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普世价值观的和谐图书馆
2012-04-29谢明唐家玉周弥
谢明 唐家玉 周弥
[摘要] 在“和谐”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形势下,基于人类对幸福、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等基本价值普遍追求的普世价值观,是构建图书馆馆员与馆员和谐、馆员与读者和谐、人与图书馆环境和谐的基础,对于和谐图书馆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普世价值观; 和谐; 图书馆建设
1普世价值观的概念
有人认为普世价值应当是由所有宗教肯定的、得到信徒和非信徒支持的一种最低限度的共同的价值;也有人认为人类普世价值有两种形式,其中之一就是事实上存在着人类普遍的或超越了民族、国家、阶级、宗教、行业等界限的共同基本价值。
也有学者从更现实和更普世的意义上来把握:普世伦理考虑到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它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达成一种最低限度的共识,目的是增强人类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及对自然及其所居住的环境的道德责任感,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已经去除了它的宗教意味。
普世价值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一是挖掘本地区、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借鉴外国、外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优秀成果,三是创新发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就是普世性,即超越了阶级、民族、时代、国界具有了普世价值。从这个意义讲,一个先进的国家和民族都不会拒绝普世价值,一个起码的前提是不会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
既然人类有追求真善美、惩恶扬善、渴望亲情等共性,那么就存在着普遍的和共同的价值——普世价值,所谓人同此心(共同的人性)、心同此理(普世价值),即人类共同的本性产生了对社会生活的共同追求,如民主、自由、平等等,这些都是被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广泛接受和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它们超越了时空限制,符合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是人类智慧的集体结晶,是人类文明存续的理性规则。
学者们对普世价值的概念做出了不同的表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至今为止,仍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引用《维基百科全书》的定义,是指对所有人或几乎所有人都有相同价值的价值。“普世价值”,顾名思义,就是为全人类所共同认同的、作为“人”而存在的、普遍的和永恒(于一切时代)的“价值”或“意义”。普世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人类应该共同认可的道德、伦理、文化、思想观念,或者说是全人类共同承认的价值观念,它在社会实践上表现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善恶标准和思想原则。
2对于普世价值观的看法
从目前学者观点表现出来的两种极端观点是令人担忧的。一种认为普世价值就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共同价值,或者简单地把西方价值当作“普世价值”;另一种认为人类社会根本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自由、民主、平等和人权等理念都有阶级性、历史性、区域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区域范围内存在。
我们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辩证、科学地看待普世价值的争论。我们既不能全盘地接受西方的普世价值,也不能忽视人类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共同的价值精神;既不能完全地肯定西方的普世价值,也不能忽视民主、法治、公平、自由等世界普遍价值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承认普世价值,是因为人类除了各自的个性和特定群体的共性外,还存在着超越于一切差别的共同性,就是通常说的“人性”,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恻隐之心、趋利避害、珍惜生命等等,正是这些与生俱来的共同的本性,产生了对社会生活的共同追求:自由、民主、平等。
徐景安在《普世价值观是中国走向光明未来之必须》中强调:“一个先进的国家和民族都不会拒绝普世价值,一个起码的前提是不能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可以超越民族、阶级、国界,是为中国最广大的群众、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世界上大多数人所认同,这才是完整的普世价值观。”
温总理在2007年3月16日答记者问时说道:“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等,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这是对普世价值中肯的阐释。
3普世价值观对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启示
普世价值观是人类社会追求文明、进步的思想结晶,是一种客观存在。普世价值观产生于人性之中,是对人性中真、善、美情感的系统化表述。普世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可以说就是人类社会目前普遍认可和崇奉的自由、平等、民主、正义、科学、理性、人权等思想和观念。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和主张,比如“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忠孝之道”,“和为贵”, “中庸之道”,“杂于利害” ,“天人合一 ”,“和而不同”等 。中华文化尊崇的仁爱、宽容、和谐、诚信、正义、民本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等观念都具有普世性。
公益性的图书馆是维护公民知识与信息自由权利的社会机构,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现代图书馆,其特征是尊重个人尊严、自由、平等,尊重科学、理性、真理,追求知识、文化和幸福。“ 和谐”作为一种理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普世价值观中“和而不同”指出,“和”文化的主要精神是协调“不同”, 使不同个体、不同事物各得其所,“和平共处”, 和谐发展。和则兴, 追求个人、组织、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当下和谐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图书馆发展必须走和谐之路。建设和谐图书馆,是图书馆与时俱进地调整自身定位、不断加强和改善自身建设、以及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的客观需要,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基于普世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博爱、“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观念,对构造和谐图书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1普世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和为贵”,是构建馆员与馆员和谐的基础
