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班级是幼苗成长的沃土
2012-04-29田晓华
田晓华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和谐的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班级呢?这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德育来促进和谐班级的有效建立,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级是孩子离开家庭的第一个社会,爱的社会的营造,需要教师的重要引导。教师是德育的主要力量,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力量,去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的班级氛围,对那些不遵守班级纪律的学生进行细心教导,去感化他们,让他们认识到不遵守班级纪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给别人带来的伤害,从而知道如何去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教师也可以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表现好的学生对表现稍差的学生进行互帮互爱,使那些性格孤僻、成绩差的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去融入到班集体中,感受班集体的热情与和谐的氛围。这样,在无形之中,这些学生就会受到周围学生的影响,因为周围自己的伙伴就是自己模仿学习的对象,他们的作用有时比老师的影响还要大。因此,只有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才能真正地影响到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并以自己的行为去更努力地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二、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还需要教师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要尊重,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尊重学生的需要,不要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要伸出温暖之手,对他们进行帮助;对于性格孤僻的学生,教师更要倍加呵护,这无形之中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生学会“爱人”。教师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像是自己的父母,像是自己的朋友,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你。平时对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要多加鼓励、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我是很棒的,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找回自信,对生活充满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学生不要把老师看得高高在上,可以和老师做朋友,如果平时老师需要,也可以帮老师擦桌子、擦黑板等。这样,学生帮助老师,向老师表达自己的爱,会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师生之间的情谊会进一步加深。同时,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更有利于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重视德育课程开发,从点滴做起,提高学生素养
对德育课程的开发,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为根本,构建和谐的班级为方向的。
1. 开发德育课程
要给学生开设专业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认真学习德育知识,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通过实例的讲述,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良好的行为,并在实际生活中模仿学习道德行为,在实际行为中运用道德知识,真正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真正地构建和谐的班级。
2. 开展经典德育书籍阅读活动
除了对德育课程的正常讲述,对德育知识的传授外,还要开展经典德育书籍的阅读活动,这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是一个拓展,能让学生在对经典书籍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这些经典书籍都是德育经验的精华,学生只有亲自阅读,才能真正受到熏陶,使自己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地提高,使自己的思维得以进一步地扩展。学生感受某些道德事迹,无形中会受到陶冶;感受那种友善、和谐的氛围,道德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提升了,会更有利于规范自己的行为与和谐班级的建立。
3. 积极鼓励学生,从点滴做起,提高自身修养
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传授、德育经典书籍的阅读、德育知识的储备,那么学生真正作为又在哪里呢?如何发挥学生的力量去为和谐班级的建立贡献自己的力量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地鼓励学生去践行,让他们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实际的作为,在平时的生活中去注意营造班级的和谐氛围,学会去做一个有礼貌、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班集体。
4. 学校展开学生德育模式研究,促进和谐班级的构建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提升需要学校组织教师展开对德育的研究,对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因为和谐班级的建立也需要一个理论作为指引、作为支撑,有一个可实行的模式来建构。德育模式的建立,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展开德育的指导,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和谐氛围的班集体的形成。
四、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营造和谐班级
营造和谐的班级,还需要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愿意为和谐班级的建立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平时要认真学习德育知识,阅读相关德育经典书籍,自觉学习,不断地积累德育知识。在班集体中,学生要努力地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的修养,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努力树立德育楷模,为和谐班级的建立树立标兵形象,因为和谐班级的建立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建立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因此,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和谐班级的形成,才能使班级真正成为幼苗健康成长的沃土。
(阜新市细河区民族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