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2012-04-29孟瑛光

甘肃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锻炼习惯观念体育教学

孟瑛光

〔关键词〕 体育教学;锻炼习惯;观念;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2—0039—01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意识和习惯。但事实上,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良好的运动兴趣和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而如果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姿态,精神饱满地参与锻炼。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引导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需要。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而且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运动的规律与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进行讲授。然后,让学生掌握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最后,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时,体育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实施强化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和练习手段。教师还应予以督促检查,加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厚,必然促进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而当学生有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锻炼态度和运动兴趣都转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才能更好地发展。

三、把握学生良好锻炼习惯形成的两个因素

1.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而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其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流程,规范准确地进行动作示范,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且从中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其间,可发挥明示和暗示的综合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使其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为此,体育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定具有个性特点、切实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并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从点滴做起,引导他们加强对自身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编辑:孟刚

猜你喜欢

锻炼习惯观念体育教学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影响初中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因素与对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