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享乐主义价值观批判

2012-04-29程立涛

教学与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欲望价值观

程立涛

[关键词]技术元素;欲望;享乐主义;价值观

[摘要]现代技术在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促进了日常生活的现代化,提升了人们的愉悦度和幸福指数;另一方面也导致对技术的過度依赖,为技术享乐主义价值观提供了温床。无处不在的新技术的应用,很容易使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沉迷于技术所带来的舒适、便利与快捷,忽视它可能造成的诸多危害,如自我的迷失、对优良生活习俗的侵蚀、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观念的盛行、共同生活纽带的松弛以及社会的原子化趋势等。必须结合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理智地分析新技术成果的利弊,重视对青少年价值选择的引导,克服技术对生活的殖民化,实现技术运用与人类进步的内在和谐。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2)12-0068-06

现代技术作为人类文明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它在与工业社会全面结盟的過程中,向人类展示了极富诱惑力的广阔前景。人们在满腔热情地拥抱新技术成就的同时,憧憬着技术产品所造就的梦幻般的生活,各种内在欲望被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来,导致技术享乐主义价值观的萌生。

一、技术享乐主义的形成与表现

所谓技术享乐主义是指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无头脑地赞美新技术所带来的感性享乐,迷恋和追逐时尚的技术产品及其导致的瞬间满足、感官刺激和巅峰体验,自我放纵、游戏人生。与以往的享乐主义相比,其最大特点是充分依赖和使用新技术产品,追求“舒适、速度和效率的全方位享受”。技术享乐主义是当代价值观的凸显形式,它是伴随现代科技在日常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发生的新现象。当今数字化时代,每一项新的技术发明或发现的问世,首先考虑的是对于解放劳动力以及方便和改善人们生活的意义。如今,洗衣机、电冰箱、电话、微波炉、电脑等先进技术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把人们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休闲时间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不断更新换代的手机产品,融通讯与娱乐功能于一体,使人们在通话之余尽情享受新技术的乐趣。车载高档音响系统的配置,让人们在行驶途中欣赏音乐的美妙,感受生活的意义。新技术已成为生活结构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在造福人类、造福社会的過程中,促进了日常生活的技术化和现代化。

技术不仅提升了生活质量,也潜在地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一些人享受私家轿车的舒适和快捷,也伴随某种优越感和炫耀目的,成为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表达。当人们出差或旅游入住酒店(尤其是高档酒店)时,新技术元素往往尽显其中。这里有智能化的客房服务系统、专门为高档客房准备的娱乐和影像系统。客人只需点击iPhone的屏幕,便可享受电脑程序所提供的就餐、住宿等一系列优质服务。它所创造的舒适环境和便利条件,持续不断地刺激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并为享乐欲望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人们对新技术的好奇心、重新认识和积极认同,最初是从商业化的技术产品的应用开始的。在个人生活变得异常重要的现代社会,新技术成果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应用,有助于个人的自我实现、自我放纵,满足其多样化的感官欲求,符合个人对私生活领域“自由权”的追求。它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导致了对技术的過度依赖和“技术崇拜”,孕育着技术享乐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商业对技术享受所做的考虑,几乎渗透于消费生活的每个领域和具体细节,并恰当地迎合了大众的某种心理需要。从消费心理看,现代人总害怕错過什么,担心成为技术时代的落伍者。受商业利润的支配,商家会千方百计地激发和调动这种情绪,“深入开发能使自我兴奋、享受、满意的一切可能性。”他们为技术产品注入了“绝对命令”,要求调动媒体影像等富于震撼力的视觉手段,唤起大众对技术消费的无限欲望。因为“在消费文化影像中,以及在独特的、直接产生广泛的身体刺激与审美快感的消费场所中,情感快乐与梦想、欲望都是大受欢迎的。”如果说传统伦理文化的原则是“延迟满足”,那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则遵循“即刻满足”的消费道德要求。在电视屏幕和各种媒体广告的诱惑下,他们扔掉了自我节制的道德训诫,抛弃了各种禁欲主义的陈规陋俗,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享受技术大餐的過程中。“他们因此会买下最时髦的高科技计算机和价格令人咋舌的抹布。奢侈品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高新技术的问世,那些大众产品的制作几乎可以同名牌媲美,名不见经传的服装GalvinKlein或Gueci与名牌Hermes或LouisVuitton较起劲了,其价格的差异只是因尺寸不同而不同。”行为的变化往往从个体价值观开始,以全面的社会和心理转型而告终。

