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与张平化(上)

2012-04-29王锡堂

党史纵览 2012年11期
关键词:郴州食堂湖南

王锡堂

张平化,湖南省炎陵县(原称酃县)人,1926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同年投身北伐。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他返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并于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酃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张平化便是从这时起,跟随毛泽东闹革命的。之后,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异常困难的时期,张平化始终都没有动摇对毛泽东的真挚感情。毛泽东也十分喜欢这位故乡人,并一直与他保持着非同寻常的联系。

毛泽东亲自提名,张平化回湘担任省委第一书记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被打成反党集团成员,撤销了第一书记职务。由谁来担任此职?毛泽东想到了时任湖北省委第二书记的张平化。当时,张平化作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正参加在庐山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会议一结束,张平化接到通知,要他速去电站大坝水库一趟。张平化来到水库,恰逢毛泽东正在游泳。毛泽东一见张平化,便招手叫他下水同游。张平化从小就会游泳,换了衣服,随即游到了毛泽东身边。毛泽东问道:敢不敢到长江游泳?张平化笑着说:“有主席领着,敢。”毛泽东笑了。

上岸以后,毛泽东和张平化坐下来休息,毛泽东说:“中央决定,派你去湖南担任第一书记,有什么意见?”张平化想着毛泽东在游泳时的那句话的意思,便当即答应了。

其实,这已是毛泽东第二次对张平化委以重任。早在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当时党中央、毛泽东对大城市,特别是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领导人的配备十分重视。因为大城市的工作相当复杂,领导者必须具备很高的政策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熟悉城市管理,还要能抵挡住各种糖衣炮弹的攻击。武汉当时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由谁出任这座特大城市的市委书记,意义重大。1947年开始担任哈尔滨市委书记的张平化有着近两年的城市管理经验,因此被毛泽东看中,点名担任武汉市委书记,主政武汉全市工作。

在以张平化为首的新市委的领导下,武汉秩序迅速恢复,市民生活稳定,人心安定。1954年5月,在武汉抗洪斗争中,张平化率领全市人民,经历100多个昼夜的奋战,终于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保证了武汉全市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毛泽东亲临武汉视察,甚为赞扬,挥笔题写了“庆贺武汉人民战胜1954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的洪水”的题词。

1955年11月,张平化出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二书记。

专列上聆听毛泽东评述苏仙岭“三绝碑”古迹

1960年 1月下旬,毛泽东南巡。3月9日,毛泽东乘坐的专列从广州驶入湖南,在郴州停靠。当时中共湖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正在召开。毛泽东邀请张平化等同志速来郴州座谈。张平化接到电话后,当即带着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赶赴郴州。张平化上车后,将陈洪新向毛泽东作了介绍,毛泽东握着陈洪新的手颇有兴趣地问着:郴州有个三绝碑,你去过吗?陈洪新实话实说:“没去过。”离开湖南整整30年的张平化就更不用说了。毛泽东见在座的人都没去过,便兴致勃勃地介绍说:宋朝有个秦观,此人很有才华,但不得志,被流放到郴州,给了个什么小官,他深感朝廷腐败,报国无门,便满怀愁绪地写了一首《踏莎行》。接着,毛泽东朗朗有韵地背诵起来: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毛泽东一字不漏地背完这首词后,又接着说:宋朝诗人苏轼也遭受同种命运,被贬海南,因而情有同感。他欣赏秦观这首词,特别是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3年后,秦观病逝,苏轼闻讯落泪:“少游(秦观字少游)不幸死逆路,哀哉,世岂复有斯人乎?”并将此词抄录在扇子上,痛附一语:“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大书画家米芾闻讯,感慨更多,便将“秦词”、“苏语”书写下来。后人以“淮海(秦观号淮海居士)词,东坡语,元章(米芾字元章)笔”尊奉为“三绝”,南宋咸淳二年,郴州知军邹恭到任后,“首访旧刻,把玩不止”,命工匠模刻于景色与秦词意境相似的苏仙岭山麓石壁上,史称三绝碑。毛泽东说到这里,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我们不能连邹恭都不如啊!”

张平化等聆听毛泽东讲历史、谈文化,深为领袖博古通今、熟谙历史文化遗产、关心地方古迹名胜所折服,颇受教益,同时也对领袖提出的批评感到心悦诚服。随后,张平化向毛泽东汇报了湖南工作,并陪同毛泽东到衡阳、株洲、长沙视察。

3月27日,中共湖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陈洪新根据张平化的指示,迅速返回郴州,传达此事,并带领部分有关单位负责人参观三绝碑,成立文物保管委员会,拟建护碑亭。与此同时,张平化还向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张际春作了汇报。1961年3月,张际春率人专程来到郴州参观三绝碑,并寻访、搜集秦观在郴州的资料。随后不久,国务院3万元专款便拨到了郴州。别看这区区3万元,在50年前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是党和国家勒紧腰带挤出来的。真可谓是金钱有数,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无价。

