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E界那些浮躁的事

2012-04-29周凡

新财经 2012年11期
关键词:账面包子财富

周凡

一些生猛的PE(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开始做第三方财富管理了,本行业的事情还没干好,一窝蜂又去干别的。笔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中国PE行业的急功近利,昨天看包子行情不错,就卖包子,包子卖不动了眼红人家卖鞋的,就跑去卖鞋。只是炒作,没创造什么实质价值。

为什么这个行业出现了这种心理:自己的活干不好,老惦记别人的活儿,认为别人的活儿好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经济寒冬到来,所投项目迟迟没有收益,账面上的股份成为“僵尸”,沉不住气的自然就急了;另一方面,募资难,后续融不到钱,于是琢磨着换个名头去融钱。

2012年,PE行业仍徘徊在低谷。数据显示,2012年三季度,平均账面回报为6.07倍,相比二季度9.63倍的平均账面回报下降了37.0%,IPO(首次公开募股)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窄。眼下,由于募资日渐困难,机构们又纷纷降低对LP(有限合伙人)的要求,以前1000万元的门槛现在可能100万元也能投。反观信托业,其资产规模迅速膨胀,今年甚至有望超过6万亿元的规模,连公募基金都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现在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基本是代销机构,客户经理把保险产品、信托、PE产品卖给客户,收取佣金,完全沦为销售产品的工具,基本上没有可能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方案,收取咨询费。而现在,遭遇寒流的PE基金要挽起袖子自己干财富管理了,更可能的情况是,当下PE转型做第三方财富管理也只是给自己多弄了一个部门卖自己家的产品,不过是转换一个发行渠道而已。

PE本身是财富管理的一种,保险公司、公募基金公司和券商的资产管理都是财富管理的一种。客户凭什么把钱交给PE机构管理?客户也有投资收益回报的期望,PE机构能玩得长吗?PE机构以前积累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这种转型只会催生更大的风险。

真正干PE的人不怕经济周期!在美国PE发达的市场,行业经历了数十年的磨砺,在经济好时,PE机构会选择多投些行业,经济下行时就收缩战线,少投些项目,不至于急得跳脚,要转去做别的行业。而中国PE行业起来也就短短10年,是经济腾飞的必然结果,现在经济下行了,浮躁之风难免。所谓术业有专攻,不要去羡慕别人,坚守才是制胜之道。

另一个趋势是,一些PE机构关注点正在往上移动,更关注早期投资成为VC(风险投资)。此外,就是并购性基金的成长,过去10年,由于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上升期,因此中国的PE机构基本属于成长型基金,而在国外占据主流的并购性基金基本上没有。

PE机构往前端移,并不叫人高兴,中国这句“PE VC化和VC PE化”把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事实上,两者的界限非常清晰。干PE的人大都学财务出身,熟练掌握各种金融工具,而干VC的大都学技术和工程出生,有敏感的行业嗅觉,PE的从业人员去干VC,不合适也不专业。

由于一、二级市场的价差日渐缩窄,一个结果是收益减少;二是今年A股市场不景气,IPO退出渠道收窄,二级转让市场也热闹起来,新三板二度扩容也成为PE/VC寄予很大希望的一个渠道。在笔者看来,中国的并购型基金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不过怎样通过并购实现PE的价值,不仅靠人的能力,还有两个核心的要素,一是有无渠道和雄厚的人脉网络,二是有无失败的经验,失败的投资也是经验的一种积累。

在中国PE界,做得比较好的都是带有国企背景的,这些PE背靠大树,活得比较滋润。说到底,这行现在做的还是关系。在如今优胜劣汰阶段,强者恒强。如果非要说转型,那么未来的PE,除了提供资本,从提高附加值的角度出发,还具备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未来可预见的是仅仅掌握关系和金融工具是靠不住的,PE必须具备行业洞察力,提升自己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的专业实力。

猜你喜欢

账面包子财富
账面盈利和账面亏损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股票清算价值
股票清算价值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
包子有毒
卖包子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