众所周知,青少年是新技术市场的庞大消费主体,而先进的数码产品无疑成为他们的主导娱乐方式。无论是先进的电脑网络设备,还是颇具个性化的ipad,甚至豪华跑车和摩托车,喜爱、购买并使用的大多是青少年。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时期,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幻想,在个人爱好和价值选择上不拘一格。他们喜欢追逐各种流行时尚,勇敢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和魅力,求新求变的愿望十分强烈。他们尤其对数码电子产品情有独钟,因为这些产品能够激发活力与梦想,满足他们个性化的生活和交往需求,因而非常切合青少年的要求。青少年选择并享受新技术产品并没有错,也不必为此担当某种道义责任。然而,由于技术自身设定了有限的选择空间,唯有适应技术标准才能使用技术产品。对缺乏社会阅历的青少年来说,由于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很容易沉迷于变幻莫测的技术世界,并由此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生活和身体健康,乃至危害到个人情感、意志和价值选择。毕竟在商业主导的技术市场面前,青少年的选择往往是消极被动的。当新科技产品成为无尽的“诱惑者”的时候,技术享乐主义价值观也会潜入生活内部,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不知不觉地扎下根。

二、技术享乐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危害

当代社会,技术享乐主义对个体健康人格的腐蚀,对优秀道德传统的威胁以及对人际交往、公共秩序和人类精神生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盲目崇拜新技术产品,沉迷于技术所带来的舒适、便利与快捷,忽视技术可能导致的多种风险,导致人自身的迷失、贬值和异化等不良后果。

人们通常把技术比作“双刃剑”,主要是隐喻技术本身及其运用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青少年在追随技术时尚的過程中,如果缺乏理智的态度和审慎的思维,极容易被眼花缭乱的新技术产品遮蔽双眼,過度专注产品本身的外观与性能,而失去自主判断和理性选择能力。例如,他们在互联网上冲浪时,常常会有一种强烈的身心解放感,仿佛置身虚无缥缈的梦幻世界,此时最容易忘却道德约束,变得冷酷麻木,成为自身嗜好的奴隶。在这里,技术往往被他们看做是现代生活的美妙体验。然而,技术时尚对日常生活的深层介入,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消融了实与虚、真与假、是与非的明确界限,在充分满足青少年的占有欲和支配欲,使他们获得更高的认同感的同时,人的自我存在也被技术力量征服了。消费社会是充满诱惑的,它使人意志消沉,精神萎靡,思想颓废。由于青少年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对抗外界诱惑的抵御能力相对不足,理性又无法使他们坚守正确的原则,往往会轻易坠入预先设置的陷阱中,在无尽变幻的技术时尚中迷失自我。新技术乃是通過对“物”的符号性确证,潜在地建立起“物”对“人”的统治性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技术的胜利意味着主体性的丧失。按照尼采的理解,现代性带给人们的是痛苦和悲剧。感官享乐、物性追求不過是对生活压力和痛苦的消极逃避,而不是积极有益的建构。后现代理论家鲍曼也认为,人们享受欲望满足所带来的乐趣,是为了逃避直面生命的短暂和死亡所导致的痛苦。因为沉湎于技术享乐“可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并防止我们思考痛苦的真正原因——死亡和生命的短暂。”在极富流动性的现代社会,人们寄希望于技术所创造的梦幻世界,以重组被破坏掉的时空秩序,获得精神寄托并创造生活的意义。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生老病死等诸如此类的“原本现象”乃是人类历史上反复遭遇、既无法回避也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新技术产品固然可以作为快乐的载体,或者说它可以带来暂时的快乐,使人们淡化痛苦或不幸的处境,但它绝不等同于快乐本身。若青少年醉心于电子摇滚乐的心灵震颤,或在网络游戏面前流连忘返,一味沉浸于短暂而肤浅的技术享乐,必然会消磨掉自己的意志和情感,失去追求远大理想和信仰的动力,从而加剧精神世界的折磨和痛苦。在这个意义上,技术享乐主义所吞噬掉的不仅是地球上宝贵的物质资源,还包括现代人的思想和灵魂。

