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2012-04-29马嵘
马嵘
〔关键词〕 体育教学;学生运动损伤;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2—0056—01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其是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受教学组织不力、技术动作难度较大、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场地与天气欠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常常会出现运动损伤。
所谓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按照运动损伤的组织和部位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肌腱、肌肉及韧带损伤;关节损伤;骨组织损伤;神经组织损伤;心血管系统损伤等。
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也会让教师产生心理负担,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如何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则成为中职体育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就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 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思想上未给予足够重视。在造成中职学校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清,思想上未给予足够重视。有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小伤、小病没有关系”、“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2.未做好准备活动。其主要表现为:基本准备活动不充分,专项准备活动量与强度不足。学生未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则易导致身体灵活性差,肌肉缺乏力量,往往会引发运动损伤。
3.运动技术动作错误。在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常有一些学生做出错误的运动技术动作,如,倒地时直臂撑地等,这违反了运动生理学原理,易造成上肢肘关节、腕部的损伤。
4.教学组织方法不当。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部分中职体育教师因教学组织方法不当,未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如,在投掷铅球教学中,教师缺乏严明的纪律要求和统一的口令指挥,随意让学生掷铅球、捡铅球,这为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5.学生身心状况不佳。如,学生在过度疲劳、兴奋、紧张、恐惧等状况下,也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6.运动场地欠佳。如,跑道不平,跳远用的沙坑过硬等,经常会造成学生运动损伤。
7.违反运动规则。在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有一些学生体育道德败坏,故意违反运动规则,经常用小动作和粗野动作伤人,这也是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二、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严格遵守活动秩序是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重点。学生运动损伤往往发生在没有秩序的混乱状态下,为此,一方面,学校要统筹安排全校各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体育组则要对各班活动的场地和器材进行合理分配,避免运动场地拥挤和不同班级教学相互干扰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应经常宣讲课堂常规,严明课堂组织纪律,使学生真正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前提。教师可引用典型的事例为学生讲明运动损伤的危害性和预防损伤事故的必要性,应时常提醒、教育学生,克服其麻痹大意思想,并使其了解在做不同技术动作时的安全保护措施,切实掌握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技巧。
3.运动前进行热身是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关键。学生在正式运动前应先舒展四肢,活动开躯体六大关节,即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以及颈部、腰部、背部、腿部等。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全身血液循环,以满足运动时各个部位的血液供应,确保有氧运动占主导地位,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4.对特殊部位进行保护是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运动损伤以膝、踝、腕等部位损伤最为普遍,教师应告诉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保护好上述部位,必要时可配备护腕、护膝、护踝、护腰等。
5.规范运动场地、器材的使用是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重要举措。在教学前,教师要仔细地检查运动场地、运动器材,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对确实不能使用的体育器材和设施,教师应主动地与学校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以做到及早更换,同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穿适宜进行运动的服装和鞋。
编辑:孟刚