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2-04-29梁医
梁医
摘要: 文章从多方面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优秀的创新品质,以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 数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思维性极强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谈谈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主动地参加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淡化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简单地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但这并非就是说教师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了,事实上,教师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外因。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提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实际措施,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上少有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之间缺少有价值的“讨论”,师生之间也缺乏“真诚”与“平等”的“对话”。
教学中应提倡学生问问题,诱导他们问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鸣别人所不鸣,为别人所不为。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表现出不依常规、用新颖的求异思想和方法解答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学生创造良机,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对课外读物提出质疑,让学生的天赋和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另外,还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因为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就需要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让他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归纳、类比能力
归纳是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类比是指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猜想是指以某些已知的事实和经验为依据,对数学问题做出推测性的判断,这个判断是否正确有待进一步证明。归纳、类比和猜想的有机结合是探索数学规律的常用方法,对学生解题也有很大帮助。
四、引入开放题教学,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也正因为这样,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往往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开放题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真正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通过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知觉思维能力
数形结合是伴随解析几何的产生而产生的,数形结合使得代数抽象性与集合的直接性相结合,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正如数学家拉格朗日所说:“只要代数同几何分道扬镳,它们的进展就缓慢,它们的应用就狭窄,但是当两者结成伴侣时,它们就互相吸取新鲜活力,就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直觉思维是指人们不受逻辑规则约束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直接思维和逻辑思维一样,都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形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从教学层面看,也可以说是从传统型教学、改良型教学向创新教学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优秀的创新品质。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
总之,为把素质教育思想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改革传统的以教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意识,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吸收新知识,运用新方法,只有这样,创新教育思想才能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李森.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郭睿青.数学课堂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探讨[J].数学教学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