2.新技术对人的动物性感官享受的满足,冲破了以往道德和法律的种种限制,导致家庭和社会伦理生活的巨大混乱。

研究发现,欧洲新教伦理中的禁欲主义传统,不仅仅是宗教道德的内在约束,它与当时人们对梅毒流行的恐惧有关。“面对纵欲可能产生的可怕后果,人们对婚外性行为的憎恶感逐渐普遍化,延伸转化为对婚内性生活的节制和对一切与享乐相关事务的排斥。”如今,治疗梅毒和其他性病的医疗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先进的避孕技术成果日益大众化,有效地解决了性享乐与避孕的根本冲突。人们长期坚守的贞操观念、禁欲观念被现代技术轻而易举地突破,长久被压抑的性需求得以宣泄。不断更新的医疗技术和诸多新药物、新器械的问世,各种打着新技术招牌的“仿真”性用品,在医药(医疗)市场上几近泛滥成灾地推广,无疑助长了社会大众享乐主义情绪的蔓延。不仅如此,来自互联网的色情淫秽图片、性爱游戏等,被一些青少年随意地点击浏览,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模仿行为,追求新的经验和感受,甚至诱导他们挑战禁忌、走向性犯罪。网络媒体所充斥的各种性文化,实质上是对人的身体的消费,然而其纵欲与愉悦难分难解,良莠不齐,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网民的身心健康。

新技术在推动性解放的同时,给社会提出了诸多伦理和道德难题。有资料显示,如今的“法国大约有200来家‘交换性伙伴的夜总会,约有40万热衷于此活动的法国人经常出没于此,当然还有一些人在业余时也有搞搞这样‘交换的爱好。”“根据ACSF的调查,法国约有4%的男性和1%的女性可能参与这种‘交换活动,10%的男性和2%的女性与多名异性同时保持了关系。”由于先进技术手段的选择和应用,导致许多不道德的“隐私”行为的发生更加隐蔽,失去了强有力的外在监督,激发了一些人对性享乐的追求,致使一夜情、性爱俱乐部、“换妻游戏”等现象频频发生。无疑,新技术加剧了性享乐主义的泛滥,社会正常的性伦理和家庭伦理秩序被颠覆了。“在消费逻辑的操控中,无度的生理宣泄和梦幻欲望成为生活的主轴,电视、影像和网络在为所有‘粉丝生产‘超女、‘华姐之类的文化仿真品竭尽全力。……旧时代的所有伦常、意义和价值在新时代的冒险、纵欲、新奇和永无休止的时尚转换中黯然失色。”伴随现代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伦理中勤俭朴素、自我约束的优秀道德渐趋瓦解,追求感性享乐的“消费道德”日益盛行。技术在其中发挥着催化和诱变的功能。

3.助长了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盛行,导致共同体联结纽带的松弛和社会原子化趋势加剧。

