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纪录式调查节目

2012-04-29何羿翯

新闻世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门诊量平价纪录

何羿翯

【摘要】惠民的平价医院是否一直实现看病平价的承诺,同时,医院的自身发展如何保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记者先后多次采取不带机随机调查采访,和带机跟踪纪录式拍摄。通过对调查到的一手资料,再和院方提供的数据进行对比,调查的结论完全支持事先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平价医院能够生存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调查纪录式拍摄数据分析

2006年北京地区第一家平价医院,上地平价医院开业,开业之初,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城市》栏目,就做过相关报道。开业最初,医院因其看病平价的承诺,吸引了一些患者。而在医院开办一年半的时候,即经过了开业前半年的调整、一年多的运行,医院走上正轨以后,医院是不是还在执行当初承诺的平价成了许多人关心的焦点;同时,执行平价,医院的生存甚至发展还有没有保障,也成了许多人的疑问。带着这些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节目展开调查。

本次节目的调查和以往不同,首先由主编和记者不带摄像机,先行了解、调查。在和院长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面对面交谈后,和院方达成了共识和一致,并取得了采访对象的充分认可和信任,我们得到了医院整体情况介绍和核心的财务数据:各科室人员2006年的年收入、月收入;各科室2006年整体的年收入、月收入,以及收入的来源;2006年各月以及全年的各项主要支出等很多关键数据和信息。

拿到这些珍贵的一手资料,如何分析、利用是往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首先我们分析了这样几组数据:2006年该院全年收入2350万元,2007年6月份单月收入就达到300万元。整体的收入提高,医生的收入也跟着稳步增长,2006年医院人均收入为3491元/月,而到2007年6月人均收入已经到达了4678.61元/月,提高了34%。

从这些数据看,平价医院一年多来不但没有亏本而且过得相当不错。当初社会上曾经有不少质疑和担心,平价医院到底能坚持多久,平价能不能保证看病的质量、医生的收入,如今的这些数字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所以在实地采访拍摄本期节目之前,我们对医院的整体运行情况有了判断,对社会上的一些质疑和担心,我们有了我们自己的认识,做到了心中有数。而到此,实地采访拍摄还并没有真正开始。

在随后的日子里,记者每天乘坐公交车来医院蹲点调查时,接触到的也是对医院正面的评价多。特别是医院门口的393路公交车,去医院时要坐,很多去医院的人也是最终要换乘上这趟车,才能到达医院。有一些乘客会特别问售票员,去上地医院哪站下车;售票员也会在到站时除了报站名,特别提醒乘客去上地医院的在本站下车。目前的这些外围调查都说明:医院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那么,在医院里到底又是什么情况呢?

真正在医院里记者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首先是人多。一楼大厅挂号窗口一上午得有三四队排队,等到9点半以后,第一拨患者看完病收费窗口也会开始排队。医院因为和海淀妇产医院有合作关系,妇产科实力较强,来这里做孕期检查和生产的孕妇特别多。在一楼北侧的B超室和血、尿、便常规的诊室门口,也是人多排队。而且都是怀着宝宝,一个个大着肚子的妇女,孕妇多成了这的特点也是这特殊的风景线。

平时周一到周五,到了下午,患者并不会减少,大夫们下午1点上班,往往中午12点半,B超室门口就开始排队。周六日看病患者虽然相对少一些,但减少并不明显。特别是反而内科急诊会增加,感冒、发烧,需要输液的患者也会不断。

到此,为期两周的不带机前期调查采访完成。从院外随机采访,到公交车上的调查,再到医院内部的实地了解,记者受欢迎就反映在前来看病的人多上。来自院方的数据显示:当年医院门诊量一个月大约是2万人次,每天是将近900人。每天平均900人的门诊量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大型三甲医院一半的门诊量。据院长介绍,2006年医院全年的门诊量为151184人次。产科是医院最火爆的科室,2006年全年住院患者为4200人次,其中12月创月最高记录为601人次。手术室护士长介绍,有时候早上八点接班,就有四五台手术在那等着,就得赶快接手术。妇产科门诊主任也介绍,有时一天要看70到80位患者,连中午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就诊人数多,医院的收入自然就会提高,这也和院方之前提供的数据基本吻合。

随后,是两周带机实地采访拍摄。因为对医院的情况,有了较多的了解和准备。带机实地采访拍摄,就更有针对性。通过之前的调查,我们得出初步结论:一是平价医院就诊患者多,二是医院生存发展良好,那么,在这看病到底有多实惠,实惠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平价医院是如何平衡看病便宜和自己生存发展的呢?

