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对知识产权实践教学促进之初探
2012-04-29王鑫
王鑫
[摘 要]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是大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研讨、实践的活动。知识产权法作为重要的无形财产权制度规则是高校相关专业核心课和理工科通识课。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创新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对促进知识产权实践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课外学术竞赛 知识产权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2-0032-02
一、高校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的缺失及原因
知识产权作为以知识产品为客体的无形财产权是知识价值的权力化与资本化。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响与作用日益凸显,受到各国政府、企业与相关组织的高度重视。新世纪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自己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知识产权教育。中国于2008年公布了自己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和宣传普及教育被列为专题进行研究和推进。经过数年的探索,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特别是实践环节的缺失使高校学生所学知识产权相关理论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严重。
知识产权教学实践环节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高校教学课时紧张、师资力量薄弱和实践基地建设周期长等原因外,主要须归因于知识产权专业自身的特殊性。知识产权专业是以法学为基础,科技、经济、管理、外语等专业知识为支撑的交叉学科。存在科技发展的迅速性、经济推动的推动性、专业管理的稳定性、国际交流的广泛性与法律规则保守性之间的相互协调与整合困难,导致专业教学中一般只能讲授普遍认可的基本原理与基础制度,对于知识产权领域前沿性课题与应用性技能往往一带而过甚至略去不讲。期末考试仅仅以试卷成绩为依据,分数给定考量因素单一,对学生的实践引导明显不足。知识产权专业教育尚且如此,高校对于普通理工类学生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就更限于蜻蜓点水式的概念解释与规则简介,学生自己也只求完成学分毕业,难以奢谈实践锻炼。
市场反馈实践能力缺乏的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就业选择较窄、工作后适应期长、发展空间受限,而仅接受过普及性教育的理工类学生入职后在遇到知识产权实务时几乎完全要靠自学或请求专业人士帮助,与跨国公司一般管理人员约80%均能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人员60%能独立处理本领域知识产权常见事务相比差距明显。2011年教育部推出了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为重点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计划和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知识产权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加强被提到核心位置,探索有效途径衔接理论与实践教学成为高校与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
二、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对知识产权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基于知识产权课程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对知识产权实践教学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是可以运用的一种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可行方法。主要理由如下:
(一)鼓励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竞赛有利于激发知识产权理论学习热情
由于知识产权学科自身的复合性特征,导致知识产权课程的学习存在很大的难度。学生在课堂的知识产权理论学习中极易产生畏难情绪,而通过课外学术竞赛能够发掘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大可能得到充分展露的天赋、兴趣和才能,便于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比如不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同学可参加“国家版权征文大赛”等专业竞赛,在擅长的研究范围内运用所学知识,并以一点之突破带动对整个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掌握,特别是当作品得到肯定、荣获荣誉后, 成功的喜悦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热情, 形成更加强烈的自发认知动力与示范带动效应,引领周围同学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
(二)鼓励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竞赛利于培养知识产权专业科研素质
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就是对于实践问题的分析、研究与解决,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为“静”的教育,强调学生被动的接受而非主动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基于统一之教材、 规定之进度和相同之教学方法,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特质不利于因材施教。而参与到课外知识产权学术竞赛中,接触的是真实的经济、社会、生活情境问题,正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之科研素质。比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学术论文竞赛中就要求学生须积极地去了解、探索学科理论前沿与实践热点,批判性地思考针对性的地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潜移默化地锻炼了科研能力。
(三)鼓励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竞赛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实务处理能力
知识产权法是一科实务性很强的学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方能学以致用实现无形财产权价值。课外学术竞赛以学生亲身实践为主的体验性学习为基础,以竞争的模式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有利于培养克难抗压与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在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中对于专利技术的授权就必须涉及权利归属的检索,检索的全面性要求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律基础与理工科背景知识,因此技术负责同学与法律负责同学的交流也非常的重要。通过这一过程,能够有效的提高实务能力、锻炼克难品质、培养协作意识。
三、鼓励大学生参与知识产权相关课外学术竞赛的措施思考
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对知识产权实践教学促进良多,对于如何鼓励大学生参与知识产权相关课外学术竞赛,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营造良好的鼓励学生参与知识产权相关课外学术竞赛氛围
氛围的营造既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校报、展览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参与相关竞赛活动;更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评价奖励制度,参与知识产权专业课外实践竞赛侧重在其中某一领域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属于纵向的素质能力考核,而现行的期末考试侧重于对知识产权专业各部门法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识记和分析检验,属于横向的应试能力考查。显而易见前者的要求较高,但后者更容易取得好分数,对于参与学术竞赛的同学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更大的学习负担。因此,学校学院可考虑根据参与国家、省部、地市、院校等不同竞赛级别及结合学生表现与获奖情况给予不同的程度的毕业学分冲抵、期末成绩加分及测评保研加分等,以表彰先进形成良好的学习科研氛围。
(二)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参与知识产权相关课外学术竞赛活动体系
社会科学类课外竞赛与自然科学类课外竞赛存在一定的区别,自然科学类课外竞赛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科研团队技术积累与稳定延续;而社会科学类课外竞赛特别是知识产权专业竞赛则更强调就学科领域和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前沿问题进行研究,对学生个体的感知能力、领悟能力及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准备难度较大且难以形成固化的技术的储存。因此,活动体系的构件要注意根据专业、年级特点,组织协调建立学生梯队,形成学生间的传帮带纽带;同时定期举办普及讲座介绍学科发展、组织学术沙龙让学生参与热点讨论、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参与教师教学科研活动、赴知识产权局、法院、企业等实务部门调研锻炼、开展校内对应模拟比赛等,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课外科研活动体系。
(三)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参与知识产权相关课外学术竞赛保障机制
为使课外学术竞赛活动与知识产权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持续发展,应制定完善的保障机制。学生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优秀敬业的指导教师,在面上可考虑结合许多高校开展的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分散培养,在点上可以由知识产权专业教研室牵头组织多名经验丰富并具有实务经验的教师进行赛前指导。同时,在资金支持方面,学校学院可建立专项竞赛助研基金,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申报知识产权调研项目,并对有潜力的学生及项目进行重点资助,特别是解决经济较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另外,积极整合学校学院硬件资源,设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交叉学科开放实验室,为加强学生交流、参与学术竞赛提供固定的场所。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知识产权制度是承载创新的桥梁,知识产权教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加强知识产权实践教学尤为关键。以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为引导的实务能力培养模式是促进知识产权实践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可在知识产权教学改革中深入研究合理运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山等.浅论高校校园文化中的课外科技活动——以学科竞赛为例[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 徐萍等.关于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7,(5).
[3] 胡开忠.当前高校知识产权教学改革的方向[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4] 梅忠义等.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认识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责任编辑:王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