一些人为了追逐享乐欲望的满足,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敛取钱财,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技术享乐主义必然会加剧拜金主义的泛滥,导致人性的腐化堕落,这是值得人们高度警惕的。法国哲学家利鲍维斯基曾说:“在享乐行为得到青睐时,个人主义便在这消费社会泛滥,以‘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成了法国人的信条。”在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若不适当地将技术工具对象化,沉浸于其中而不能自拔,极容易忽视他人和社会的存在,形成某种极端化的个人偏好。如果听任这种偏好自由地发展下去,很可能养成乖戾的个性和生活方式,导致与他人沟通或合作的困难,从而将“自我中心”的价值观推向极端。在浓厚的商业氛围中,为了保持顾客消费欲望的不间断性,新技术往往“通過媒体与陈列的广告宣传……通過影像来经常地再生产人们的欲望。”媒体技术所打造的往往是全民“共同享乐”的盛宴,其究竟是美食还是毒药,需要个人良好的判断力和辨别力予以确证。对这些处于社会化进程中的青少年来说,把自己封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切断与外界的丰富社会联系,导致生活世界的混乱和颠倒,其潜在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当人们在互联网上冲浪,尽情享受技术带来的身心愉悦时,“不用与任何让你厌烦的人打交道,不用被迫倾听任何让你愤怒的言论,可以在网上进行‘孤独的狂欢,尽情地享受‘寂寞的欢愉。”对于此类自我封闭式的自娱自乐,托克维尔称为“渺小和粗鄙的快乐”。在这里,“目标的丧失是与一种狭隘化相联系的。人们因为只顾他们的个人生活而失去了更为宽阔的视野。”追求享乐必然导致个人视野的收缩,返回到自我中心的小圈子,引发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崇拜。而“个人主义的黑暗面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们的生活既平庸又狭窄,使我们的生活更缺乏意义,更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尼采把这种追求自私享乐者称为“最后的人”,这些人处于生命衰落的最低点,他们的生命中不再有任何抱负,仅存的那点东西就是“可怜的舒适”。现实生活中,由于新技术元素持续不断的介入,一些人对技术的過度依恋和沉迷,导致人际关系呈现出碎片化、虚幻化等特征,一些重要的人类情感正在消失,个体心灵沙漠化的趋势不断加剧,社会的原子化、精神冷漠和相互疏离,人们彼此间的沟通越来越困难,社会失掉了原本固有的“黏性”——共同感受和生活经验。

三、抵御技术享乐主义侵害的路径

分享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革命性成果,必须深刻反思现代性的利与弊,从制度设计和个人观念的改变人手,自觉抵制和克服技术所引发的人格障碍和心理残缺,尤其要强化对青少年的技术文化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在适应技术文化中不断超越它,以维护人的独立、尊严和权利。

1.反思和批判现代性,抑制媒体对新技术的過度炒作,建立周密的技术风险防控体系,消除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殖民化。

现代性的悖论在于:一方面,几乎所有的意识形态都谴责享乐主义价值观,要求人们恪守节俭和自我约束的道德信条;另一方面,市场又按照自身的逻辑,不断推出新的技术产品,借助媒体广告和其他技术手段,千方百计地激发、诱惑人们的消费欲望,鼓励高消费、超前消费,并把它看作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因此,对技术享乐主义价值观的批判,必须结合对现代性的深入反思和批判。现代性承载着人类的快乐和幸福,也寄托着青少年的美好理想。现代技术进步及其与商业的结盟,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新技术产品的需求,而且似乎实现了它最初的美好承诺。由于技术背后的商业目的驱使,致使技术享乐主义价值观如同“看不见的手”,在无形中刺激着人们享乐欲望的不断产生。数字化时代的新技术及其产品,在培养和塑造新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满足人们物质性的感官享乐需求的同时,也潜在地加剧了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殖民化。

从根本上说,“技术是一个媒介物而不是一个根本的原因。技术的设计、选择和应用是社会选择的问题。”技术本身并不关注自身的责任,它要求科技工作者和政府共同反思风险的担当问题。在这个過程中,政府的公共选择和制度安排尤为重要,它对引导新技术的合理运用发挥着重要作用。消除技术对人性的潜在危害,抵御技术享乐主义对青少年思想观念的侵蚀,必须通過严厉的资格准入制度,对媒体广告和其他技术产品的宣传进行限制,抑制各类媒体对新技术的過度炒作,克服由此引发的技术幻觉和技术冲动,引导公众以理性的态度审视和选择技术产品。同时,在每一项新技术产品投入使用前,相关部门都应充分考虑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通過设置使用阈限或技术控制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使用過程中的风险。科技工作者应当对新技术产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调查分析,切实把握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总之,通過建立全社会的技术约束和防控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技术风险的发生。为技术产品的使用设置限度,实质上是为人类不断膨胀的欲望设置限度。