孔子提出“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们都认为只要内部和谐,上下齐心合力,就能无往而不利。
图书馆的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馆员之间是否团结友爱,他们是否能和谐相处对图书馆的工作有很大影响。如果馆员能和平相处,工作互相帮助,大家工作起来心情愉快,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就会得到提高,反之就会影响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因此馆员之间的和谐是和谐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馆员之间的和谐相处,要求每个馆员都要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完成本职工作,认同普世价值观中“和为贵”等观念,有协作精神,对人有宽容之心,使平等、诚信、宽容成为馆员的交往原则。馆员之间的和谐还表现为领导与馆员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信任,馆员之间能正视彼此间职称、学历、收入的差距,做到心态平和。
基于普世价值观的公平公正原则,我们所要建设的应该是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图书馆。公平正义就是全体馆员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统筹;诚信友爱就是全体馆员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我们只有做到诚信友爱,才能团结协作,从而使图书馆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活力就是要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尊重和支持,创造才能得以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让图书馆的运行良好,制度完善,环境安静,布局方便。其内容都围绕“以人为本”展开的,无一不是在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无一不是在努力为读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读书天堂。
据此,我们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1) 树立共同的理想或目标。比如我们的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定位等,达到这个目标时,我们的员工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真正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为图书馆事业发展而奋斗。
(2) 加强凝聚力建设。开展和谐图书馆建设,使整个集体呈现出团结、向上的氛围,实现比较好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实绩。还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党总支、工会和群团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树立党员的创先争优示范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的馆内氛围,同时馆领导还要关心馆员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3) 重视优良馆风的培养。馆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平时的点滴中引导员工对真、善、美的追求,鼓励学习、发展和创新,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的组织。
(4) 加强图书馆馆员队伍的建设。优秀的图书馆馆员是创建和谐图书馆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关键。鼓励馆员通过各种培训、进修、访学等方式,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手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5) 完善制度建设,包括服务制度和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职责,制定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考评体系;强化责任意识,细化岗位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提高服务的主动意识和协调协作意识。
3.2普世价值观中博爱、公平、“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构建馆员与读者和谐的基础
在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中,遵循博爱、公平、公正、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原则,对所有读者一视同仁,做到无等级差别服务,无身份界限服务,无歧视服务,规范服务用语,做到语言文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办馆宗旨。
读者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读者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要以读者为本,尊重读者、理解读者、关心读者,让读者满意是图书馆服务的最高境界。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科研职能、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实施者,图书馆精神最终体现于馆员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体现在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服务功能得到增强,服务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为读者提供各种优质、便捷、特色的服务,对各种服务方式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如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信息联络员制度、首问责任制、挂牌服务等等,对于和谐图书馆建设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图书馆的工作可分为“台前”和“幕后”,大多数人会习惯的认为“台前”就是读者服务工作,而资源建设、数字化建设等工作是“幕后”的。