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012-04-29闫再生
闫再生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他们掌握捕捉灵感的好方法。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呢?
一、学会寻(设)问,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思维是一切言行的先导,因此,数学思维方法不仅决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极大影响着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创设一些问题,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其中。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学习上来。
只要学生是真正主动的学习者,那么他们一定是敢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难的。但也需要我们积极去引导,让学生自己从各个方面去寻找问题,而不是等着老师的问题。如我在教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时,只出示简单的数学信息:小英做了10朵大红花,小莉做的大红花是小英的2倍,学生自然会想到一个相同的问题。小莉做的大红花有多少朵?(小莉做20朵)。这时,我马上加以引导:“你们还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学生便积极参与寻找问题。老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进行分类板书:
(1)小英和小莉一共做了多少朵大红花?
(2)小英比小莉少做多少朵?
(3)小莉比小英多做多少朵?
(1)小英做的大红花是小莉的几分之几?
(2)小英做的大红花比小莉少几分之几?
(3)小莉做的大红花比小英多几分之几?
(1)小英做的大红花是小莉的百分之几?
(2)小英做的大红花比小莉少百分之几?
(3)小莉做的大红花比小英多百分之几?
通过“找问题——提问题——解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寻找问题的能力。
二、学会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主动学习的核心就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探究性学习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于人的疑问。著名数学家波利亚也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我让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我出示三道题目:(1)3/14与5/14;(2)2/3与2/9;(3)3/10与2/5。第l题是同分母分数比大小。第2题是同分子分数比大小,学生容易完成,而第三题既不同分母也不同分子,怎么比较呢?有几个同学想举手发言。我为了让大多数学生学会探究,不是马上叫他们发言,而是让学生参照1、2题的方法去思考,并在草稿纸上试一试。通过几分钟尝试把第三题也完成了。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肯定,同时希望大家还想到什么好方法可以进行比较大小的话,请告诉老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有,我和吴炜帅探究发现既不化分子也不化分母(不通分)可直接比大小。”大家惊讶了。他接着说:“只要把一个分数的分母与另一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又把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数的分母相乘(即对角相乘)。例如3/22与2/15,对角相乘2?2=44,写在2的上方或记在心里,3?5=45,写在3的上方,这样可以看出45比44大,即3/22比2/15大。老师听了不是马上表扬这位同学,而是让所有学生去验证,把刚才比过的三道题去试一试,14?,14?;3?,2?;10?,3?得到结果大家都表示肯定,老师才鼓掌表扬这位发言的同学。
三、学会合作,提高分析、判断和多向思维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首先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充足时间,才能使学生有所发现,并为小组合作讨论作交流准备。学生虽然经过充分的思考后,但也往往还会碰到概念上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自己又决断不下来,希望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验证,此时安排合作学习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例如教学“鸡兔同笼”的应用题:在一棵松树上百灵鸟和松鼠共15只,总共有48条腿,百灵鸟和松树各有多少只?
(1)画表格;(2)填数据;(3)作分析;(4)谈设想;(5)懂算法。
观看上表,你们还有比这更快更好的方法解答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通过小组探究,有的小组发现下面的这种方法好:
还有几个优等生讨论后,提出不列表格,可直接列式解假设答。
假设15只都是松鼠即:
4?5=60(条)60-48=12(条)4-2=2(条)
12?=6(只)百灵鸟 15-6=9(只)松鼠
四、加强互动,提高倾听、辨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对话与互动”的数学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的心理品质,互动可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互动要有师生需求的话题,要有良好的情景。
互动的一般方法是谈话法,又称问答法。师问生答、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学生先是在自学、探究、收集相关新知的数学信息的基础上发现疑问,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很需要在小组中“生生互动”。你说,我说,大家说。增加信息量,相互补充、争辩,共同验证,形成共识。小组互动后,转入组际互动,其实就是全班同学一起对话交流,让每组选派一名同学到前台向大家汇报,与全班同学对话,对新知识每小组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就需要进行组与组,人与人,师与生展开辩论,最终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互动,不仅使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发表自己小组的见解,交换自己的看法,而且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创新等多种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分数加减法中先计算再找规律的题目,1/2+1/3=1/3+l/4=1/4+1/5=1/5+1/6=(结果是5/6,7/12,9/20,11/30)。组组互动交流,有的组汇报发言说:“都要通分才能算出结果的规律。”有的组说:“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分别是2与3,3与4,4与5,5与6它们都是相邻的自然数”。
还有的组发言说:“不仅有以上的规律还有更重要的发现,每个算式里的两个分母相乘的积就是结果的分母,两个分子相加作分子。”这一发言引起全班同学思考和议论。可势顺势出示1/99+l/100的题目让学生去验证。1/99+1/100=199/9900(99+100=199。99?00=9900),验证结果有效。在学生互动达到高潮时,我又安排了l/2-1/3,1/3-1/4,1/4-l/5,l/5-1/6…l/99-l/100的题目,让学生互动交流。几个小组很快找到规律,站起来汇报,从分母角度看是2?=6,3?=12,4?=20,5?=30……99?00=9900;从分子角度看后头的分母减去前面分母3-2=1,4-3=1,5-4=l,6-5=l…100-99=l,分子都得1,最后结果分别是1/6,1/12,l/20, 1/30…1/9900。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有机会说说自己的想法,表达了自己的心声,练大了自己的胆量;听听同学的汇报讲解,辨清解题思路,明白了解题规律,从中感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心里自然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