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人颜色千丝发 大将功名万马蹄

2012-04-29许礼平

收藏·拍卖 2012年11期
关键词:徐氏

许礼平

八十多年前,徐树铮在伦敦考察时,参观了大文豪约翰逊(Samuel Johnson)时常到的老酒店,且在来宾簿上留言:“今既得坐先生之座,而先生之书,尚不知何日能读。且闻先生生时穷愁困苦,而殁后乃享此盛名。余今身为显官,仆仆风尘,忽焉灭没,不复知后此有人知我姓名与否,此又重可愧念者矣!”留言中所谓“忽焉灭没”,真是一语成谶,约莫半年之后,徐氏被仇家“灭没”了。

忽焉灭没

其时南通名土张謇得知徐氏死讯。用佳墨精纸,自为长联挽徐树铮,该联悬东奥山庄墙壁。那东奥山庄者,就是当日徐树铮与张謇订交坐谈之地。联曰:“语谶无端,听大江东去歌残,忽焉感流不尽英雄血;边才正亟,叹蒲海西头事大,从何处更得此龙虎人。”上联“语谶无端,听大江东去歌残,忽焉感流不尽英雄血;”所谓“忽焉感”,所谓“语谶无端”和上文的“忽焉灭没”正有暗合。

非凡两大事

徐一生对国家民族最大贡献两事:

一、辛亥鼎革间,两军争持,正未知鹿死谁手。当此时,前敌四十二将领突然联名通电主张共和,令清廷顿失依靠,促成协议退位。而这通电就是徐树铮的手笔。

二、1919年,受命为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总司令任内,利用日本资助的军备,运用策略,恩威并施,兵不血刃,让蒙古在日本垂涎威胁之下,仍能自动撤销自治,回归中国版图。孙中山曾电贺徐“旬日间建此奇功”,又云“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因有此基础,所以1922年1月徐氏到桂林晤孙中山,事后孙致蒋介石函,有谓“徐君此来,慰我数年渴望”之语。孙并评徐为“颇有觉悟”,“较有信义而不巧滑”。

再扯远一点,徐自桂回沪,与方枢(立之)言:在桂见了许多名满天下的人物,但将来真正助孙中山成功的恐怕是蒋介石。后来蒋一度离孙回宁波老家,徐即函孙劝切不可放蒋走,同时函蒋劝千万勿离孙,徐知人如此。

非亲日派

徐氏处事,勇于担当。但时人每把徐树铮划为“亲日派”,而“亲日派”往往与“卖国贼”加等号。但时论不等同事实。在此且以一事为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宣布中立。日本垂涎德国在华利益,对德宣战。日攻青岛,徐树铮时任陆军部次长,知青岛德军的军火不足,于是擅作主张,运一列车军火接济驻守青岛德军。时山东将军靳云鹏奇之,电询徐,谓徐瞒住总统(袁)总长(段)干这事,万一泄漏怎办?徐复电谓,日本系强邻,中国积弱,近一二十年内,中国想有任何作为,只要得不到日本的谅解,必办不成,所以表面上要态度亲日。但日本绝非中国的朋友,将来中国真正的朋友是美洲的美国和欧洲的德国。现在青岛的局面德国处危困中,这批军火就是要和德国成为患难之交。事成,可为两国建立永久友谊,于国家有利。失败了,是他个人行为,与国家无关,拿他问罪好了。所以这事不能与总统总长说明。靳云鹏被说服办妥此事,而事后段也认为办得很对。可见徐的机智和识见。

英雄手段每非常

武昌首义,六合鼎沸,北洋第六镇统制吴禄贞拟在北方(石家庄)发难,吴系实力派,如果事成,切断京汉线,直捣京师,那时天下又是另一种局面。而刚被清廷起用主持大局的袁世凯,侦知此计划,即密电段祺瑞除掉吴禄贞。段则交“小诸葛”徐树铮谋划,徐以刚离开第六镇,情况熟悉,在第六镇内觅得合适人选,以吴禄贞心腹的马队管带马蕙田(步洲)做杀手,十一月十六日夜间实行狙杀,马还把吴的首级割下表功。

关于吴禄贞之死,长期以来是“烛光斧影”,“匣剑帷灯”,而上述资料则是据徐树铮部下皖系边防第三师师长陈文运、张敦和《徐树铮的生平》,吴禄贞拍档何遂《辛亥革命亲历纪实》而来。

诗人儒将

徐树铮亦诗人、亦儒将,“美人颜色千丝发,大将功名万马蹄。”是他赠友诗中的一联,其文采风流,顾盼自豪,句意比苏曼殊的“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索题诗”,那意象还更概括和宏大。

读其《视昔轩遗稿》中有《兜香阁诗》二卷。其中如《片濑七夕》云:“惆怅江湖载酒船,堕欢一例邈如烟。天涯芳草无归路,门外桃花几去年。只许目波成旖旎,愿为发泽附婵娟。楼高莫放珠帘下,任被双星笑未眠。”诗意的旖旎婉约,却是出自开国上将之手呢。