但笔者认为要建设和谐的图书馆,首先要打破这个“台前”“幕后”的根本界限。因为读者评价图书馆工作水平的高低,不单单是看服务质量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看图书馆所提供的文献资源是否有价值,能否满足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这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供求和谐,要根据高校的办学方针和模式、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不断改进完善文献采访重点。力求做到采集的文献质量高,强调利用,以用为主,以满足读者多层次、多视角、多学科、多类型、多文种的文献需求。合理使用文献购置经费,明确特色化建设方向,总体兼顾各学科及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性、合理性和均衡性,重点建设特色文献资源,同时还注重收藏与新办专业相关的图书资料。我们应该主动联系教学单位(院、系、部),了解特定的需求。对于广大的学生读者,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如发放调查问卷、组织读者协会、举办师生互动培训讲座、召开座谈会、网上荐购活动、世界读书日宣传等主题活动,与读者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听取读者的建议。在工作中,对读者的批评建议及时采纳;对读者违规行为的处理,要注意方式、方法,强调人性化管理,求得读者的理解、配合,共同营造图书馆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
为促进图书馆和外界的和谐相处,还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让师生真正地了解图书馆功能,了解图书馆工作的价值,应该把服务工作的抓手首先放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引导读者使用馆藏资源,如何使更多的读者会用、用好馆藏资源上来。同时,我们图书馆人也应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层次,真正体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作用,促进图书馆和其他部门的和谐相处。
3.3普世价值观中“天人合一”是构建人与图书馆环境和谐的基础
图书馆是人们公平获取知识的地方也是共享和谐文化的场所,是高校各学科文献信息收藏、查询、发布和学习中心,一般是作为学校的标志性主体建筑设计的。人与图书馆环境的和谐包括与图书馆外部环境的和谐,也包括与图书馆内部环境的和谐。
3.3.1营造充满文化气息的和谐的图书馆外部环境
高校图书馆体现着一所高等学府应具有的文化品位,其风格应定位于雄伟、典雅、明朗、大方,既能体现出图书馆作为知识殿堂应具有的恢弘气势,还要增强与读者的亲切感。同时应与已建的相邻教学楼有较好的和谐性。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是图书馆五大社会职能之一,因此,营造一种舒适、和谐、赏心悦目、充满文化气息的外部环境尤为重要。建筑图书馆时可以借用周围的景致,使图书馆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做到建筑环境自然化,自然环境人文化,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共乐、共雅。同时我们还应在构建人工环境方面加大力度,如在周围设立绿化带、花坛,在门前设置喷水池,在大庭院设有假山、配有小品。通过各种方式营造与图书馆浓郁文化气息相匹配的周边大环境。
3.3.2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精神
美丽的环境给读者美丽的心境。图书馆建筑设计,要求造型庄重典雅、色彩明快协调、环境幽雅宁静、结构坚固耐用、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自动化和电子化程度高、通风和采光良好。
在空间高度上:层高在5米左右,自然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相结合,尽量保持室内空气的自然流通,房间的面积要设计得大一些,要尽量利用自然采光,避免产生眩光和视觉反差,减轻读者的视力疲劳;在色彩上:室内应采用冷色调为主调,和谐、淡雅,以强化“静”的气氛,让人一踏进阅览室就立刻产生宁静、舒适、赏心悦目之感。要确定图书馆的基本色调,从而使读者一走进图书馆,就感到全馆文字、色彩等规范划一、和谐舒适,有助于读者进行阅览和思考;在内部装饰上:总的指导思想是强化图书馆的学术气氛,在材料的选用等方面要有特色、有创新。设备及设施还要符合人体健康生理标准,充分体现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如桌椅的高度要符合人的生理结构,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保持正确、舒适的坐姿;阅览桌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这样才能避免彼此间的干扰;要在大厅、走道、各书库、阅览室摆放各种花卉、盆景,营造出宁静、开阔、清新的阅览环境。
同时,图书馆内部结构设施也要合理,整个建筑同柱网、同荷载、同层高,采用大框架整体结构以及轻质灵活的隔断,在内部空间上由封闭与固定走向开放与灵活,在使用功能上具有可变性与互换性,以适应图书馆“查、阅、咨、借、藏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数式图书馆体现了简洁、灵活、高效、和谐的时代精神。虽然模数式图书馆在造价上比传统的功能固定型图书馆要高出许多,但从未来与发展的角度看,模数式图书馆因其功能的可变性与使用的灵活性而实质上具有巨大的经济性。
4结束语
普世价值观集聚了人类的共同意愿和共同意志,是人类长期追求文明的结果,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普世价值观产生于人性之中,凝结的是人性中的真、善、美情愫。普世价值观既是面向所有人的,也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凡是追求、承认、维护普世价值观的人,都应该享受到普世价值观提供的权利和尊严。
追求和谐是这个时代的需求,我们以普世价值观构建和谐图书馆,正是基于“每个人都应享受到普世价值观提供的权利和尊严”。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处处感受到普世价值观的无处不在,图书馆人在工作当中也能充分享受“和谐”的工作氛围。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长乐. 关于在教育思想中融入普世价值观的思考[J]. 大学教育科学,2010(2).
[2] 郭明俊. 解构和建构:对普世价值建构方式的理性思考[J]. 宁夏社会科学,2003 (3).
[3] 李艳玲. 有关“普世价值”讨论观点综述[J]. 红旗文稿,2008(19).
[4] 汉明,陈姝宏. 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与思考[J]. 哲学研究,2009(10).
[5] 徐景安. 普世价值观是中国走向光明未来之必须[N]. 经济观察报,2008-07-28.
[6] 夏定云. 高校和谐图书馆构建的思考[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7] 徐光. 论高校和谐图书馆建设[J]. 图书馆论坛,2010(9).
[8] 耿丽霞. 论和谐图书馆的构建[J]. 科技管理研究,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