1963年10月,张平化邀请陶铸前往郴州参观三绝碑,陶铸根据张平化的要求,答应由中南局再拨一点专款,对三绝碑进一步加以修缮保护。

如今“三绝碑”已成为湖南一处著名景点,深受中外游客称赞。

在讨论“农业六十条”的调查中毛泽东与张平化的一次深谈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召开后,全党遵照毛泽东的指示,迅速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纠正“左”倾错误,调整政策。3月,中共中央再次在广州举行工作会议,讨论和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对纠正社、队规模偏大,公社对下级管得太多太死,民主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规定。并随后开展了讨论“农业六十条”的调查研究工作。

3月29日,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广州,于3月31日在长沙附近停靠。在列车上,张平化将湖南讨论“六十条”草案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他说,在讨论“六十条”中,群众最关心、议论最多的是食堂问题、供给制问题,还有“三包一奖”问题,群众对奖励粮食很感兴趣。

毛泽东说:“粮食是群众生产的,还叫什么奖呢?群众多生产的就可以多归他们,还能拿自己的东西奖自己?可以不叫奖。”

毛泽东在听完张平化一段汇报后,又说:“这只是公社、大队这两级干部的反映,也只是初步的,还没有拿到小队,拿到群众中,拿到有经验的农民中宣读。宣读后会有更多的意见。”说到这里,毛泽东还特别嘱咐,这只是一个草案,要让群众提意见,还要修改,还要补充,切记不要当成一种命令去贯彻。随后,毛泽东问:“群众肯说真话吗?他们肯不肯说话?”

张平化回答:“群众还是肯讲真话的。”

毛泽东说:“‘六十条也是教育干部的主要教材,这个教材经过群众和干部的讨论,对他们的教育就更深刻。将来在5月会议期间,按各省征求群众的意见把条例草案加以修改,再拿到群众中试行。修改后也还不能作为正式的文件,可以叫做修正草案,再在群众中广泛征求意见。”

对于一个中央文件,毛泽东采取如此慎重的态度,如此广泛而深入地征求意见,从“大跃进”以来,实属罕见。

毛泽东与张平化的交谈持续到下午4点多。第二天,毛泽东要在武昌会见古巴青年代表团,必须立即赶赴武汉。他对张平化说,他在湖北停几天,接见几个客人就回来,并嘱咐张平化“以下乡为主”。

4月8日,毛泽东返回长沙。次日,在专列上再次与张平化谈话。这次张平化从乡下调查回来,带来许多具体生动的第一手材料,谈困难,谈问题,也没有多大顾虑,因此毛泽东听得津津有味。

张平化反映,在讨论“六十条”的时候,争论比较多的是3个问题,一个是供给制,一个是食堂,一个是粮食定购问题。关于粮食定购,他说,生产队普遍要求包死,就是把上缴大队的、缴给国家的粮食数都定下来,其余都是生产队的,这样就有了奔头。

谈到食堂问题,张平化说:“讲食堂好的,讲得很多;讲食堂坏的,也讲得很多。我听了以后,觉得原来自己对食堂的看法有些片面。”接着,张平化说:“长沙县黄花公社新湘大队有个社员算过账,他说:‘一年为了吃饭,跑了一千里。一些老太太碰到雨天路滑,走起来很不方便,还有的社员打饭回去,半路上跌了一跤,饭菜就没有了。”

毛泽东说:“愿意参加食堂的是少数人。食堂的确存在这几个问题,用工太多,浪费劳力嘛!浪费柴火、破坏森林嘛!还有浪费粮食,再一个就是社员不能养猪。得两头搞,一头搞食堂,一头是家里开伙。”

汇报供给制问题时,张平化说:“现在可以初步说,供给部分超过百分之三十,肯定不必要,过去搞那么多是错了。估计百分之十左右基本上就解决问题了。

毛泽东说:“如果只包五保户,补助困难户,百分之一、二、三就可以解决问题。百分之三十是多了,这不是真正各尽所能,按劳付酬。基本原则是两条:一个是各尽所能,按劳付酬;一个是价值法则,等价交换。将来所谓公,靠什么呢?靠积累,现在就困难了,现在公社不要搞积累,恐怕两三年之内,新的公社就不要积累。新公社老百姓又怕哩!现在划小,公社多了,它又去搞平调,这个你们要议一下,万万不能再平调,如果认为没有家底又去平调,那可不得了啦!”

毛泽东还告诉张平化,湖北在群众中讨论“六十条”的时候,也集中在这4个问题:供给制问题、食堂问题、粮食问题、体制问题。他说:“供给制,是多劳多得,还是多劳不能多得?平均主义问题嘛!食堂也是个平均主义问题嘛!现在就是要恢复1957年那个时候的评工记分,多劳多得,要恢复那一套。”

毛泽东与张平化的这次交谈,虽然对人民公社仍没有否定,但比起公社化运动时坚持“一大二公”的态度已有了很大的改变。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毛泽东纠正错误的决心。

5月9日,中央工作会议修订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取消了公共食堂和供给制的决定。6月下旬,湖南省三级干部会议后,全省停办公共食堂,并给社员划了自留地,鼓励发展家庭副业,允许社员在屋前屋后开荒种树,受到广大社员群众的拥护。