雅善昆曲

徐氏纵横捭阖、游刃军政之余,既擅诗文、复喜昆曲。1925年春受命为“考察欧美日本各国政治专使”考察到伦敦时,应邀到伦敦大学东方研究系,以“乐通于政”为题讲演,洋洋数千言,什么黄钟、大吕,古奥深涩,让翻译翁之恚(考察团秘书)头痛不已。又尝被邀至英国艺术最高学府皇家学院讲演,题为“中国古今音乐沿革”,英译宣读,座中不乏内行老番,皆首肯不置,翌日《泰晤士报》载称,徐专使作为中国军人有此文学成就,不胜钦佩云云。

书法知遇 生死之交

徐氏书法造诣甚高,其一生风云际遇亦缘于书法。辛丑(1901)间徐氏到济南投奔袁世凯不果,在旅店为人写楹联时,巧遇段祺瑞,段观其字苍劲有力,察其人气宇轩昂,遂延揽为书记官,自此徐终生随段。

段徐的知遇确是非比寻常。现时评论政治人物,倘遇非我阵营,辄喜欢边骂边往卑鄙处猜想,所以数十年来,难有对段、徐关系说句大公的话。但在徐氏三子徐道邻的笔下,却可以见到一幅“生死之交”的场面。他说:

先生(指徐树铮)安葬的棺木,是合肥(指段祺瑞,下同)购赠的。但是“抚恤”“惩凶”的一类官样文章,始终阙如。我过去为这一点,一直对合肥不满……后来又看到曾宗鉴先生在一段笔记里说:十五年四月,合肥下野出京,“专车开出后一小时,合肥步入车厅,问车过廊房停留多久?又问‘又铮遇难是否即在车站?及车过廊房,合肥开窗西望,历十分钟,口唇微动,喃喃若有言,老泪盈眶,掩面入卧”。前几年又在台北看到合肥的孙子昌义,他说“爷爷嘱咐的,每年摆供,祖先牌位旁边,必须要摆徐爷爷的牌位,给徐爷爷磕头”。我于是格外明白老人家心里,自有他的分寸。

两幅墨宝

徐氏擅书名,但流传却极鲜,其女公子徐樱尝慨叹:“我们后人手里连片纸只字都没有!”笔者平素喜搜集近百年来名家翰墨,有缘竞得徐树铮法书两帧,一为赠翯侪“内外如一”横幅,一为自书诗立轴,其诗云:一茎草见丈六身,一花一叶礼天人。泰山须弥要等视,堂坳浮舟何处寻。”见载徐树铮《兜香阁集》第二卷,题为《赠钱芥臣》(钱芥尘一作钱芥臣),诗中前两句用佛典,后两句用庄子典,内容甚切芥尘,蕴含禅意。

芥尘其人

钱芥尘(1887-1969)者,浙江嘉兴人,钱陈群七世孙,上海著名报人。钱氏南人北相,高大威猛,学识渊博,重义轻财,交游极广,与张学良为谱兄弟。钱芥尘解放后为老友邵力子推荐任上海文史馆第一批馆员,1955年潘汉年出事,钱也被递入狱,邵老帮忙说项,终以三年牢狱作了。“文革”复再受屈,以八十四岁高龄辞世。著述《三到集》稿本被抄消失。

百年身后

徐树铮生四子六女,长子审义,原名审宪,次子审武,五岁殇,三子审交,字道邻,四子更生,亦五岁殇。宪是宪法,武是武备,交是外交,从儿子命名可见徐氏的政治思考。

三公子道邻(1906-1973),留德博士,贵为蒋公侍从室红人(蒋公或为感激徐树铮当年知遇,延揽道邻入幕参与机要),抗战胜利后尝到法院、军事委员会状告张之江、冯玉祥杀父,终不呆。道邻女公子徐小虎系美术史家,有声于时。

徐树铮长女徐樱(1910-1993),适李方桂。上世纪印年代自美回国为父修建墓园,孝思不匮。

著述流传

徐氏著述,生前刊有《建国铨真》(1921),殁后其长公子审义刻印《视昔轩文》、《兜香阁诗》、《碧梦盒词》合刊本(1931)行世。三公子道邻承胡适之命,费三十年之力撰述年谱,稿成胡殁,1962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书名《徐树铮先生文集年谱合刊》,越二十多年徐樱增补再版。1963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数据编辑组编《徐树铮电稿》(近代史资料专刊第二号)。

猜你喜欢

徐氏
吴逝冰《徐氏泥彩塑》
难逃的凶手
难逃的凶手
文献学视阈下的《蘅花馆诗鈔》用字研究
——兼议《中国书法全集73》徐氏楷书编排之失
徐氏超能笔
徐氏超能笔
会跳的骷髅
会跳的骷髅
郑板桥废止“法令”
徐大椿学术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