2.强化自我防范意识,审慎地运用各类技术产品,消除技术享乐主义对良好习性的侵蚀。

人性化是未来技术进步的趋势。技术与人的内在同一性,不断加深人与技术产品的“亲近感”,它改变着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成为个人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的重要方式。由于新技术对人类能力的巨大提升,极大地鼓舞了人的自信心,很容易使人产生自高自大的错觉,并演化为新技术时代的“妄想狂”,以为自己具有超越一切的文化使命,并因此忽视或放弃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当然,承认技术发展及其使用過程中所蕴含的风险,并不意味着我们采取“拒斥”新技术的立场,或完全放弃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技术本身是“价值中立的”,但技术产品使用過程可能导致的种种后果,对个体而言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任何技术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中的青少年,在面对令人目眩的新技术产品时,必须拥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审慎地选择和使用各种新技术产品。须知,海德格尔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精神萎缩之悖论的阐述,值得每一个理性的人深思。

与技术进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人类对自我的认知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技术的确能带来效率、便利和快乐,但“有趣”和“便利”从来也不等同于意义本身。技术的悲剧往往潜藏在个体生活的细微之处。因此,对技术风险的防范必须从个人生活的每个细节做起。对青少年而言,首先要在内心深处,学会抵御新技术神话般完美的诱惑,筑起一道坚固的心理防线,对新技术成果可能导致的危害保持高度警惕。要充分意识到这种危害不仅是生理的,还有心灵和人格方面的。我们不能够只顾及技术的便利和舒适,遗忘了自己作为主体的能动性与历史使命。其次,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充分运用理性的力量,清醒地辨识、正确地对待新技术及其成果。技术能够解放人的劳动,使人们获得更大的身心自由,但它决不能主宰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成为它的“附庸”。是盲从于技术所带来的身心享乐,还是清醒理智地对待技术成果,完全依赖个人的认知和审慎。

3.增进人际沟通和交流,积累共同生活经验,强化共同体纽带,有效克服技术享乐主义所导致的精神冷漠、疏离和异化。

总体上看,技术享乐主义是伴随从传统到现代、从超验到体验、从禁欲到享乐的全面的社会和心理转型而实现的。如果说现代性的潮流无法避免,那么,在接纳现代性的同时就必须勇于接受它的挑战。一些人之沉浸于技术享乐而无法自拔,实际上是沦为自身无法遏制的欲望的奴隶。人们可以从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做起,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实践,增进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获得基本的价值共识,以此克服“技术沉迷”所导致的社会缺陷和人格缺陷,强化共同体的联结纽带。须知,再先进的技术产品也只是工具,不可能满足人类精神的需要,也不是人们追求的意义或目的本身。对青少年而言,从虚幻的技术世界中走出来,回归正常的人类生活,乃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通過融入现实的社会生活,分享大众的共同感受和生活经验,克服技术认知的错位,修补碎片化的人际关系,获得精神慰藉和价值依托,增进对社会的理解和信任,摆脱技术对人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制约,为个体精神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把技术看做是生命支撑的基础,力图通過享用新技术而充实生命,再造生命的意义,不過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必须明确,追求美好生活与技术享乐主义完全是两回事。美好生活是健康文明的、有节制的,符合人性的内在要求和人生发展的规律。而技术享乐主义则是粗俗的、浅薄的和“拒斥意义的”,它诱使青少年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走向个性偏执和自我沉溺。技术产品不是永恒的精神依托,也不能作为信仰的对象,它无法从根本上进人人的精神世界。因此,无论是崇尚物质的感性享乐主义,还是依托新技术成果的技术享乐主义,本质上都无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无助于人类自由的获得和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青少年价值选择的引导,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这是有效克服现代性悖论,消除技术享乐主义价值观的腐蚀,实现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之内在和谐的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李文苓]

猜你喜欢

欲望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冬》:孤独的狂欢
面向“忏悔”——奥古斯丁《忏悔录》的现代启示
论奥尼尔剧作《榆树下的欲望》的死亡主题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