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2012-04-29
小荷才露尖尖角——艺术衍生品在中国现状
“2012中国国际美术馆艺术产品博览会”暨中国首届艺术衍生品博览会于10月26日结束。这次博览会吸引了众多美术馆,如古根海姆美术馆、德国卡塞尔MHK博物馆群、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到场。专家称,近年来艺术衍生品作为一个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在国外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就中国而言,衍生品市场刚刚起步,还未真正受到大众关注。
艺术衍生品是以艺术为媒介,将艺术家原创的艺术精品经过再创作和再加工,转化为可供大众消费收藏的艺术商品。在欧美发达国家,艺术衍生品通常是指进入博物馆系统零售业的商品,包括创意商品、定制商品和博物馆商品。目前,市面可见的艺术衍生品包括经艺术家亲笔签名且限量发行的专供收藏和欣赏的版画,印有艺术家代表作品的文具、生活用品、服装服饰以及与艺术元素相结合的具有收藏价值的产品等。
在目前的这几大类艺术衍生品中,服饰、文具等作为生活消费品并不具备升值空间,而版画雕塑等还有升值的可能。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原作品的价值非常重要,如果原作作者有很高的知名度,衍生品也将同样具有收藏投资价值。除了原作的艺术理念,衍生品自身的价值也很重要,物以稀为贵,品质好的、限量的衍生品也会有收藏价值。
艺术衍生品在西方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相较于价格高昂的艺术品而言,衍生品价格更为实惠,可以说使艺术从“天上”降落“人间”,因此也更容易获得大众青睐。目前,艺术衍生品生产在欧美发达国家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已经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一些知名博物馆更是十分重视衍生品。例如,法国博物馆界认识到博物馆衍生品的商机,在经过长期探索和创新后,博物馆内的商品从文物复制品到茶杯,包括销量最大的展览图录和明信片等一应俱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博物馆经费紧张的情况。
国外艺术衍生品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艺术家版权的保护,艺术授权是国际通行的艺术产业商业模式。在国内,艺术衍生品只是在近几年才逐渐进入到大众视野,同艺术衍生品产业息息相关的艺术授权还处于成长期,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薄弱和人才不足以及盗版的困扰等问题。
此外,同国外形形色色的艺术衍生品相比,我国艺术衍生品种类太少。专业人士分析原因是创意能力的不足、设计意识薄弱。国外的艺术衍生品非常讲究对原创作品的二次加工设计,我们却还停留在把一个图案简单地附着在某一个器物上等简单的商品设计概念。国内很多博物馆即使注意到开发利用衍生品,也仅限于将艺术品缩小或复制在相应的日常用品上,以低廉的价格出售。例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其周围的小商铺堆满了粗制滥造的兵马俑小雕塑和廉价的小纪念品,没有多少价值可言。在画廊与美术馆里,有些艺术品只是被简单地移植到T恤、杯子等上面,或者批量印刷,这样的产品既没有设计在里面,又不考虑实用问题,这也直接导致消费者对这类产品没有什么兴趣。
目前,国家对于艺术衍生品这一新兴产业,还没有什么特殊政策,但我们处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艺术衍生品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能够获得大量的国家支持。
总体而言,艺术衍生品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虽然面临很多问题,随着艺术品越来越受欢迎,大家对衍生品文化认知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相关法律政策与知识产权也会不断完善,艺术衍生品产业发展空间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