毛泽东指点湖南工作,为张平化两份调查报告作批示

1961年4月1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率中央工作组来湖南蹲点考察。4月11日晚上,刘少奇来到毛泽东的住处——省委蓉园一号楼,向毛泽东汇报了他在湘潭、宁乡、长沙农村了解到的情况,并表示准备再剖析几个典型,以便统一认识。毛泽东很赞成刘少奇的意见,并根据自己在调查中了解的情况,指出湖南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对中央1960年11月3日《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指示信》(即十二条)贯彻不力,“五风”问题还未得到有效的整顿。随后,两位领导人商量决定,派王任重、王延春等湖北省委领导去湖南住上三五天,帮助湖南解决一些问题。

当晚,毛泽东给汪东兴写了《关于湖南工作的一封信》:

汪东兴同志:

请打电话给王任重、王延春二同志,请他们二人,于十四日下午二时到长沙,在这里住三五天,带全部湖北三级会议简报及重要文件来。帮助湖南解决一些问题,主要是走群众路线,及时看出问题,先下手、争取主动权,这样两个问题。湖南在这两个问题上有些同志似乎还不大懂。(一)对十二条政策没有认真坚持去做,有些县的群众没有真正发动,无蓬蓬勃勃之气,有不敢讲话之风;(二)去冬十月至今,整整半年,五风没有普整,相当多的地区政权还没有从敌人手上夺过来。见事迟,抓得慢,以致春耕大忙临近,有许多地区党还没有取得主动权。古人有言:“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见兔顾犬,未为迟也。”在这次三级会议上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是可以做到的,无所用其忧虑,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此件同时送给湖南省委书记处及少奇和谭震林、胡乔木二同志。

毛泽东

毛泽东的这封信,对湖南省委震动很大,张平化当即作了传达,表示诚恳接受毛泽东对湖南工作的分析和批评。4月14日,张平化给毛泽东、刘少奇、谭震林、胡乔木写信,检查湖南工作中的“恩赐观点”和主观主义的错误,信中这样写道:

主席、少奇、震林、乔木同志:并送任重、延春、东兴同志:

主席四月十一日给汪东兴同志的信,已印发省委书记处同志,并在省委常委和地、市委书记的会议上作了传达和讨论。

这封信,对于湖南省委,首先对于我是一副对症的良药。见事迟,抓得慢,这是我主要的毛病……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充分发动群众,贯彻党的政策。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两种错误:第一种是恩赐观点,不少的地方不是真正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由群众当家做主来解决问题,而由少数人站在群众头上“发政施仁”。第二是主观主义:我们有若干政策性的具体措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例如,过分强调办公共食堂、供给部分过大、征购任务过重等等。

所有这些错误,应该由省委,首先应当是由我负主要责任。我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为了吸取同志们更多的批评和帮助,特将主席的指示和我的检讨,同时发给参加我省三级干部会议上的工作队长、县委书记、地委和市委书记,省委以及各部门的领导同志阅读。

张平化

4月17日,张平化在全省三级干部会议上讲话时,再次检查了工作中的“恩赐观点”和主观主义的错误,要求全省各级干部按照党的八届九中全会的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下决心纠正“五风”,把全省农业生产抓上去。

5月2日,张平化率省委工作组到浏阳县文家市公社大江大队蹲点调查,同时在文家市作恢复手工业合作社和供销社的试点。5月13日,张平化致信毛泽东,就在大江大队调查的情况作了汇报。毛泽东对此信十分重视。5月14日,毛泽东将张平化的信转发各中央局、省、市区党委,并在回信中写道:“你的这封信可发至湖南各地、市、县、社党委研究,仿照办理。都要坚决走群众路线,一切问题都要和群众商量,然后共同决定,作为政策贯彻执行。各级党委,不许不作调查研究工作。绝对禁止党委少数人不作调查,不同群众商量,关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所谓政策。”随后,湖南各级领导纷纷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着手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1962年5月,毛泽东再次到湖南开展调查研究,张平化汇报了湖南城乡形势和农村工作。毛泽东指出,各级党委书记要深入基层,解剖麻雀,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地弄清楚农村当前问题的症结所在,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随后,张平化深入农村就如何抓好生产队的经营管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调研中发现汉寿县洲口公社小港大队第十三生产队从巩固集体经济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活制宜,制定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严格的责任制度,有临时包工,有小段包工,有季节包工,有常年包工。有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不但注意工夫数量,而且特别注意工夫质量。9月8日,张平化再次向毛泽东写信,介绍了汉寿县洲口公社小港大队十三生产队的经验。9月25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在信中批示:“印发各同志,请各省、市、区党委同志们注意研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改善生产队的经营管理。”

1964年5月,湖南省委作出《关于推广小港十三队经营管理经验的决定》,大力推广汉寿县小港十三队的经营管理经验,为全省农业生产管理工作树立了一面红旗。(题图为1965年张平化陪同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的合影。)

(责任编辑:徐 嘉)

猜你喜欢

郴州食堂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郭文龙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中共郴州历史的重要启示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与爱同行
——郴州慈善之歌
三线建设在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