本次调查节目,是以纪录式拍摄为主。节目选取了常规的内科和外科诊室做随机采访。采取的办法是全程跟踪,纪录式拍摄在平价医院患者看病的全过程。我们跟踪拍摄到的一位外科和两位内科患者最终总共的花费是60元上下,这包括了挂号费、检查费、药费所有的费用,说明在这里看普通的感冒和外伤治疗已经实现平价。

随后,节目以医院最火爆的产科为例,继续是否平价的调查。通过随机对做孕期检查、生产前后的孕妇采访发现,这里顺产和剖腹产的价格也比其他医院明显便宜。

采访的期间,记者和摄像师在妇科正巧碰上了一位马上要收住院的孕妇,也就是片中的于女士。在她做完最后一次孕期检查后就被留下住院待产。当时我们跟踪纪录拍摄他们夫妇两个下楼去交钱,两项检查是36元钱,后来又拍摄于女士做检查。最后和于女士的丈夫去交住院押金,她因为有子宫肌瘤,得选择剖腹产,押金是4000元。而对于都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的夫妇俩,身上根本没有那么钱。结果仅仅先交了400元,整整差了10倍,就这样于女士已经住进病房。这些鲜活的素材都是真实纪录到的。

一周后,记者继续在上地医院采访,特地看望了于女士。她正搂着刚出生的小宝宝在床上睡觉。和于女士的丈夫聊天,他高兴的说:“你看,你上次来还两人呢,今天三个人了。”看的出来他是由衷的高兴:因为初做父亲,因为母子平安,因为医护人员对他们的细致照顾和周到服务,因为这的医疗水平和价格让他们切实的受惠。

疑问和担心至此全部解开,人们不禁要问这家医院的生存之道和惠民经验到底是什么。片尾首席记者和医院上级主管部门的专访,进一步解释了大家的疑问,阐释了医院的生存之道,并且探讨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同时,上地平价医院的这种平价模式是否能推广复制,这种惠民政策对其它区县有多少借鉴意义,对医改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都是节目带给大家的思考。

这期节目获得了2007年度北京新闻奖一等奖和北京广播影视奖一等奖。本期节目不仅仅关注了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更因为其纪录式调查的真实性吸引观众。而本次节目的调查,也不完全靠冷冰冰的数字来说话,更多的是靠拍摄到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吸引观众。

院长给我们讲了一个卖菜人的故事。妻子难产,晚上送到医院直接推到了手术室,可是没钱。大夫护士帮助把孩子生下来,母子平安,还是没钱,直到出院了他们还是没钱。医院本来对他们不报希望,每年总会有极少数因为确实经济困难而无法承担费用的,但是没想到,这对夫妻很感动,没有人要求他们,他们就一月月,一点点还钱。挣一点还一点,直到还完为止。

这里的大夫每天就这样的忙碌着,把一个又一个孩子平安带到世界。一切就这样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虽然孩子可能在午夜,或是凌晨降生,他们是24小时时刻记刻的守护。此时记者的感受就是平凡中的伟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务人员的办公环境非常简陋。医院主楼由一所学校的宿舍改建而成,楼道的装修也很简单。特点就是干净整洁,没有华而不实。医院的行政人员全在一个3层的简易楼办公。这些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工作热情。

在这家医院没有医患纠纷,有的只是医生时时替患者着想,处处为患者省钱,患者充分信任医生也为医生的辛苦工作感动。我们看到的是互帮互助的和谐,是人性中善的集中体现。摄像机纪录拍摄到的这些细节,使节目中充满了情感和人情味;当然新闻节目要以客观真实性为本,记者实实在在调查到的数据,也充分说明了平价医院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

责编:刘冰石

猜你喜欢

门诊量平价纪录
COVID-19疫情对一家三级医院儿内科门诊量和比例的影响
遗传编程在医院日门诊量预测中的应用
平价上网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出版纪录
风电平价上网的阵痛
北京市通州区空气污染与医院门诊量关系初探
风电平价上网博弈
《科教·纪录》
以UniversityNow为代表的“平价高等教育”分析
《科教·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