马上接受了道歉,并很理解地表示这么大的赛事不可能不出错;即使英国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宣布说除了美国和澳大利亚,其余所有代表团都准时到达了驻地,但那也不行,媒体还是不依不饶。

又比如前面提到的,当巴士司机和内政部员工扬言罢工时,英媒和西媒的记者们又是一阵兴奋,争相预言“此举可能直接造成奥运会的運作瘫痪”,“入境的运动员和外国游客很可能不能及时进入伦敦”……颇有点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的味道。

我不知道都事到临头了,伦敦市民看到那一片的灰色消息,是高兴,担心,还是沮丧呢?反正当时,身临其境的我作为一个外人,都感到很焦虑。虽然有“戏台前面掉眼泪——替人家担忧”的意味,但我还是担忧,真怕满眼皆是的负面新闻,将会致使英国人丧失团结一致、共赴难关的必胜信心,从而导致伦敦奥运会的失败。毕竟,奥运会不只是属于伦敦,它还属于全世界。

咱们中国人非常爱引用《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道理在中国妇孺皆知,深入人心。不管西媒的同行们还有什么理论,反正在那种“大敌当前”的紧要关头,我讨厌他们无休止地指责、指责、指责下去的做法。当时,我真诚地怀念起我们中国媒体“以正面宣传为主,以鼓舞士气为主,以增强民众的必胜心为主”的工作理念,特别希望他们能够跟我们学学,多做促进工作,少做拆台的事。如今想起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焦虑,哑然失笑的同时,我还是感到自己的疑惑没有解除。

现在,这场盛大的国际大派对已经完结,伦敦奥运会离我们渐行渐远了。英国人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奥运会的所有程序,还拿到了不可思议的二十九块金牌,极大地满足了民族自尊心。而狂欢之后,英国人在想什么呢?

想奥运效益,想经济回暖,想钱包鼓起来,想餐桌上更丰富,想把奥运十七天的欢乐无限地伸展下去,想把眼下越来越糟糕的经济下滑永远忘掉……

他们当然不会想到,有一个中国女作家正在他们身旁,打量着他们,思考着、探求着他们国家的理念——包括新的和旧的,正确的和荒谬的,进步的和倒退的——诸种问题。

而她想得最多的,还是我们中国人从此中收获了什么?

2012年8月15日定稿于英国雷丁市半坡绿屋

猜你喜欢

伦敦英国
英国的环保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伦敦
去往伦敦
英国圣诞节
喧嚣与孤寂:《达洛维夫人》中的伦敦与伦敦人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伦敦畅游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